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刁
孩子出生了,马上就要办出生证明和上户口了。
我重重拍了下大腿,说到:“遭了,马上要报户口了,现在连名字都没起呢?”我转头看了看父母,他们似乎也在我的提醒下,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儿。
我母亲走过来,拍了一下我的头,说:“你这个糊涂鬼,现在才想起来要起名字,生个儿子兴奋得昏头了是吧。”
我自知母亲其实是在怨自己也没想好名字,但她也是好强的人,自然不会承认,就借我的头,说罢自己一番。
街坊邻居知道我家生了个小子之后,都在热情地串门祝贺,有些甚至会提一些小礼品,类似于婴儿用品之类的,这些在那个时候也是极为稀缺的,倘若有人能送上哪怕一点点,都代表他们生活条件不简单了。
我们街坊里有个穷书生,其实学历什么的都很高,按现在的说法,大概是本科毕业。在当时,大学生都很稀奇,因为身边的人基本都不怎么读过书,而且很多甚至都是半途而废的,因此国家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真的拯救了一代人。
书生为大学毕业后,虽然分配到了大厂里做设计员,但迫于大环境的影响,“英雄无用武之地”,生不逢时说的应该就是他们这批人了。
他为人热情,见我家有喜事,很像过来祝贺,但两手空空满脸写着不好意思。我们倒是根本不计较这些,但他也好面子,硬是要弄些属于他的“清新脱俗”的礼物。我们也不再推辞,随他发挥罢了。
他在我们客厅踱来踱去,思考了半天,似乎正好听到我们在讨论起名字的事情,两掌一拍,霎时还惊了我一身冷汗,以为他又要发什么癫呢。开口道:“您家公子既然还没起名字,正好我在,我相信我的学识一定可以让你们满意的。”
我瞥了他一眼,倒不是说我看不起他,但书生的自信,和我们市井生活似乎还是有些脱节的,就怕他起的名字不符合我们的期待,虽可登大雅之堂,但无法融入粗茶淡饭。
我给他泡了一壶绿茶,让他在这儿慢慢思索。
我父亲收起手上的报纸,发话了:“咱孙子既然属龙,虽然前头还有两个堂姐,但男丁还是头一个,那就叫‘大龙’吧……”
说这话时,我大嫂正好端着刚凉好的绿豆汤进来,听到这话,似想笑,又憋着怕顶撞了父亲。
母亲似乎也感觉不妥,拦着父亲说到:“这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起这么俗的名字,将来孙子要是有出息了,虽不会怪罪我们,但也怕外人嘲笑他名字缺点文化气息吧。这名字当个乳名倒也还是不错的,当大名就差点意思了。老头子,我们再想一个。”
大嫂也总算找到话茬可以接了,“是呀,以后在家里,咱们就喊他‘大龙’或者‘龙龙’都可以,出门还是要起个响亮点的。”
父亲挠了挠头,不再言语了。
这时,父亲远在山东的亲戚似乎是知晓了这件喜事,打了个电话过来,楼下公用电话的大妈又过来喊了,我父亲便收起老花眼镜,下去接电话去了。
书生不知怎么的就找到了灵感,提议道:“我响起我平时最喜欢的一句诗了,苏轼曾曰‘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那就叫‘晋侯’吧,寓意男儿长大可加官晋爵,有一番作为,怎么样。”
这一句诗句倒是有一些讨彩头,但是这名字似乎过于锋芒毕露,未来路上容易招惹是非,被别有用心的人挑了毛病,反而弄巧成拙,不成不成。
我便不好意思地回应书生,“这名字的确不错,任谁家都欣喜万分,但你看咱父亲戎马一生,却从未在争名夺利上下过功夫,这名字怕是过不了他那一关,辛苦你一下,再想一个吧。来,我给你加点热茶。”
书生自然是知书达理的人,听我这么一解释,自己也感觉似乎有些考虑不周全,便埋头继续思索着。
