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商鞅变法(三)(2/2)
楞小子乐蒙了,站在箱子前傻呵呵的不知说什么好。
现众们也一时蒙住,屏止呼吸静静的望着这做梦也见不到的奇迹……
商鞅的声音更为凝重:
“尔等看到了吧,我令出必行!
只要服从国家政令,能得到的好处,比这五十金,还不知要多几十、上百倍!”
上千人立即齐呼:
“服从!”
……
如滚滚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
“权威”是由“权力”树起,却又得由物质利益辅助才能巩固、延续。
重惩是重赏的孪生兄弟!
必须二人同时执政,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重赏的便宜给了“平民”,严厉镇压的第一刀则挥向“反对派”的贵族:
第一位是杜挚,因为瞒报土地、农奴数量,偷逃税,被罚重金并削职为民。
杜挚算不上真正的贵族,只因是公子虔的大舅兄,官职也不太高,属于“软柿子”。
拿他示众吓不住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们。
尤其公子虔,认为大舅子受惩处自己很没面子,新仇旧恨合在一起更激起他怒火万丈,决心跟商鞅硬碰硬:
“看他敢把我怎么样!”
“决斗”的机会随时都有。按“新法”规定:
各家封邑的私人武装数量,仅够维持邑内治安即可,多余的一律上交。
而权贵们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以保证随意横行,却无限量的招兵买马,建立庞大的个人武装。
例如当年的晋国六卿、齐国的田氏,其武装力量甚至超过公室。
其后果,一是造成国内战乱不断,如晋六卿的互相吞并;
更严重的则是危及“公室”被臣下们造反夺权,如韩、赵、魏三家分晋,齐国田氏代姜。
在秦国,“私兵”最多的数公子虔。
不等公子虔找商鞅,商鞅也决定“裁军行动”先从他开始,解决了他,别人就好办了。
秦孝公也从大量事实中认识到臣下拥兵自重的危害,下定了决心,所以坚决支持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