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诸葛亮投奔叔父(2/2)
于是,诸葛亮开心地发现:他们终究比预定地提前小半个月,踏上了前往豫章的旅程。
……当然,这一切,还要归功于荀彧。
荀彧得知诸葛谨他们还有两个姐姐时,特意地命人又买了一辆马车,还亲自地派出一名随从,快马加鞭地替诸葛瑾送信——因此,本该一个月才有的回信愣是提前了大半个月!
也由此,本该一个月后的行程也神奇地提前——
对了,诸葛瑾的叔父果然派了一员马夫前来护送。
然而,来者虽说自称马夫,诸葛瑾等人却不敢当他是马夫——
诸葛瑾认得此人:此人姓力,人称老力,赫然是叔父的亲兵!
……与此同时,远在兖州的曹操为了打破自身的处境,也尝试地踏出了他的第一步:一伐徐州!
但那已与诸葛亮无关了。
兖州,陈留郡外。
平坦宽阔的官道上,有五支步兵浩浩荡荡地行军——步兵的数量约有十万,一眼望不到尽头,分别由几名骑马的将领们率领!那些骑马的将领们时不时地回个头儿,望了一望站在路边的那两个人。
“友若,陈留暂时地交给你来打理,莫要让曹某失望。”路边,一名貌不其扬的中年人慎重地说。
那名中年人牵有一匹俊马,身长约七尺,细眼长髯,头戴盔甲,肩披红色斗篷,文武之姿,且威风凛凛。
那被唤作友若之人,是一位青年文士,青衣冠帽,文质彬彬。
那青年文士拱了拱手,一脸认真地保证道:“敢不从命。”
那名中年人点了点头,也不多话,随后骑上马去,跟随大队,步入途中。
那青年文士再次地保持鞠躬的姿势,无声地恭送眼前的军队渐渐地远去。
此时,一群护卫们才敢相继地涌来,安静地护在青年文士的身后。
很久之后,待到那名中年人和军队完全不见踪影,那青年文士才抬起头来,又命令身边的护卫们退至远处——尔后,那青年文士突然冷下脸来,说道:
“你们出来罢。”
很快地,便见一片林中,窜出十来名随从打扮的壮汉们,来到青年文士的面前,皆是下跪道:“见过先生。”
“你们且回去罢。”那青年文士似是知晓这伙壮汉们的来历,不为所动地说,“告诉北方的那位,既已赢得了荀氏最好的人才,就莫要再惦记友若了……即便友若愿意前往北方,只怕家族也不允许。”
毕竟一个大家族多方投资,才是安身立命之道,哪能如此眼光短浅,只下注一家呢?
顿了一顿,那青年文士拂了拂袖,再道:“你们只管把友若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那位,想来那位不会为难你们罢?——好歹那位北方霸主早已招揽众多谋臣武将,缺了友若,亦不会怎样!”
这伙壮汉们面面相觑,思量半天,又不好胡来,终是决定退下。
那青年文士又在一群护卫们的保护下,安然地返回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