母亲不知从哪里听来一句,回屋找我商量,“阿三呐,妈虽然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邻居说,咱家孙子虽好名字里带水,虽然不知道什么理由,但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名字里带水?这大概时谁自告奋勇去“算了一卦”?父亲母亲都是唯物主义代表,怎么会相信这些?不过我以前倒是有所耳闻,算命的会拿你的生辰八字去给你算一卦,告诉你命里缺啥,需在名字里补齐,以保佑未来生活平安顺利。可是我母亲从未接触过这类,哪懂什么五行啊,更别说生辰八字了。
回过头再一想,家里对迷信这一方面倒也的确有一人,那就是孩子他妈,英子。看来英子的确是托人给儿子算过了,自己住院不便出来,那就是托她的姐姐去办了这么一件事了,又怕我们说她,便让姐姐给邻居带话了。这个弯绕的,也就她想的出了。
我顿了顿,对母亲说到:“邻居一定是希望您孙子将来能健康长寿,财源滚滚,您想,我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谁都离不开水。古人也都要找依山傍水的地方定居,商人还喜欢近水做生意,都是有好的寓意的。既然邻居一番好意,我们也就往这方面靠吧。”
母亲听完觉得似乎有点道理,微微点了点头。
书生好似完全没听到我们在讨论什么,自顾自又兴奋起来:“阿三,我想到了,我脑子里又有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叫‘垚’,也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尧’的常用谐音字,‘尧’被司马迁认为是最理想的君王,一生功绩满满。而取谐音,又不见锋芒,却蕴含帝王之气。”
哎……刚和母亲圆好“水”的事情,这小子突然又给我来了三个“土”,虽然‘尧’的确是当仁不让的,但你这让“大禹治水”的明君,可是要活活治死命中缺水的孩子了呀。但和这么一个“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书生讲什么五行相克,自然时说不通的了。怎么就那么凑巧,给我伤脑子伤的。
我母亲听完这句话,其实也没有特别想要“水”,但她的角度却帮我解了燃眉之急呀。“我说书生呀,‘垚’这个字呢,既简单又好记,但男孩子取名‘垚’,听上去却有点像女孩子,你想呀,若不是我们自家已经起好了乳名,外人不知道,便喜欢取孩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叠着来叫,那天天‘垚垚’来‘垚垚’去的,太像个女孩子了。到头来被人嘲笑一个男子汉起了个娘娘腔的名字,也怪不像话的。”
这话茬我必须接住呀,否则机不可失了,“对呀,书生你想呀,万一人家问起来这名字谁起的,我们一说,不是败坏了你的名声了嘛,人家到时候怎么说你,我们可就料想不到了呀。”
书生听完,这七月天却打起了激灵,想是已经后悔将这字说出口了,不过倒也不动气,反而更认真地思考起来,没一会,站起来就向屋外走,我生怕是我们那些地方冒犯到了,紧跟上去赔不是,但还未等我开口,书生却先说话了:“阿三,我实在抱歉,想了那么久却说出了两个很欠考虑的名字,这事我过不了自己这关,你在家稍等,我回去翻一下书籍,找一个像样的,再回来。”
这书生突然让我肃然起敬了,佩服他的气节,当下社会也已难觅了。
正巧,夫亲接完电话,大步流星地回来了,似乎脸上还挂着一丝不悦。
“爸,谁来的电话。”
“还能有谁,老家的恭利,肯定是你母亲给他们报过喜了,一个传十个,全村都知道了,你不知道,老家我谁都不烦,就烦恭利家。也不是说他们不好,就是爱管闲事,电话里非要和我说家谱里早就定好了名字,族里男男女女都要按族谱的来。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拿这些旧社会的东西来套牢后代,家谱里的这些个名字,是封建时期遗留下来的,要禁锢人民思想的东西,连起个名字都没有自由,未来还有进步的路可以走吗?我坚决不同意。电话里争了两句,我就回来了。”
父亲还是老样子,但在反封建这条路上,我是非常支持的。
“你看看你们,我哪个按照家谱给你们取名字了,我自己是没办法,名字都用了几十年了,总不见得叫我一个老头子去派出所改名字,这也不像话不是?”
