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刁

为了真正弄清儿子的周末到底为什么那么规律,我也不得不和英子两个人配合调查一下了,虽然这有悖我对于他隐私保护的原则,但是因为他的行程的过于规律而产生的可疑,并且对于他学习的影响是否真的存在,我不得不出此下策。

到了周六早晨,他一如既往地在六点半起床,这可是比他平时上学都早了十五分钟。我半朦胧状态听他在洗漱,也提前起床了,我观察了一下,他出门前只是额外带了一瓶水,也没拿桌上的钱包,看似不需要太花钱。一身运动装,与晨练的人无异。

一路就向着学校方向小跑而去了,这么早,我的确也想不出他能去哪儿。

隔了五分钟,我也“整装待发”往他学校的方向寻觅过去。这一路,在周末这个时间,除了早餐店和菜市场,几乎没有开门营业的。莫非他真的是去晨练的?我不禁怀疑起自己的决定是否真的过于草率了。

行至半路,有两个学生相伴而行,骑着自行车,车篓里装着一个篮球,也向着儿子学校方向过去了,莫非他已经爱上打篮球了?

如果这是真的,我真的要检讨一下自己对于儿子的关注了,我竟然连他现在的兴趣爱好都不知道。

行至他们学校围栏外侧,的确听到他们学校的露天篮球场上有零星的聊天声,以及不怎么规律的篮球落地的声音。的确是有人在打篮球,但因为围栏内的灌木和树木过于密集,篮球场也有点远,仍分不清是谁在那儿。

不过我绕到正门时,正好有两三个儿子的同班同学进去,我随口问了声,今天是不是约了一起打篮球,他们的回答很自然,每周如此。我这颗心算是放下了。

为了证实他是一个上午都在这里,我特地挑了学校附近的菜市场采买周末两天需要的食材,偶尔还会瞄向校门口进出的人,虽然这的确不太像一个家长该做的事情,甚至让我觉得有些见不得人,但是谁又能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约十点半的时候,儿子出来了,满身大汗,与同学分别时候,特地对着其中一个人比划了一个手势。

虽然一个上午他的确是在篮球场挥洒汗水,但以我以前当兵的直觉,我看到的不能代表全部,毕竟他下午还有整整四个小时的行程呢。况且刚才与同学的手势,也很有意思。先笔划了个“一”,再笔划了个“C”,最后是笔划了一个“OK”。

这三个手势我的确是联想不到究竟是一个什么句子,“一”有可能是“下午一点”的意思,那“OK”必然是确定的意思。那么那个“C”呢,这能表达的意思可多了去了,我除了老办法,可能别无他法。

儿子到家依然是洗澡更衣,吃完午饭,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打算出门了,我特地在他出门前问了声:“下午去哪里?”

“和同学约了玩一会。”他的回答还是模棱两可的。

“上哪玩?公园还是商场?”我故意引导性地问他,毕竟公园这种地方,他根本不会去,商场的话,那除了这里附近唯一的商场外,他也不会跑太远,而且如果真是这家商场,那他多数是去里面的游戏机厅了。

这可不是一个我能接受的结果,游戏厅从我那个年代开始,就知道不是个好地方,何况摆在现在,游戏厅是最容易沉迷,且玩物丧志的地方了,这些东西对他们这个年纪的吸引力也真的很大,他们可能会在这个环境里失去自控能力,最后让自己变得麻木。

“不去商场,那边只有游戏机,没什么好玩的,看同学玩过一次,觉得没什么意思。”

这个回答倒是让我非常意外,他那么坦诚地表示自己去过,但是感觉没意思,也没回避游戏机厅的话题,说明在他心里就看不起去游戏机厅这件事情。那反而让我放心许多,既然去过了都觉得没意思,那的确在他眼里,与其打游戏机,还有更值得他花时间的东西。

不过我还是将信将疑地放他出去了。我从阳台上观察了一下,他下午出门走的不是往常经常走的那道小区大门,而是从侧边的小门出去,那边我印象里只有邮局和银行这些地方,不知道他过去能干什么。

