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能不能重来
怡秀和致凱坐在客廳,目前還屬於他們倆人的窩,怡秀問:「我媽媽希望我回台中,你畢業後的規劃呢?」致凱回答:「不管是回家接家裡的事業,還是當老師,應該是回台北。」致凱原本還要再說點什麼,因為致凱覺得自己的未來裡一直有把怡秀規劃在內,很多事都還能再商量,但是怡秀卻看著他,雙眼含淚滑落,無聲的哭泣,但眼淚卻不停落下來,不知在抗議什麼?不知在委屈什麼?致凱無法應付女人哭泣,他慌了,致凱還在思考該如何哄怡秀別哭,怡秀說了一句:「我先回房間靜一靜。」就起身進房間了。
怡秀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怡秀自己都無法消化,彷彿回到從四十歲回來國小三年級的那天夜晚,聽到致凱說繼承家裡事業,一般人聽到家裡有事業能繼承肯定以為自己攀上高枝,開心無比;但怡秀記得景昭的店是怎樣最後變得一無所有的,怡秀很害怕。一間學校通常也不會缺很多老師,所以致凱和怡秀在不同縣市不同學校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因為遠距離最後分開,是不是又回到和景昭再次重逢的二十七歲?如果生活軌跡銜接上了,這段時間自己有改變什麼嗎?想到這些怡秀又換成恐懼,總之怡秀在房裡一直哭、一直哭,致凱好幾次想敲房間的門最後又默默把手放下,坐回客廳沙發,致凱覺得也許等下怡秀哭完就會冷靜下來,出來和自己談談,但是致凱這一等,等到了天亮,致凱黑著眼圈,他真的不解什麼事讓怡秀哭得如此傷心。
而怡秀,陷入那晚的憂鬱,遺忘很久的不滿和悲傷全部都無法控制,情緒相當複雜,怡秀整理不清楚。天亮了,怡秀忘記自己哭了多久,走出房間,看到致凱因爲自己而整晚坐在客廳沒睡,怡秀眼淚又不爭氣的滑落,致凱皺著眉頭,走過來抱住怡秀,怡秀也抱著致凱,致凱在等怡秀開口,他以為怡秀走出來是終於整理好思緒了,但怡秀卻沈默,因爲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邊走,她深怕自己這次又選錯了,她怕自己重蹈覆轍……
那天倆人都無比沈默,怡秀大半的時間都關在房間裡,出來吃飯也沒說半句話,致凱沒弄懂怡秀的癥結點,所以只能等,等怡秀開口。直到吃晚餐的時間,怡秀終於說話了:「我打算搬回台中,在台中應徵老師。」致凱問怡秀:「妳希望我怎麼做?」怡秀說:「走你自己想走的人生,不用因爲我改變你的決定,我整理好行李就會走。」
怡秀是一旦做決定,就會很有行動力的人,進房間後便開始收拾行李,很多東西怡秀都丟得很乾脆,丟掉眼不見為淨心也跟著清淨,這一晚怡秀又異常冷靜整理完所有東西,怡秀知道自己躲避媽媽很多年了,總該回去面對,不可能一直躲,孝順的枷鎖怡秀無法灑脫掙開,既然回去了,工作當然以台中為主,怡秀沒有跟致凱提分手,怡秀想讓致凱有做決定的時間,她不需要致凱為自己改變人生,萬一以後致凱埋怨自己,怡秀可承擔不起。整理完所有東西,天亮了,致凱一如往常做好早餐,怡秀坐下吃早餐,怡秀覺得萬一自己離開後,致凱回台北,他們有可能就會分手,這也許是他們最後一次坐下來吃飯了,怡秀謝謝致凱寵愛自己這麼多年,很多話多說怕又流淚,自己真不想再哭了,相信致凱能懂的,這麼多年怡秀對致凱是否真心騙不了人的,也和致凱說了等下就要去搭車,便起身回房間拿行李箱,行李箱拖到門口,怡秀放下屬於這個家的鑰匙,致凱跑過去抱緊怡秀,致凱非常不安,感覺自己要失去怡秀了。
怡秀回家的路上,坐在火車靠窗的座位,心情無比沈重,愈接近目的地愈加黑暗,原本遺忘多年第一次人生的回憶又在腦海浮現,怡秀一直在思考當時的自己正在做什麼事情,試圖和現在的自己找到某種關聯,愈想有關聯,便愈陷進憂鬱裡,怡秀在不知不覺中憂鬱症復發了,開始覺得人生重來幾次都一樣無藥可救,是不是重新投胎去好人家就能少很多煩惱?想到那些怡秀羨慕嫉妒的人,憑什麼自己就不配過好日子?淚又落下了。
回到家,怡秀還假裝自己很開心,假裝自己很期待回來,戴上偽裝的面具,騙得了別人,騙不了自己,和父母寒暄後回到房間,演戲真的很累,怡秀只想安靜,別逼我一直入戲,但媽媽聒噪喋喋不休的負面言語,就像忘了關麥克風的旁白,把怡秀繼續往憂鬱的沼澤推下去,上不來就算了,現在找誰拉自己、救自己?
打開電腦,要趕快看台中有哪些學校有國文老師的職缺,媽媽可耳提面命家裡沒錢很多年了,怡秀已經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放心好了,上傳應徵資料到對方學校信箱後,還附上教授的推薦信,怡秀倒頭就睡,怡秀已經兩天沒睡覺了,一天在哭、一天在整理行李,對,怡秀回來行李還沒……還沒想完整理兩個字,怡秀累到睡著了。
怡秀走後,致凱收拾剩菜,然後站在怡秀房間門口發呆,這女人怎麼這麼狠心,整個房間空空蕩蕩,好像怡秀曾經在這生活是致凱的錯覺。致凱原本想回去接家裡的公司,然後怡秀在台北應聘老師,自己在公司站穩腳跟後,就向怡秀求婚,那美好的家庭生活,致凱都想好畫面有多美了,怎麼會變成這樣子?
「行李還沒整理就在睡覺啊!」媽媽宏亮的嗓音將怡秀從睡夢中驚醒了,怡秀不想解釋,起床把行李箱拉過來打開,比起收行李回來的果決,現在開行李的緩慢更顯得猶豫和抗拒,看著已經打開的行李箱,怡秀不想從裡面拿出任何一樣東西,拿一樣東西的力氣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