我自然是连连称是,但是我也好奇家谱里是怎么写的,便问了父亲一句。父亲也不回避,告诉我,家谱里在我家这一支,我儿子这一辈上,轮到“德”字辈,我父亲是“家”字辈,刚刚电话里的“恭利”是我父亲亲大哥的儿子,也就是我堂兄,他就是“恭”字辈的,那安家谱来说,我也就是“恭”字辈的了。
这的确蛮烦的,不管走到哪里,都要在形式上受到家谱的束缚。我们心系大家与小家,但思想又要进步,自然不能拘泥于这些地方了。
父亲刚一坐下,就发话了,“我就是不想事事都被家谱影响,既然家谱里这么写了,我也就偏要和它区别开,家谱里个个都是双名,我们这次就一定要取个单名。”
也好,一个字就省点麻烦了。这老家的人也真的是重男轻女,我儿子两个堂姐出生,虽然也报喜到那边,却对家谱取名只字不提,到我这是个男娃了,却把这当成头等大事来联系我们了,吃不消。
书生此时捧着一本厚厚的,不知叫啥名字的书,从走廊进到我们客厅里,认真翻找起来,我也不打扰他,就站边上静静地看着,寄希望于他能找到合适的名字。
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他打定主意了,食指对着一个字连点三下,嘴上喃喃到,“就这个字了,一定合适。”
我凑过去一看,是一个“杠”字。刚张口想说一句话,就被他抢先说了,“这个字可不一般,你知道古希腊有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叫阿基米德吗?他有一句名言,我刚回屋就突然想起来了,急忙搬着这本物理书就跑过来了,就想快点给你看看,那句话叫‘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你想想,这是多么不可思议,但又非常实际的一句话,这是物理学里最经典的‘杠杆原理’,我想,真的可以把实现祖国在物理学上的无限渴望,通过这个名字,寄托于贵公子身上。所以取‘杠’这个字,一定是最妥当的。”
他自顾地说得慷慨激昂,差一点点就要感动他自己了。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脑袋,嘴里却打趣地骂道:“杠你个头啊?你不知道人家打麻将,天天在那边喊杠头开花啊?”
我就知道,这书生只想着怎么能把名字取得“可登大雅之堂”,却完全不知道怎么能“融得了粗茶淡饭”。果不其然,这里给我出了个馊主意,这个寓意我真的非常喜欢,但这个字确实离谱了点。
书生三次起名,三次浮夸,弄得自己非常的自卑,不过我母亲还是非常感谢他的热心,还怪我说话怎么那么没有分寸,伤了人家一片热枕。我也赶忙赔了不是,好在书生对我也颇为熟悉,知道我无恶意,便原谅了我。
不过最后定那个字也的确还没定论,我也就思前想后,在纸上写了几个带水的字,例如“淼”、“涛”、“海”、“杰”之类的。我母亲思前想后,却在“涛”和另一个字里犹豫了。
“涛”寓意像波涛一样,连绵不绝,生气盎然,但波涛却又是“层峦叠嶂”,前赴后继的,犹如昙花一现,终于滩涂,难有作为。
但另一个字却大不相同了,这一个字,却表示了水势之庞大,不可挡。又有“无边、无际、无垠”之意,寓意为“心胸宽广,无边际也,前途无量,犹如茫茫宇宙,深不可测。”
这个字正符合我们对他的期待,他的人生必然不受任何拘束,他想走的路,便努力走下去,他想看的世界,任其自己去探索,他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父亲和母亲都对这个字心满意足,书生听完,也点头赞同,确实比他自己想的,更符合这个孩子。
这个字,便是“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