中兴演义

第七十三回韩宣抚屡败齐师 宋朝廷诏改五军(2/3)

得屡次裁汰冗员,节约浮费,于兴元府、洋州、凤州、成州、岷州,五郡治官庄屯田,又征调戍兵,命梁、洋二州守将治理褒城县废弃堤坝,民众知灌溉可依赖,皆愿归业,多至数万家。朝廷诏书嘉奖。

  别路漕臣郭大中言于吴玠道:“汉中一年得营田粟米万斛,而民不敢复业。若使民自耕,则所得数,是如今十倍百倍。”

  吴玠用其言,岁入果然多于屯田。

  不久,吴玠复欲陆运粮食,召诸路转运使持户籍至军中。

  宣抚副使邵溥道:“今春驱使梁、洋二州遗民负粮至秦州,饿死十之八九,岂能再陆运粮米!且宣抚司已取消蜀民运脚钱一百五十万,还忍心使百姓陆运么?”既上疏朝廷,止陆运改水运。郭大中患水运丢失粮米,以策诱商贩,省运费十分之五。

  议论者说:“梁、洋沃壤数百里,环以崇山,南控蜀,北拒秦,东阻金、房,西拒兴、凤,可以战,可以守。今两川之民,往往逃趋蜀中,未敢复业,垦辟既少,多屯兵则粮不足以赡众,少屯兵则势不足以抗敌,宜以文臣为统率,分宣抚司兵驻焉,而以良将统之,遇防秋则就食绵、阆。如此,则兵可以备授,而民得安业。”诏宣抚副使邵溥、吴玠择二郡守臣相度。

  忽然,亲从官赵胜从金国归来。赵官家道:“太上皇帝在漠北苦寒之地,居处、衣服、饮食,百种皆缺;为人子不能拯父兄之难,深自悲伤。今朕所居宫室及一饮一食之间,念及父兄,痛入骨髓!”因而嘘嘻泣下。

  赵鼎劝慰道:“愿少宽圣虑,强于自治,天必悔祸,二圣终有还期也。”

  十二月初,以带御器械、神武中军都统制、权殿前司公事、提举宿卫亲兵杨沂中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并统神武中军。自五军处,又置选锋、护圣二军,每军皆有统制,仍令杨沂中具名申枢密院给降付身。

  再旨下,改神武四军及御前巡卫军,称行营五护军:

  张俊为中护军,屯兵建康府;韩世忠为前护军,置司楚州;岳飞为后护军,依旧屯兵鄂州;刘光世为左护军,屯兵太平州;吴玠为右护军,屯兵川陕;王彦为行营前护副军,以所部屯通州之料角,听荆南安抚司节制。

  中护军者,本张俊所将信德府部曲,后以忠锐诸将及张俊亲兵与张用、李横、阎皋之众隶之。

  前护军者,本韩世忠所将庆源府部曲,后以张遇、曹成、马友、李宏、巨师古、王燮、崔增之众隶之。

  后护军者,本岳飞所将河北部曲,后以韩京、吴锡、李山、赵秉渊之众隶之。

  左护军者,本刘光世鄜延部曲,其后王德、郦琼、靳赛自以其众隶之。

  右护军者,本吴玠泾原部曲,后得秦、凤散卒及刘子羽、关师古之众隶之。

  前护副军者,本王彦河北所招部曲,其后稍以金州禁卒隶之。

  至是张俊与韩世忠、刘光世军最多,吴玠次之,岳飞又次之,王彦兵视诸将最少。

  自渡江以后,三衙名存实亡,赵鼎、张浚并相之后,乃以杨沂中所将隶殿前司,解潜部曲隶马军司,统制官颜渐部曲隶步军司。杨沂中之军本辛永宗部曲,后又加以它兵,故其众特盛。解潜之军才千余,颜渐所统乌合之众而己。

  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刘锜,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以其亲兵遥隶步军司。

  武卫大夫、秦州刺史、都督府中军统制军马吴锡,为殿前司策选锋军统制兼都督府军统制。

  张浚既平杨幺,遂自鄂、岳二州回转两淮,会诸大将议防秋之宜,至是入见高宗。

  官家下诏:“张浚母庆国夫人计氏进封蜀国夫人,兄直徽猷阁张滉赐紫章服,赐张浚银帛一千匹两,亲二人六品服,一人承务郎。”帝亲书《周易》、《否泰封》赐张浚。

  张浚数次御前言李纲之忠,赵鼎也对赵官家说李纲才器过人。赵构遂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李纲,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洪州知州。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吕颐浩,为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潭州知州。

  张浚既还朝,始议大合兵马为北讨计,请以集英殿修撰、新知鄂州刘子羽权本府参议军事,与主管机宜文字熊彦诗抚谕川陕,诏各赐银二百两,遣行川中。

  张浚将谋出师,故令刘子羽等见宣抚副使吴玠谕指。而吴玠亦屡言军前粮乏,因命刘子羽与都转运使赵开计事,并察边备虚实。

  权户部侍郎王俣奏言:“兵革未息,屯戍方兴,大计所入,充军须者十居八九,此国用所以常乏。当讲究长策,细大不遗,斯为尽善。敢略陈五事:一曰去冗食之兵,二曰损有馀之禄,三曰收隐漏之赋,四曰补消毁之实,五曰修平准之法。臣闻兵贵精不贵多。兵多而不精,则冗食者众;冗食者众,则勇怯不分;勇怯不分,则战无必胜。是冗食之兵,不惟徒费粮饷,取败之道。故治军之法,战兵之外,车御、火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