我看离他们约的时间还有一段,我就提前出门了,如果他们真的走的没影了,我一个下午也不一定找得到他们。

幸运的是,我在街角看到了他们,两三个人一人一杯“快三秒”。

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冰饮,用一个制冰机安装在铁板下,然后在上面淋上果汁和饮用水,快速制冰的同时,铲刀去铲开,装入一个小杯子里。前前后后一分钟不到,“快三秒”倒也是夸张了点。

我看他们三个似乎还在等人,我也就不急着走了,在对面的商店里给英子买点开心果之类的炒货,她平日里最爱在家里磕这些东西了。

我看着时间差不多要一点半了,他们的第四个人才姗姗来迟。一脸抱歉的样子,还背着书包,应该是刚刚从补习班之类的地方赶过来。几个人还和他玩笑般的推搡了几下,递过去一份“快三秒”。

随后四个人很有默契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了,似乎也没商量着,就如同上课铃响了就知道要去哪儿上课一样。

我保持着距离,一路跟着他们,看他们在一个小弄堂口拐弯进去了,我也就急匆匆过马路跟过去看看。小弄堂似乎是通向一个小区的,一面是沿街商铺的后门,他们熟门熟路的从一扇后门进入了一家商铺。我到跟前看了看,没有贸然进去。我也有我的考虑,虽然我不知道这里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我相信我儿子肯定不会去做出格的事情。万一进去后,所有人看着我,知道我是为了他而过来抓包的,会让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即使我真的很想弄清事情的真像,我也有更好的选择不是么?

我大致确定了这扇后门属于哪家店后,退出了这个小区,绕到了前门。

幸运的是,除非他是每周都去老中医那边做针灸理疗的,那么他只能去隔壁的这家网吧了。

网吧在这个时候还是个新鲜地方,曾经有过电脑房这么个场所存在过,但是里面都是由几台电脑凑成的局域网,去玩的多数也就是学生群体,这些都是偷偷开的,虽然当时也不允许开设这类场所,但是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或者专门的机构去管控,导致屡禁不止。而且因为有电脑的家庭毕竟在当时是极少数,所以玩电脑游戏也成为了一个热潮。那网吧的出现,就更吸引人了,数量庞大的电脑数量,配置又相对于电脑房来说高级不少,而且在当时,家庭都只能实用电话线上网的时候,网吧都已经宽带接入了,我甚至都怀疑,他们已经用上光纤技术了。毕竟网吧都是要备案才能开设的,已经不是电脑房这类小打小闹的地方了。只是当时的政策并没有明文规定上网实名制,所以并没有强制使用身份证办理临时卡,那么学生这类未成年人就没有了阻碍,只要口袋里有钱就能自由出入,即使门口挂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牌子,挂的还那么明显。

既然清楚了儿子每周末下午的行踪,那么我也清楚了为什么那些需要花时间去背诵的作业,他会那么抵触了,毕竟这些都要占用他大量的时间,而使得去网吧这些娱乐活动缩水了。怪不得觉得游戏机厅那么的不入法眼呢,原来已经掌握了更高级的娱乐活动了。

只是他目前还太小,不适合这种娱乐活动,况且如果真的对电脑游戏那么的喜爱,我完全可以给他买台电脑,安装一些他在外面喜欢的游戏,给他在家适当的调剂一下身心,我不是那种一棍子打死的不讲道理的父亲。这事我会在他晚上回来的时候和他好好说,但是现在,先让他享受在网吧的最后几个小时吧。

晚上,我开门见山,但也刻意回避了一下英子,因为英子的性子非常急,可能都不等我把话说完,就开始劈头盖脸地教育他了,那么我的计划可能就泡汤了,我真的怕效果适得其反,让儿子产生厌学情绪。英子的确说我有点患得患失,但是我还是喜欢把事情都考虑清楚,不要太草率的把话说出去。

儿子听到我已经知道了他去网吧的事情,开始还想搪塞过去,见我那么坚定,那么他也不再隐瞒,我把我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知他,并把频繁出入网吧这类场所的利害关系也详细的和他说了。希望他保证不再出入那里,那我会做到我承诺的事情。但是一旦发现,有欺骗和隐瞒,我也会给他一定的惩罚让他忘不了这些事情。

先礼后兵一向是我做事的风格,儿子其实从小都懂,我言出必行也是做给他看的,做人的原则需要父亲作为榜样,我想他成长过程中必须了解并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