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书店:给朱元璋讲靖难之役

“天启七年!”

“临危受命,熹宗无嗣而崩,朱由检奉遗诏继承皇位。”

“继位之初,朱由检便发觉,魏忠贤扰乱朝政,贪污腐败,是一切罪恶的源头。”

“随即便展开针对魏忠贤的一系列诸多计划。”

“总共概括两点。”

“迷惑,假意信任阉党,使其让魏忠贤麻痹大意。”

“第二点!”

“以迅雷之势,联合东林党,以贡生钱嘉征,为首上疏列举魏忠贤的十大罪状,一一坐实。”

“朱由检骤然发难,派遣锦衣卫缉拿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无力回天。亲兵散尽,最后自缢身亡。”

“好,不错,可当守成之君!”朱元璋扫退脑海中宦官乱政的影子,听到朱由检继位之初,便铲除阉人,不由的龙颜大悦。

对朱由检这个朱家子孙,给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

守成之君!

李承德听到朱元璋如此评价朱由检,表情略有些尴尬。

这位守着,守着,可是把大明王朝给守没了。

不过。

大明的灭亡,并不能全都归咎于朱由检身上。

他只是一个运气不太好的人。

从小被当猪养的朱由检,能做到如此地步,也确实难为他了。

“先生!”朱瞻基沉思了片刻,道出了自己疑问,“这位叫朱由检的皇帝,在铲除宦官魏忠贤之后,有没有再扶持其他势力。”

“比方说,另一个宦官?”

朱瞻基话还没说完,便被朱元璋大手,狠狠敲打了一下脑袋。

“混账玩意,你就是这么给咱未来的大明当皇帝的吗?”

“还想再搞一个宦官乱政?”

“老四,这臭小子,你可要好好教导一番。”

“保不齐父学子啊。”

子是谁,前段时间,李承德早已讲过。

这句话由朱元璋说出口,不可谓不重。

而旁边的朱棣同样皱着眉头看着朱瞻基,埋怨的心思早已显露脸表。

很显然朱棣由于父亲朱元璋的话语,要重新考虑一下朱瞻基好圣孙的位置。

朱瞻基被朱元璋的大手,敲了一下,也顾不上后脑勺的疼痛,连忙解释道。

“太祖爷,爷爷,你俩刚才忙于想朝堂政务,可能有些走神,并未听清朱由检的过去。”

“先生说,朱由检是万历不受宠的皇孙。”

“幼年丧母。”

“11岁,父祖薨逝。”

“13岁,册封为信王。”

“也就是说,这位朱由检,根本就不是一位储君,只是一般藩王而已。”

“不是储君,则没有自己的势力。”

“他18岁临危受命继位为皇,就借助文官集团,铲除了阉党,这并没有错。”

“但如果他没有迅速扶持一位,‘自己人’。”

“那么,他以后只能被文官集团牵着鼻子走。”

“这对皇权来说,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眼看着朱元璋与朱棣不信他说的话,朱瞻基连忙求助于李承德道:“先生,我说的可对?”

李承德赞许的看了一眼,自己这位学生,心中对朱瞻基的表现十分认可。

现在的朱瞻基只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

能如此敏锐的察觉此处的漏洞。

可见,大明储君的教育,确实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懿文皇太子朱标朱标,恭愍皇太子朱文奎,朱高炽,朱瞻基…..。

当然,前提点,主要还是看人。

李承德并没有让朱瞻基失望,他开口讲道。

“朱瞻基,所言确实如此。”

“这位朱由检,铲除阉党魏忠贤之后,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系统。”

“他十分听信东林党,导致了后期执政出现了极其的混乱。”

东林党?

这是朱元璋与朱棣,第二次听见这个名字。

第一次听到东林党的时候,两人就已经心中暗暗记下。

宦官乱政。

在他俩的眼中,实在太好解决。

毕竟这些阉人的权利,全都是皇帝给的。

只要皇帝不再信任这些阉人。

即便是再愚蠢的皇帝,也能解决这些宦官。

但一个叫做东林党的名字,出现。

这就不得不让朱元璋与朱棣,心中多多少少有些重视。

历朝历代,皇权与文官集团,就是属于对立面的存在。

一旦,让这些文官集团,结党私营。

那么所带来的危机,则是十分巨大。甚至已经危及到了皇权。

而,这也是两位假借朱瞻基之口,询问李承德的原因。

果不其然,李承德便开始介绍东林党的由来。

“东林党的建立,是由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等,在江浙‘东林书院’逐渐形成的一派。”

“而东林党的政治思想。”

“则是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

“并对当时的朝廷,建言,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赃枉法。”

“一帮酸文腐儒,该杀!”

朱元璋面带嘲讽,而一旁脸色阴沉的朱棣,则也点了点头。

很显然,朱元璋与朱棣这对父子的思想不谋而合。

他们在位十几年,早已对文臣那一套,太过熟悉。

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些依附在东林党的文臣,都是在朝堂不受重视的那批人。

也只有不在重要位置,他们才敢说出这些话。

等他们做到能一言,定别人生死的时候。

这些什么反对空幻虚无、谈空说玄,提倡求真务实、实学实用,廉正奉公,振兴吏治的思想,便被这些文臣抛之脑后。

屠龙少年,终将变成一条龙。

这种哗众取宠的戏码,朱元璋与朱棣,见得太多。

多的他们,杀也杀不完。

看着太祖朱元璋,与朱棣那一抹狠辣的眼神,以及陷入东林党事情的沉思。

再也没有刚才凶横恶煞,想要换掉朱瞻基这个好圣孙的表情。

朱瞻基这会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被两位当成他们嘴替了。

这俩老爷子,自己想问,又不愿意问。

还吓唬自己。

可真可恶啊。

还是先生对自己好啊。

没有那么多心机,也不会动不动就吓唬自己。

迎着朱瞻基有些依赖的眼神,李承德微笑的抚摸了一下朱瞻基头顶,便继续讲起朱由检的事情。

“在朱由检铲除奸臣魏忠贤之后,便把天启年间被阉党残害的东林党人士,全都恢复名誉,并加以重用。”

“但朱由检不知道的是,东林党乃是一个十分排外的党派。”

“这加剧了,朱由检时代的党政不断。”

“东林党人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的利益。”

“反对朝廷向工商业者收税,并借着明思宗朱由检清除魏忠贤势力的时机,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负,使得明末的财政收入来源更加单一。”

“而朝廷的税收来源更加依赖于普通的农民,再加上当时各种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农民破产,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导致了明末的农民大起义。”

“最后,便是大家刚才看到的那样。”

“农民起义攻破京城,朱由检无处可逃。”

“悬挂于树杈之上。”

“大明最后一位皇帝的生命,也就此走到尽头。”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