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保安开始的成名之旅

“春哥春哥,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告诉我改怎么变得强大起来啊?”钟嘉明问到。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其实就是指出了两种增加智慧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但也可以极端的进行考虑。

比如,之前跟你说的刘姥姥,她就是走的后一种路线,就是见多识广自然就智慧了,不过这种路线是一条吃苦得路线,走上这条路,你得每一次成长,都是吃亏吃出来的。

至于前一种路线,有句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就是前一种路线。前一种路线是通过汲取别人的二手经验来获得见识、增长智慧的。这条路线也不轻松,但是和行万里路比起来,就轻松很多了。同样,这条路线也有其弊端。那就是,前人的经验是否可靠,读书人能否辨认出前人的话是否真实?如果不能做到辨识出真,排除掉假,那么这条路线的上限就是两脚书橱。“春哥说。

“嗯嗯,继续继续。”钟嘉明说道。

“当然,极端情况是不考虑的,一般来说,我更推荐一边读书一边增长见识,这样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增长见识这件事也不宜太早,如果没有父母带着的话,最好成年之后才去做这些事情。

毛教员曾说过:‘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原话是这样的——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

这则是对变强的具体要求。“春哥说。

“额,那我应该做些什么呢?“钟嘉明问到。

“做什么?!读书!健身!我知道你正在考教练证,健身的事情可以放一放,但是书要读起来。

这里我给你推荐四本书。

第一本:逻辑学是什么,这是BJ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目录中的一本,作者叫做陈波。是一本我读过两遍以上的书。你知道的,即使是很有趣味性的书我大多也只会读一遍的。

第二本:剑经注解,《剑经》是俞大猷的经典名著,是中国武术史上第一部理明法备、科学实用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武术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剑经》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搏击价值,还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剑经》的武学思想及其一系列搏击格斗的战略战术法则是传统武术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对于现代的搏击格斗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自己看的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后面还有插图。

第三本和第四本都是戚继光所写,一本名叫《纪效新书》是他创作的军事著作,属于其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全书共十八卷。【注1】

另一本叫做《练兵实纪》是其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

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足第四、练营阵第五(场操)、练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

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书前还冠有“凡例”即“分给教习次第”共十五条,记述了将、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标准,教材发放办法,督促学习的措施等。

另外,屑站还有浙江卫视拍的关于戚继光的纪录片可以去看看。“春哥说。

“额,前两本我都能理解,后面关于兵书的,不是首推孙子兵法吗?你怎么让我看戚继光的书?“钟嘉明问到。

“额,这么跟你说吧,孙子兵法我看看还行,因为我有这个知识储备去还原计谋之外的东西,而你不行。对你来说,孙子兵法的级别太高。简单地说,就是你智商不够……用一个比喻就是戚继光的书就好像是有教练陪着的跳伞,虽然刺激,但是安全,而孙子兵法就是没有教练的跳伞,而且不仅没有教练,这个降落伞还不全。

当然,该跳的还是要跳,虽然可能只跳伞一次,而且,也不是没有生还的可能,我就知道哦有个猛人活了下来。“春哥说。

“淦!“钟嘉明无语。

我是帅而猛的男人,春哥推荐的四本书我都打算买了,就当先期的成本了吧,等老子功成名就了,这点小钱算个啥?

注1:《纪效新书》原本十八卷,卷首一卷。具体篇目如下:卷首包括“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纪效或问”三篇。正文分:束伍篇第一、操令篇第二、阵令篇第三、谕兵篇第四、法禁篇第五、比较篇第六、行营篇第七、操练篇第八、出征篇第九、长兵篇第十、牌筅篇第十一、短兵篇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篇第十四、诸器篇第十五、旌旗篇第十六、守哨篇第十七、水兵篇第十八,共十八篇十八卷。另外,戚继光被调广州镇粤时,曾“复取《纪效新书》雠校,梓于军中。”(《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二“孝思词祝文”)此本共十四卷。不仅卷数与十八卷本不同,而且篇目和内容也有差异。卷前有明王世贞《戚将军纪效新书序》和与《练兵实纪·凡例》大致相同的“教习次第”。这里不仿将其篇目也抄录于下:束伍篇第一、耳目篇第二、手足篇第三、手足篇第四、手足篇马附第五、比较篇第六、营阵篇第七、行营篇第八、野营篇第九、实战篇第十、胆气篇第十一、舟师篇第十二、守哨篇第十三、练将篇第十四,共十四篇十四卷。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的手校本,吸收了《练兵实纪》的精华,补充了新的内容,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