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离
我听着皇后娘娘诉说着太子殿下以前的糗事,忍住没有笑出声。
皇后娘娘讲着讲着就哭了,我不明白,明明不伤感,皇后娘娘为什么要哭呢?
响午,门口的嬷嬷走到皇后娘娘身旁,凑到她耳旁小声道。
皇后娘娘有些一愣,随后就走出了屋,之后嬷嬷细声对我说道“响午了,小主也该回宫用膳了。”
我点了点头,自入宫后身边的婢女们就不再唤我格格,而是改口唤我为小主,我曾询问过三秋小主是什么?她轻如呓语道“小主,您入宫后皇上便赐给了你封号,单字枫。”
我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心中说道。
出门时,我在外面瞧见一身穿明黄色的龙袍,端端站立着,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如玉般的雕刻模样,完美的眉型更衬他的英气。
三秋在身旁提醒着我说“小主,那是当今圣上。”
我听见后,走在他不远处,风风韵韵的向皇上问好“臣女见过皇上,皇上万福金安。”
他仰视着我,我低着头,“平身。”我听见后便抬头起身。
皇后这时走了出来,我也不好多逗留“臣女先行告退。”我柔荑平行,双足半蹲。
离坤宁宫后,宫里便多了些闲言碎语。
次日,我闲殿中无聊便在宫里闲逛着,我走在花丛小路上。
“唉唉,你听说了吗?皇上又气的从坤宁宫出来了。”不远处一名宫女笑着说。
“可不是吗?这皇后娘娘竟也如此不知分寸,也是苦了坤宁宫的那些姐妹们。”
……
还没等她们说完便看见我站在不远处,神情惊慌失色。
我正打算回宫,其中一个宫女走到我前面跪下,撕扯着我的宫装,嘴里念叨着“小主饶命啊!”
另一个宫女见她如此也跟着她跪在我面前,嘴里说着同样的话。
她们跪在路上我走也不是,停也不是。
三秋见她们如此敛容屏气道“放肆。”
我手停在三秋面前,示意她不要说话。
“你们说这话的时候不能想一想后果吗?”我大声道,却因年龄还小,身段小,声音就带着稚嫩,没有一丝威严。
我也没管她们的反应,扶着三秋的手走了。
只是我不知道我走后,皇后娘娘就带着莺贵妃走了出来,据说当时那宫女的脸都绿了。
皇后娘娘怎么惩罚宫女的我也不大清楚,毕竟我也只听了一点。
自那日后,我就在坤宁宫和南书房中每日行走。
昼白时与那些皇子公主们一起学习,昼夜时皇后娘娘教我琴棋书画。
就这样古今一辙,直到皇上驾崩后,日子就变了。
皇上驾崩时我已是太子妃。
皇上出灵那天,72人将棺木抬出东华门。走在最前面的是64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1628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128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八旗兵勇。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北京到陵地,沿途几百里,第段距离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这种芦殿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只是皇上出灵后,皇后就一头撞死在了棺头上。
到底是从小有了感情,皇后薨后我就哭晕在了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