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罪证
人们通常是先相信某种东西,而后再去找证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美】埃·哈伯德
1
询问完了杜海芬和严纲,夏峥嵘和方军临简单分析了一下案情。
夏峥嵘问方军临:“军临,对这两个人,你怎么看?”
方军临说:“从作案条件上看,杜海芬是最有条件作案的,但从目前证据看,她应该没有作案动机,可以基本排除。”
夏峥嵘问:“那严纲呢?你怀疑他吗?”
方军临说:“严纲是马雯欣最亲近的人,如果说是情杀,那么严纲当然是最大嫌疑人之一,但从目前证据看,严纲对马雯欣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他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矛盾,严纲应该也没有杀妻的动机。
更关键的是,如果杜海芬说的是实话,那么有毒蛋糕是昨天晚上六点以后作案人才送进店里的,而这个时候严纲还在外地,他根本没有作案时间,所以,我认为严纲也基本上可以排除。”
夏峥嵘摇了摇头,说:“看问题不能看表面,也不要这么轻易下结论。我倒觉得严纲也有可疑之外。”
方军临觉得很好奇,问道:“是吗?您怎么看出他有可疑?”
夏峥嵘说:“这第一,他一进询问室,扑通一下跪在我们面前,你不觉得很意外吗?如果仅仅是悲痛,至于这样做吗?会不会太刻意了呢,就是说刻意在我们面前表现得自己非常悲痛?你再想一想,如果马雯欣真是他杀的,他这么一跪,我倒觉得跪得是很自然。
这第二,他昨天上午去的外地,昨天晚上马雯欣就被害了,这纯属巧合吗?会不会是严纲故意离开,以作为自己没有作案时间的证据呢?
这第三,当我要他谈谈他与马雯欣的恋爱、结婚经过时,他久久地陷入沉思,这当然有可能是他内心非常悲痛,不愿在这个时候追忆往事,但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正因为是他杀了马雯欣,所以他害怕露出破绽,不敢谈太多?
这第四,有个细节你可能没注意到,在严纲拍案而起时,他手臂上露出了一点刺青,说明他身上有纹身,以前可能混过社会,但他对这段经历避而不谈,为什么?”
方军临听完,点点头,然后又皱紧眉头,说:“但严纲确实没有作案时间这一点怎么解释呢?”
夏峥嵘说:“不在现场就代表不是他作案吗?他虽然没有亲自送蛋糕,但他可以叫别人送呀。”
方军临又点点头,说:“大队长不愧是老刑侦,很善于观察人的内心,而且还会对别人的内心作种种推理和猜测,我得好好学呀。”
夏峥嵘说:“做刑侦的,不仅要善于观察分析别人的内心,还要不能让人看出你在怀疑他,这样才能麻痹对方,这点上你还要改进。
比如在问话上,不要太直接,要学会绕弯,或者说,把你想要问的问题放在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当中,先问两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不要一开口就让对方领会到了你的意图,这样对方就会绷紧神经,作出种种防备和回避,你的问话就要打折扣了。”
方军临顿悟,说:“明白了。”
夏峥嵘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做这几件事,第一,向干洗店四周的蛋糕店、西餐店查询,看昨天晚上是否给干洗店送过奶酪蛋糕外卖;
第二,安排人暗中盯住严纲,观察他的每个举动;
第三,继续找严纲、马雯欣双方的亲友、邻居调查了解,看他们夫妻关系是不是真的一直很好,有没有闹过矛盾、吵过架,特别是有没有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四,对马雯欣的朋友圈进行排查,看她有没有婚外的情感纠葛,结婚之前和什么人谈过恋爱,有没有什么情仇;
第五,排查马雯欣的关系人当中有没有跟谁结下债务纠纷,或者结下什么怨恨的。”
方军临说:“好的。”
2
侦查人员按照夏峥嵘的布置,紧张地开展了线索摸排工作。
约两个小时后,严纲兴冲冲地来到刑侦大队,说有重要证据要交给大队长,夏峥嵘正在办公室和方军临研究侦查计划,听说严纲来了,赶紧把他叫到办公室。
夏峥嵘问严纲:“你找到了什么证据?”
