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4:超级财阀
病房里。
王翠兰捧着保温桶,一点点吃着饺子。
诱人的肉香味,让她食指大动。
可长久的病痛,让她吃饭都成了一种折磨,只能一点点细嚼慢咽。
即使如此,堪堪吃了三个后,腹部就胀得厉害。
“真好吃啊。”
王翠兰将剩下的饺子递还给张北,意犹未尽的回味着嘴里的饺子肉香味。
张北看着保温桶里的饺子,心如刀割。
一定要尽快挣够钱,给母亲做手术!
“小北,你忙着照顾我,一定也没吃吧,这些你都吃了吧。”
王翠兰有些心疼的说。
“妈,我吃过了,这些都是你的。”
“这么多,妈也吃不下,浪费了多可惜啊。”
在王翠兰的坚持下,张北只能捧着保温桶吃了起来,忙碌了一天,晚饭就靠一碗饺子汤撑着,他也确实饿了。
王翠兰躺在病床上,看着张北狼吞虎咽,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晚饭过后。
母亲又问起了住院费的事情,毕竟家里什么情况,她再清楚不过。
“妈,住院费的事不要操心了,你安心养好病就行,有我呢。”
张北安抚了一下,起身就往外走:“你休息一下,我去缴费。”
望着张北离开病房,王翠兰神情有些复杂,有欣慰,也有错愕……
这些年因为病痛折磨,她隔三差五都会往医院跑,以往张北总会埋怨一两句,唯独这一次,再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安抚起了她。
仿佛一夜之间,儿子突然就长大了!
张北匆匆走到了缴费窗口,掏钱交了五十块钱住院费后,忽然心里空落落的。
好不容易破到了百元大关, 这一下又直接拦腰砍了一半下去。
不过也仅仅是失落几秒钟而已,这些都是该交的,医生能帮着他求情,已经是万幸了。
今天收购唐屠户的猪毛后,让他找到了新的薅羊毛的路子,花出去的钱,很快又能挣回来。
兜里剩下的钱,也足够运作了。
翌日清晨。
张北披星戴月的回到家中,他没有立刻骑着二八大杠出门,而是拿着家里仅存的几个鸡蛋,敲响了房东柳婶家的门。
昨天收购了唐屠户的几百斤猪毛,让他见识到了杀猪匠们的底蕴。
今天将目标放在杀猪匠们身上,二八大杠的载重显然有些不够了。
他记得柳婶家一直有辆闲置的三轮侉子放置在楼下,平日里也就李叔骑出去溜达几圈买买菜什么的。
要是能借到三轮侉子,今天拉猪毛就不愁了!
“小北,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柳婶睡眼稀松的打开了房门。
张北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笑着说:“柳婶,这几天我妈住院,我又忙着挣钱,家里这些鸡蛋要是放坏了就可惜了,想送给你和李叔。”
“鸡蛋?”
柳婶愣了一下,鸡蛋并不值钱,但张北突然送给她,这就让她有些惊讶了。
以往的张北哪会管这些啊?
“小北,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柳婶问道。
张北脸上有些发烫,以前天天围着刘雅转,不懂人情世故,以至于现在送礼有求于人,都这么尴尬。
他尴尬的笑着说:“是这样柳婶,我这阵子不是在挣钱么,想借用一下你们家那辆三轮侉子拉货。”
“你这孩子,直说啊!”
柳婶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张北,好奇的问:“话说,你小子这阵子到底在鼓捣什么,天天起早出门,贪黑回家?”
“收猪毛。”张北并未隐瞒。
收猪毛?!
柳婶当场坐蜡,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张北,甚至还用手钻了钻耳朵,生怕自己听错了。
张北这样的人,会去干这么丢人现眼的事?
不过很快,她还是平静了下来,深沉的看了张北一眼:“你拿去用吧,别给我卖了就成,右后轮的车胎得补点气。”
“谢谢柳婶,这是孝敬你和李叔的。”
张北欣喜的将鸡蛋塞进了柳婶手里,不给柳婶拒绝的机会,一溜烟的就跑下了楼。
“这孩子……”
柳婶无奈地叹了口气,抱着鸡蛋进了屋。
屋内响起李叔的询问声:“是小北?”
“对啊,他借咱的三轮车收猪毛,太阳也是打西边出来了,收猪毛和收废品没啥区别,这小子居然能放下脸干这种事。”
柳婶一阵感慨地说。
“能帮就帮一下吧,翠兰妹子不容易,丢人现眼也好过不理老娘的好。”李叔说道。
张北匆匆下了楼,拿气枪给三轮侉子补好了气,然后就带着尿素口袋和杆秤出了门。
有了三轮侉子这装备,今天猪毛就算比昨天翻一番,他也不担心了。
路过一家小卖部的时候,张北特地停下车进去卖了一盒火柴和一包软黄红梅香烟。
三块钱的软黄红梅香烟,足足两斤肉了,堪称当代华子。
烟搭桥,酒开路。
今天的收购目标是杀猪匠们, 必要的人情世故还是少不了的。
正月初五俗称破无,送穷,迎财神。
张北一路顶风冒雪的朝城外赶,沿途家家户户都早早地放起了鞭炮,彻底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家家户户迎财神,哪有我勤快啊,骑着三轮侉子出门接财神。”
张北戏谑一笑,眼中精光熠熠,对今天充满了期待。
郊外农村,大清早同样是鞭炮声响彻。
张北没有按照之前的想法,继续去更远的村子收购猪毛,从昨天和唐屠户的闲聊中得知,其实各村户之间不乏有杀猪匠的存在。
换句话说,之前他收购过猪毛的那些村子,就可能存在有杀猪匠!
不过之前一分钱一斤的价格,实在入不了杀猪匠们的法眼,人家估计就算知道他在收,也懒得出门多看一眼。
他今天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村子过萝筛,把那些“漏网之鱼”的杀猪匠,全给筛出来, 薅走他们家里的猪毛,然后愉快地去薅“联发肉联厂”的“羊毛”。
相较于挨家挨户收猪毛,打听杀猪匠的事,就显得简单多了。
民风淳朴的年代,村民们也不会因为一句话的事,而为难张北。
打听到村子里有个杀猪匠的时候,张北欣喜激动地骑着三轮侉子直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