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外:开局一个碗养着一只蚊

文渊一边啃着兔子腿,一边询问道:“墙上写了些什么?”

“还没看完,不过从前面的信息能够判断出,应该是大禹封闭昆仑丘前留下的。

讲述从治水成功开始,没有了水患,天下安宁,族群得以迅速发展;昆仑丘这里地域狭小,已经不适合族群的壮大,所以大禹决定封闭昆仑丘祖地,带领族群迁徙往更肥沃的地域。

而后讲述了几位人皇的功绩,有女娲炼石补天,拯救苍生;有伏羲创立八卦,使得天界强大的妖魔鬼怪无法随意进入人间为祸;有燧人取火,使族人免受饥寒交迫的同时,学会了掌控自然之力;有神农教授族人耕种田地解决温饱,并炼制草丹使得人间修士得以壮大;有轩辕黄帝联合炎帝一脉,击败兵主蚩尤,统一天下。

再往后则是提到,天界遭遇外敌入侵,女娲、伏羲、神农和黄帝带领人间修士上界支援;但战事结束后,天界十分忌惮人界势力的日益强大,将伏羲、神农、黄帝软禁在了火云洞中;女娲娘娘有妖族一脉为依,虽未被软禁,却也不被允许下界。

之后天界更是隔绝了天界和人界的灵气通道,使得人间灵气成为了无源之水;至于人间为何没有灵气,大禹提及人界本是天界上神盘古开辟的一方小千世界,而且开辟之时,盘古未竞全功便陨落而亡,使得人界的开辟也是半途而废。

李雪琴吃饱后,又跑去继续研读古文;而文渊则是意犹未尽的又烤了一只野兔,才将肚子填饱。

休息片刻,虽然还是有些脑袋晕沉,但身体总算恢复了许多。

文渊来到李雪琴近前,询问道:“又有什么收获?”

“人界灵气断绝之后,羲皇推算出每隔一千六百年,灵气封印便会松动一次,让人界等待机会,三皇和女娲在天界也会尽力周旋相助。”

文渊心底推算了一下,轩辕黄帝的年代在公元前两千六百年左右,封神之战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而后是公元六百多年时期的西游之行,若是往下再数一千六百年,不正好对应上现在的年代。

文渊见李雪琴还在讲述,也就没有打岔。

“大禹所处的年代灵气已经日益稀薄,修行之路被彻底的堵死。于是大禹另辟蹊径,借鉴九黎族的炼体之术和诸位人皇所留秘术,开创了九鼎玄功。

大禹在玄功大成之后,已具有搬山倒海之能,故而才能平息水患;只是没有修为的加持,寿元成为了最大的受限。大禹明白没有灵气的复苏,就算人人都能练成九鼎玄功,对人界也没有多少助益。于是大禹将这篇九鼎玄功留在了此地,以助后人在灵气复苏之时,异军突起,打破天界的封锁。

为了迷惑天界眼线,大禹将九鼎玄功缩减,在族人中留下了九九玄功的传承,但这门玄功,即便是对应体质的天资卓绝之人,想要修炼有成也是万众无一。

而完整版的九鼎玄功,只要有九鼎相助,体质相合,基本都会有所成就,可谓是天差地别。”

文渊叹道:“大禹这是将玄功的最关键的九鼎和总纲给隐藏了起来,使其修炼难度提升了千万倍?”

“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好厉害!可惜前两个灵气复苏的年代,并没有人能够发现这里。”

“根据上面的意思,接下来就是完整的九鼎玄功,让我先休息一会。”

“你刚才提到的灵气复苏,我合计了一下时间,还真能对得上……”,文渊将刚才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你是说我们正好赶上了灵气复苏?”

“没错,看来异变不止是核扩散引起的,主要还是灵气复苏带来的影响。”

李雪琴蹭的站了起来,“继续。”

文渊取来火灵,置于青皮碗内,立在一旁掌灯的同时,全神贯注的倾听着李雪琴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

“人身即为一方天地,而锻体之举于人身天地而言,无异于天翻地覆;吾创之法,先以九鼎镇压人身天地……”。

李雪琴一口气读完,而后又闭目在心中过了一遍,确认完全记下了才兴奋的睁开了双眼。

文渊听了一遍,还有不少未明之处,便询问了起来。

慢慢李雪琴也有些招架不住,“有些我也说不上来,日后参悟参悟再说吧。”

“后面一大段讲的什么?”

“应该是九鼎的炼制之法。”

文渊本身已经炼化了高台上的九鼎,对炼制之法倒是没有多少想法。

李雪琴看完最后一段古文,嘀咕道:“九黎壶!”

“什么九黎壶?”

“你刚刚炼化的就是九黎壶。”

文渊将装有金灵的宝壶招了出来,“是它吗?”

“没错,大禹言称要炼制九鼎必须要用到九黎壶。”

“九黎壶应该是兵主蚩尤的宝物吧。”

“没错,蚩尤之所以能称为兵主,就是因为蚩尤懂的炼制许多厉害的兵器。

正是倚仗强大的兵器,蚩尤才能够战胜炎帝一脉,并和炎黄两脉打了个旗鼓相当。

想来炼制兵器的重点,就在这九黎壶上了。”

“那等我炼化了金灵,就将九黎壶送给你研究。”

“确定送我吗?”

文渊咬牙道:“送,关系到整个人族的发现,我又不是研究九鼎炼制之法的材料,只能靠你了。”

“看你心疼那样,当初送我古琴是不是也是咬着牙送的。”

文渊现在想起古琴还心疼,可既然都要不回来了,自然不能讲实话。

随即转移话题道:“灵气复苏便代表天界之人亦可以下界,这里虽然隐蔽,却也存在风险;既然咱们已经得了口诀,还是毁了更保险吧;别忘了,大禹之所以宁可让族人被蒙在鼓里,也要将口诀留在此处的原因。”

“那让我再梳理一遍。”

“你翻译的不会有错吧!”

“没事,原文我也会背过的,我从小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文渊心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能当文科的扛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