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书店:给朱元璋讲靖难之役

在听完李承德讲述,朱由检自杀心路历程之后。

朱元璋与朱棣,只说了一句。

“大明已失民心,无力回天。”

便再也没有了下文。

两人都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们其实早已知道是这个结果。

只是心中不愿意承认罢了。

在前段时期,李承德讲述过朱祁镇被瓦剌也先俘虏,瓦剌围攻京城,朝堂大臣众说风云的时候。

朱元璋的原话是。

“一群蠢驴!”

骂完街,便说了让他们备战应敌。

这个时候。

朱元璋与朱棣心里十分清楚,小小的瓦剌,不可能导致大明王朝覆灭。

因为民心在大明这里。

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率领大家重整雄风,消灭长途跋涉的瓦剌也先,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很显然,历史确实是这么上演。

因为这时候,大明是历经洪武,永乐,仁宣之治,把大明推到了顶端。

说一句嚣张的话。

纵观全世界,这个时候的大明国力,乃世界之最,没有之一。

虽然大明王朝中途不小心摔了一跤,但这也不是小小的瓦剌能取而代之的理由。

所以朱元璋,朱棣,朱瞻基,的言辞,则是坚决不能南迁,而是要积极备战,应敌。

而反观,听到崇祯朱由检自缢的时候。

朱元璋与朱棣的原话是。

怎么就自缢了呢?

换言之,为何不跑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他们,根本就不奢求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抵挡反贼,保卫京城。

能迁都南方,保存大明有生力量,划江而治,便已经不错。

但没想到朱家子孙后代,会如此不堪。

也没有想到大明已经失民心到了如此地步。

才让朱元璋与朱棣,缓缓说出。

“大明已失民心,无力回天。”

毕竟历朝历代,前三位帝王太清楚。

水能覆舟,亦能载舟。

这句话了。

因为他们就是用水浮起来的皇帝。

朱元璋颓废的坐在椅子上,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饮而尽。

心中除了无尽的哀叹,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心理。

他在幻想,如果自己是崇祯,则绝对不会自缢。

即便是大明失去民心又能怎么样?

只要咱还在。

一定能够再赚回来。

但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其实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因为它总是让人充满了遗憾。

朱元璋稳定了心神,便有些好奇能围攻京城的反贼们。

听他们的故事,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随即朱元璋有些好奇的问道,“小友,能不能讲讲,闯。”

最后一个字,朱元璋没有说出口,而是询问道。

“小友,反贼的领头,叫什么。”

在面对原则问题,朱元璋表现的十分小气。

他甚至不愿意叫李自成,一声闯王。

李承德笑了笑道:“反贼的头领,叫李自成。“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生人,乃边关驿卒。”

“起点很高啊。”朱元璋嘲讽了一句。

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把闯王李自成,归于自己这类人。

毕竟能攻破大明王朝的京城,逼死皇帝朱由检。

离拿天下,也就不远了。

至于后面,朱由检送出去的三个孩子,去南边建立政权。

很自然的被朱元璋给无视掉。

李承德对于朱元璋的幽默,也只是报以微笑,便继续讲道。

“因朱由检在崇祯元年,精简驿站,便让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

“崇祯四年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靠农民军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崇祯九年李自成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陇州、宁羌。崇祯十六年,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

“也就是下一年,崇祯十七年,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攻取京城。”

“后面所发生的事情,便是我所讲的,朱由检悬挂于树杈之上,自缢了。”

“也算是一位枭雄!”朱元璋听完李自成的发家史,便给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朱元璋也能想到,李自成接下来会怎么办。

那就是,稳固北方,与边将达成同盟。

该利诱就利诱,该许诺就许诺。

甚至可以伪造一份朱由检假的诏书。

上面写,传位于京城之中的一位藩王,或者随意到街上拉出一位孩童,冒充是朱由检的子嗣,把皇位传位于他。

这样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也可以让那些碍于脸面,不肯投靠的文武百官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剩下的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慢慢蚕食大明江山。

这一套,朱元璋只是片刻就能想到。

甚至别的方式他也能想到。

打天下嘛。

在朱元璋眼里实在太过简单。

其实只要不是处于逆天的时代,比如说东汉末年。

抛开这个特例,历朝历代打天下都很简单。

刘邦打天下用了多久,只有短短的八年。

隋朝更离谱,隋文帝杨坚仅用了九个月时间就篡周建隋,再用了九年时间灭了南陈,彻底统一天下,结束数百年的南北分裂。

唐朝的建立者李渊,协同儿子李世民,用了7年时间,就扫平天下。

而朱元璋,因为起点太低,造反的时候,只是一个兵卒,但就这样。

他统一天下,也只用了15年。

在猛人朱元璋的眼里。

打天下,无外乎四点。

第一点,为民请愿,这样就有了军队。

第二点,找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充当吉祥物,这样文臣也就有了。

第三点,知人善用,这样底盘也就有了。

第四点,无耻,脸皮要厚。

遇到挫折不怕,遇到强敌不怕,只要无耻一点,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剩下的便是坐天下,鸟尽弓藏,当然这个要看你活多大,以及你后世储君是不是一位有能力的人。

朱元璋想到这些。

便以为李自成也能想到。

瞬间。

朱元璋对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建立自己的朝堂,便提不起一点兴趣。

在他的认知里。

李自成做这个皇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没什么好听的。

但不想,李承德接下来的话语。

让朱元璋大喊一声。

“咱从未见过,如此没有脑子的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