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书店:给朱元璋讲靖难之役

“扬州八十万人口被屠!”

“什么?”这个数字惊讶到了朱家三人。

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洪武十四年造册人口,约5987万人。

永乐人口,约6600万人。

八十万!

这相当于全国的百分之1点33的人口被屠杀。

这怎能不让三位帝王震惊。

而震惊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满狗心怀恨意。

“到5月25日,即滥杀和抢劫的第十天,这场大屠杀结束了。”

“满狗接到豫王的命令,就此封刀。”

“道士,和尚们得到命令开始收集和焚烧尸体。”

“到5月27日,满狗开始赈济口粮。”

“又过了几天,那场雨——它使焚烧尸体的大火没有毁灭整个扬州城。”

“据当时收尸的道士,和尚统计,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

“而这个数字,只是个开始。”

“满狗尔敢!”

朱元璋再次愤怒,“满狗屠杀80万还不够?”

“他难道想把华夏之人,灭族不可!”

李承德缓缓闭上眼睛,从嘴里吐出,一道道如血的数字。

“扬州十日,僧人敛尸八十余万。”

“嘉定三屠,五万余人,自城至郊数里无人,遂插旗城上,曰:“削发令已行”。”

“江阴之屠,死者17万两千人,幸存53人。”

“江阴这小小的城池,抵抗清兵达80多天之久,打败了清军二三十万的大军,杀死了七万五千多清兵,使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昆山之屠,“破城当天死者四万”。”

“同安之屠,死亡五万余人,梵天寺僧葬之。”

“大同之屠,仅存重案犯五人,满清的知府上书说,既无苦主,可赦之矣。”

“广州之屠,死亡六十余万,存者七人——据黄佛颐《广州城坊志》。”

“潮州之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僧人焚而葬之。”

“南雄之屠,两万余人。”

“泾县之屠,死者约五万。”

“舟山之屠,第一次屠杀万余人,第二次屠杀死者皆投之海,数目无法统计,腥臭数百里。”

“苏州之屠,苏州投降得早,仅屠半城,约十余万人。”

“嘉兴之屠,死者约十余万人。”

“湘潭之屠,五万余人,幸存者百余人。”

“沅江之屠,十余万人。”

“南昌之屠,四十余万。”

“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皆屠尽,计四十余万————但这远远不是全部!”

一条条鲜红的生命就这样,成了冰冷的数字。

李承德并没停下了。

依旧在口中诉说道。

“四川之屠,满清御用文人写的《蜀碧》诳称张献忠屠蜀两千万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

“据当时满狗张贴的公告。”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艹他狗日的满清。

日寇当年他妈的还挂出“皇军不杀良民”之类的幌子遮掩遮掩。

满狗他娘的连装都不装一下。

“据史料记载,四川之屠。”

“满清杀害四川百姓约300万-400万,死于饥谨者约四十万,一时之间四川成了白地。”

“啪!”

朱元璋怒气徒手捏碎手中的水杯,他双目充血,四处寻找,但这次出来,他并没有带刀。

他只能一次又一次捏着手中的碎渣。

手掌被碎渣划破。

鲜血从手掌中心流出,点点鲜红的血液,滴落在地面上。

疼痛能让他好受一点。

而旁边的朱棣,状态也十分不好。

自他出生以来,都是他杀鞑子,哪有鞑子杀华夏之人的事情。

听着一条条冰冷的数字。

朱棣产生了恍惚。

他总觉得这不是真的。

明朝军队强大,敢拼,敢杀,武备充裕。

更有神机营,火炮,火枪,作为基石。

鞑子见了他们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怎么?

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难道我们做的还不够多吗?

朱棣十分不解,但看着李承德简述的数据,以及满清攻取大明山河的路线。

又不得不让人信服。

历史的车轮,它就是如此不讲道理。

华夏之地,本该在明朝时期,实现资本,产业上的一大升级。

但结果。

文明的帝国,竟然被野蛮人所打败。

据史料记载。

明末崇祯时期,在册人口6千余万人。

到了清初。

在册人口已不足,两千余万人。

也就是在满狗的‘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的政策下。

使大明那些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乎被杀尽,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顺服的‘奴才’。

至此东方便落后于西方。

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最扭曲,最令人意难平的历史。

开始响起。

李承德心中哀叹了一声。

这就是为何,他当初说。

喜爱历史,直到明朝,便结尾。

因为,从他内心来讲,满清,并不属于一个正常的国家。

他也不会承认这个,屠杀华夏之族几千万人的朝代。

虽然,清朝在位期间,也出台了一些还算是好的政策。

但仅此而已吧!

李承德,张口继续讲道。

“崇祯十七年,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

“9日多铎经瓜州渡过长江一举攻克镇江。”

“而后率军继续向南京进发。”

“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弘光元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

“隆武帝朱聿键,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黄道周发动了短暂的北伐。”

“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隆武二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

“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

“永历十五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

言罢!

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家三人互相看了一眼。

都从彼此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无尽的哀叹。

虽然心中早已料到大明王朝坚持不了多久。

但真的亲耳听到,大明王朝灭亡。

还是让他们心中说不出的难受。

尤其是朱元璋。

他不知道,自己这一生的努力到底是为何。

即便他们倾尽一生,让大明国富民强,但下一代,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呢?

难道他们还会像父辈一样。

努力勤恳,操劳国事吗?

随这南明政权的灭亡。

朱元璋,朱棣,一生要强的他们,都生出了无尽的无力感。

而这个时候,李承德再度开口讲道。

“同年永历十五年,南明朝覆灭的同时。”

“惠更斯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第一个外国会员和并被巴黎科学院接纳为唯一的一个外国院士。”

“同年七月,波特再次率领由16艘夹板船、2600人和价值1370荷盾的货物组成的舰队,从巴达维亚出发向华夏驶来。”

“嗯?”

突然的画风突转,让沉浸在自我怀疑的朱元璋,朱棣,朱瞻基同时一愣。

“这里面怎么还有,蛮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