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保安开始的成名之旅
“!!!!!!”钟嘉明说道。
“……”春哥回复到。
“唉……”钟嘉明叹息。
“节哀,月有阴晴圆缺,也是难免的事情。
初闻此消息的时候我是很伤感的,
但是转念一想,
袁老爷子也算是高寿之年的喜丧吧,
不必过于伤心……”春哥说。
“说起来,在这个貌似娱乐至死的时代,
与这样的人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
是我的荣幸,
而且,英雄值得被铭记。“钟嘉明说。
“艹!被骗了!“钟嘉明丢过来一张图,上面写着这几个字——你们这些搞新闻的,总是想搞个大事情。”真不知道这些人吃饭的时候能不能心安理得!!!“
“额,我觉得能,有些人,良心被狗吃了……“春哥说。
“这一次,是真的了吗……”钟嘉明问到。
“应该是……二流报纸和新华社都发了消息……”春哥说。
“联合国粮农组织悼念袁老,
联合国也有发文,
试问,
天下众生,
几人有此殊荣?“钟嘉明感慨道。
“嗯,他值得。”春哥说。
“不过,还是有些插曲,老先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被‘有良’媒体拿来吃人血馒头……
更有甚者,出言侮辱……
实在可悲。“钟嘉明说。
“嗯……我对国内的一些人是有偏见的,比如,学媒体或者传播学的很可能学着学着就只追求轰动性;学法律的很可能学着学着就丧失了人性,比如彭宇案的法官,就是这样;学文学的尤其是国外文学的,要么会有逆向民族主义倾向,要么就容易称为皇汉之类的人,当然,后者是好于前者的;出国留学学非理工科专业的,大部分人都是香蕉人……”春哥说。
“嗯嗯,基本符合事实。”钟嘉明说道。
约莫四十分钟后,春哥发来一条信息。
“我写了一篇文章,你看看如何。”
文章内容如下:
三死亡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一件应该慎重对待的事情。
百科上说,死亡一般指的是丧失生命,是生存的反面。
而哲学意义上,死亡是指事物所依赖的系统,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的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装的永久性的终止。
曾有人这样浪漫的描述——
我们来之前,
宇宙已经安静的度过了巾一百四十亿年,
在这段岁月里,
我们只是互不相识的粒子,
偶然有一天,
我们相聚在一起。
经历了一段岁月后,
我们将消散在天地间。
我们仍然存在,
只是不再以我们的形式存在。
别的话不必多说,
只是希望各位珍惜现在。
古埃及也有这样一首诗——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没药的香味,
像微风天坐在风帆下。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荷花的芬芳,
像酒醉后坐在河岸上。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雨过后的晴天,
像人发现他所忽视的东西。
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
像人被囚禁多年,
期待着探望他的家眷。
我们虽然会死亡,但是物质和能量确是守恒的。
我高中的政治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员外,老年得子,邀请大家前去吃席。
有个秀才喝醉了,说:“你们,都是自私的人。这个世界不值得期待,也不值得怀念。而且,人生来就是要去死的,又没有谁能做出改变。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有何区别呢?”
众人并不细细品味他的话,只觉得他是落榜了失心疯,就将其赶了出去。
酒醒之后,那秀才说自己顿悟了,于是变卖家产,捐赠给贫苦人家,然后出家去了。
这个故事道出了部分人的生死观,那就是视死生齐一。这种生死观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两千年之前,庄子就这么想。
但是,生和死毕竟是不一样的。
我认为,人的死亡有三种。
第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死亡,即生命的消逝。
第二种,是精神或者是人物形象上的消散,这种意义的死亡意味着他的形象在很多人心中模糊了。
第三种,是信息意义上的死亡,这种死亡意味着你搜索遍人类的信息库,也不能找到任何和他相关的信息。信息时代之前,大部分人都会经历这三种死亡。
我记得,有一个秦简,上面写着黑夫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黑夫这个人在信息时代的复活。
这里写一个袁老先生的小故事。
地处中东的迪拜曾试图种植水稻,但沙漠昼夜温差大、地下水盐度高、多沙尘暴,哪一个都是水稻的致命杀手。迪拜砸重金尝试了好多年,最后都失败了,直到听说袁隆平的海水稻在盐碱地获得成功,找上门来。
接到邀请的袁隆平团队远赴迪拜沙漠,进行小范围实验种植,克服恶劣条件,经历万苦千辛后,在2018年收获了首批成熟水稻,亩产超过500公斤。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喜出望外,将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精美的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国礼”赠送尊贵的客人。
袁隆平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走向了世界,并影响了世界。袁隆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曾30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十多次前往多个国家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50多起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很多年前,有个投枪手对青年提出这样的寄语——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也许一把火会熄灭,但是一把把火不会。
灯塔也许会在时光的腐蚀中倒塌,
但是其为人类照亮历史的行为不会。
我们终将追随他们的脚步,
想着更远处坚定的走下去。
一如数十年前的他们一样。
假如我们行走在黑夜中,那么,我们就是光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袁老先生在事实上成就了不朽。
对于有神论着而言,袁老先生是上天堂了,是去同先烈们述职,是去享清福了,
对于无神论者而言,袁老先生是寿终正寝了,他的人虽然离去,但是他的精神还需要我们继承下去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总之,不必为此过于悲伤,大家要做的就是努力奋进,早日做到禾下乘凉。
2021.5.22
于寝室
我叫钟嘉明,惊闻袁老去世,说不尽的悲伤,经过春哥开导,我觉得好些了。我不是个迷信的人,但是在这件事上,希望袁老是仙去享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