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演义

第十回追天祚斜也破大同 败辽将赵立得宝枪(2/9)

 此时彰化节度使杨惟忠已经回朝,闻听此言,出班谏道:“吾皇明察,万万不可。宋江复叛只因手下兄弟不能尽数封赏,如能再降圣旨,悉数封赏,宋江必然卸甲请罪,不至兵戈又起。”

  开府仪同三司梁师成听了,大步出列,手持象笏奏道:“杨总管有此言,便是欺君罔上,大逆不道。试问陛下,如若此端一开,天下叛徒便会闻风四起,成则为王为帝,败则得官得爵,谁人能服朝廷,天子之威何在?”

  王禀启奏道:“宋江曾为微臣之副,臣深知其能,且忠义无双,南征功劳不在微臣之下,此番反叛,必然另有缘由,请陛下开恩,将那一百八人封官加爵,宽恕其罪。”

  节度辛兴宗出班道:“王统制之言,臣不敢苟同,宋江原为山东巨盗,今次随军南征,虽颇得其力,不过抵赎前番罪恶。回京途中再次反叛,有负圣恩,不可姑息,当速派兵马剿灭才是。”群臣多言附议。

  杨惟忠见辛兴宗出班,猛可里思起一事,说道:“辛节度过不自纠,何可议他事乎?”

  道君天子闻言问道:“卿何出此言?”

  杨惟忠道:“辛兴宗伪擒方腊冒功,陛下可知?”

  道君惊问:“此话怎讲?”

  杨惟忠直言奏道:“方腊本是刘延庆麾下先锋王渊小校韩世忠擒获于梓桐洞,辛兴宗却领兵截住洞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韩世忠。”此话一出,满朝皆惊。

  道君怒视辛兴宗,书案上一拍龙胆,喝问:“可有此事?”

  辛兴宗见龙颜大怒,俯伏跪地,不敢仰视,汗流遍体,支支吾吾。

  童贯向前一步,高举笏板道:“吾皇息怒,辛兴宗乃我部属,此事颇有曲折,待臣查明,必有分晓。”

  道君天子见童贯护短,复言:“杨节度之话,朕不知真假,既已加封辛兴宗,不可更改,即是那韩世忠有功,转承节郎便了,此事容后再议,眼下燃眉之急,却是如何处置宋江?”群臣龃龉,有言招降,有言征讨,朝堂之上乱哄哄的,如同蜂窝蝇巢。天子听得心烦,掌击桌案,众臣才鸦雀无声。

  天子问道:“卿等商议如何?”

  尚书左丞王安中整一整衣袍,出班禀道:“群僚多言剿杀宋江,臣以为不如复劳太师往征,平灭宋江。”

  尚书右丞李邦彦亦言道:“非太师不能胜此大任。”

  天子说道:“太师即将统兵北上,与金相约攻辽,不可复讨宋江。”

  王黼奏道:“臣保举一人,可平宋江之乱,不烦太师北伐。”

  道君天子问道:“少傅所言何人?”

  王黼道:“乃云中名将折继闵之孙,折克行之子,折可存也,此人刚直不挠,如今二十六岁,有勇有谋,少年英雄,不下朝中诸将,今在班师途中,可令其统领本部擒捉宋江,必可马到成功,不负圣恩。”

  道君皇帝说道:“此事就依王少傅之言,不必再议。”杨惟忠、王禀闻听此言,只得退回班部之中。

  天子便就下旨,令折可存引本部人马征讨宋江,众臣无话,便就退朝。

  且说折可存班师过国门,突然有内侍骑马捧圣旨而来,可存不敢怠慢,就下马伏于道旁接旨,那人打开黄绢圣旨开读道:“梁山逆臣宋江复叛朝廷,辜负圣恩,诏折可存统率本部人马即刻出兵征剿,所过州府,应付钱粮,擒拿宋江,不得有误,钦此。”

  折可存接了圣旨,那人便调转马头回去了。折可存领了圣旨,便以后队为前队去征宋江。

  折可存去后,道君皇帝又传旨令海州知州张叔夜、杭州知州曾孝蕴与折可存成三面合围之势,围堵宋江。

  宋江反后,与吴用计议要回梁山,吴用说道:“梁山必被官军掌控,不可回去,只此一路虚张旗号,沿路州县都知我梁山人马,必然畏惧,只能自守,不敢阻挡我军。北上之路,过了楚州,唯有海州地势最妙,海州之南只有一涟水军,如破此军,便可进入海州,进可攻城,退可入海,官军纵有万人,能耐我何?”

  宋江说道:“军师这话正合我心。”即统率兵马越过楚州直奔海州,只一战便杀的涟水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夺得了三五百车粮草。

  宋江又引大军杀过金城镇,令李俊、阮小七、童威、童猛搜集船只渡过南北两条六塘河,进入海州地界,再次渡过柴米河攻打沭阳县。

  原来这海州只有四个县,北面有怀仁县,居中靠海有朐山、东海两县,南面则是这沭阳,宋江自南而来,当先必打这沭阳,这沭阳县离着海州城最远,兵力自然薄弱,听闻宋江来犯,急忙去海州请兵。

  宋江攻打沭阳数日,沭阳岌岌可危之时,张叔夜领兵赶到,被宋江杀败一阵,退进沭阳不出。又过数日,折可存兵到,张叔夜出城相助折可存来战宋江,宋江见两路兵势强盛,只好退避数里,列阵以待。

  未到一刻,折可存、张叔夜杀到,只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