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穿:开局与秦始皇互换身份
众人走了两个时辰,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天黑了,一无所获。
下山找了几户农家歇息。
王霖跟农家商量好,给了一大串铜钱,让给他们做顿粗茶淡饭。
农家收到铜钱很高兴,欢天喜地的去杀了鸡,宰了鸭,为众人做晚饭。
吃饱喝足,蒙恬和王霖商议明日的行程。
“王大人,栖霞山没有反应。明日咱们去哪里?”
王霖略思考,说:“去黄县,那边有座蓬莱山。在栖霞山的北边。”
“听王大人的。”
众人去休息,农家房屋有限,所以分几个地方休息。
第二天早上,农家早早起来为他们做了馒头,便于他们路上携带。
又做了清粥小菜,众人吃饱,寻了当地知道去黄县路的人,携带干粮一起上路了。
一路向北,走了半日,到达黄县。
蒙恬无意瞅了一下感应器,只见上面的闪现绿色的光芒。
“王大人,你快看!”
“这就是所谓的感应吗?真神奇!”
“是的,陛下说距矿山十里会出现绿色!”
“此处距蓬莱山刚好十里!”给他们引路的男子说。
“不知陛下从何得此神物!看来我们这次找对地方了!”蒙恬感慨,终于寻到地方了。
“我这就去县衙找县尉,让他调派人手,把蓬莱山封起来。”
王霖是县尉的上级,平时打过交道,所以他去,县尉必然听命行事。
蒙恬毕竟是远在咸阳的将军,说话可能还没有郡守好使。
“好!咱们兵分两路,我带人先赶去蓬莱山!”
王霖带两三人去县衙,蒙恬带亲卫跟随引路人去蓬莱山。
走了没一会儿,距离五里的时候,感应器闪烁着黄光,等来到山脚下,蒙恬从怀里掏出感应器,一看,果然变成了红色。
“这真是个神物!”蒙恬赞叹道,又揣进怀里。
“来人,走军队的路线,八百里加急给陛下传消息说已经找到矿山!”
“诺!”亲卫拿着蒙恬的信物,翻身上马离开了。
王霖这边来到县衙,见到县尉高邢。
“高大人!”
“呀!王大人怎么舍得大驾光临!有什么事,派人来通知在下一声就行。”
“实在是这次的事太重要了!陛下派了蒙恬将军来郡里寻矿山……”
“寻矿山?莫不是寻到了黄县!”
“高大人聪慧!正是如此!”
“哦,不知是哪座山?”
“蓬莱山!”
“那里?靠近海域……”
王霖见高邢的神情问:“高兄,那里有何不妥?”
“倒不是不妥,只是海上时有贼寇,如若消息传出去,恐怕……”
王霖接过话头:“这倒是个麻烦!”
“先从县里调派部分人去那边,我再与蒙将军商议此事!”
“好!我们走!”
二人带着县里的人赶往蓬莱山。
蒙恬已经把周围勘察了一遍。
蓬莱山临近海域,并没有栖霞山那么高大宽广,连绵不绝。
但是临海处山势险峻陡峭。
从海上吹来的雾气,让这座山仿若仙境。
犹如海市蜃楼般美丽。
王霖上前跟蒙恬说了方才在县衙里高大人提到过的海患。
“这个的确需要防备,离开咸阳时,陛下赐了虎符于臣。”
蒙恬此时才知道,陛下居然把将面临的情况都考虑到了。
“陛下真是深谋远虑!”王霖赞叹道。
“这样,我现在去最近的军营调兵,王大人和高大人先在县里寻擅于掘山的能人!”
“好,听从蒙将军安排!”
王霖和高邢应道。
……
咸阳城
麒麟殿
秦奋正在上朝。
“报!八百里加急!”
“宣!”
殿前小太监对着外面大声唱道:“宣!”
一位身穿黑甲的士兵走上大殿,对上参拜:“启禀陛下,蒙恬将军已于胶东郡寻到矿山!”
秦奋哈哈大笑:“甚好甚好!”
又问:“哪座山?”
“回禀陛下,黄县蓬莱山!”
“蓬莱山!好好好,蒙恬将军一切可好?”
“都好!”
“来人,带他下去休息,重重有赏!”
“谢陛下!”黑甲士告退。
此时大殿上的众臣才知道陛下派了蒙恬将军去寻矿山,并且寻到了。
丞相李斯走出队伍,看着上首龙颜大悦的陛下道:“陛下,如此大的事怎么没有和臣等商量?”
有官员附和。
“此事不是朕故意隐瞒各位大人,实则朕也不确定何日会有好消息!
再者,朕也是为了大秦,国库空虚,百姓手无余粮,朕只能自己想办法!
跟众位大人说了,众位有何良策?”
大殿里,群臣又不吭声了。
秦奋看了看身边的太监。
太监会意,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
下朝后,秦奋在想今日收到蒙恬的消息,怎么蒙毅那边还没有消息,九江郡离咸阳更近,按说应该更早寻到矿山。
九江郡原属楚国。
秦王政将楚国灭了后,楚国被分为多个郡。
而九江郡就是其一。
九江郡辖区非常广。
置有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治寿春等等。
地有众多水泽,风景优美。
蒙毅已经到这边十多天了,先去了著名的庐山。
这里山水秀丽,郁郁葱葱,蒙毅用感应器查到这里有矿脉。
蒙毅组织人手准备挖山,但是原楚国百姓听到消息,都赶过来阻止蒙毅的行动。
由于楚国的祖先是依附于周王室的,所以楚国在中原发展的十分强大,一度是“春秋五霸之一”。
而秦国在攻占楚国的时候,派遣的是老将王翦,并率70万大军才将楚国歼灭。
虽然楚国国君负刍在被俘虏之后,就被嬴政囚禁在咸阳。
可是楚国人一直都有很强烈的民族情怀,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后,依旧还是打着“楚虽三,亡秦必楚”的口号。
如此多百姓集体反对,蒙毅只能暂时搁置计划。
……
蒙恬那边已经调了五千将士到蓬莱山驻扎。
五百民夫来挖山。
也通过县尉高邢的关系找到了开采的人,据说是愚公的后人,名叫愚人。
愚公出自一篇《列子·汤问》寓言故事里,世人并不知是否有这么一个人。
一部分将士负责扎营,一部分将士去买了锅碗瓢盆,菜、肉、米、面,生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