严纲兴奋地说:“我家干洗店装了摄像探头的,可以看到是谁送来的蛋糕。”
夏峥嵘一听,感到大吃一惊,问道:“有摄像探头?你怎么不早说啊?”
严纲说:“唉,自从我听说我老婆被害了,我整个人都蒙了,给我的打击太大了,情绪一直是崩溃的,也许是伤心过度吧,压根就没去想别的,从你们这回家以后,我坐在家里抽了支烟,这才开始寻思怎么找出凶手,一下就猛然想到我店里装了摄像探头的,谁送来的蛋糕一看不就清楚了!”
夏峥嵘也感到很兴奋,问道:“你看了没有,这人你认识吗?”
严纲说:“我哪敢看哪,我怕这么重要的证据被我破坏了,我赶紧就送你们这来了。”
夏峥嵘立即跟方军临说:“你叫技术人员过来,现在就播放录像视频,同时固定、封存证据。”
方军临当然是更加兴奋,马上把技术人员叫了过来,技术人员用专用电脑点开了欣欣干洗店昨天下午六点以后的录像。
录像显示,六点至七点间,店里陆续有四位顾案来送衣服、取衣服,七点以后,只有7时15分有一位顾客来取了衣服,到了7时42分,有一名男子进入店内,与马雯欣攀谈,约7分钟后,该男子离开。
录像显示,在该男子进店之前,柜台上并没有蛋糕,但在该男子离开后,马雯欣发现柜台上有一块蛋糕,遂几口就吞食下去,几分钟后,就倒了下去,没有再起来。
夏峥嵘说:“把这个男的头像放大,严先生,你辨认一下,看认识这个人吗?”
严纲睁大眼睛看着屏幕,说:“好的,我看一下。”
技术人员把该可疑男子的头像放大,严纲一看,惊叫道:“是他!周奋励!”
夏峥嵘和方军临看严纲居然认识这个人,都感到非常兴奋,夏峥嵘问道:“周什么?这是个什么人?”
严纲站起身,咬牙切齿地说:“周奋励!我知道,他的身份是省委政研室调研处处长!”
夏峥嵘一听,觉得很诧异,作案人怎么会是一个领导干部呢?他问道:“省委的处长?他怎么认识你老婆的?”
严纲紧皱眉头,很是不解地说:“说来话长,我们两家是隔壁邻居,我们两家关系还挺不错的,他怎么会对我老婆下毒手呢?他这么一个省委大处长,怎么是一个道貌岸然、包藏祸心的大恶人呢?我老婆到底什么事得罪了他,要致我老婆于死地?”
方军临用略带嘲讽的口气说:“也许正因为关系好,所以才引来杀身之祸呢。”
严纲一听,愤然地质问道:“你什么意思?”
夏峥嵘赶紧说:“先别猜了,审一审就知道了。军临,把证据固定好,办好证据清单,小付是技术人员,可以作为见证人,另外再制作一份视频证据调取说明,给严先生制作一份询问笔录。”
方军临知道自己又失言了,立即应道:“好的。”
3
9月3日下午,警方迅速开出搜查证,来到周奋励家,对周奋励家进行搜查。
周奋励不在家,公安人员用万能钥匙打开了周奋励家的门,在周奋励的卧室抽屉内,查获半瓶红色玻璃瓶子装的可疑粉状物。
可疑药物被迅速送往分局技术部门进行检验,经比对检验,可疑粉状物与案发现场勘验发现的丧命散具有同一性。同时,在这个瓶子上还提取到了周奋励的指纹。
检验结论出来后,公安人员决定对周奋励实施抓捕。
公安人员分析,如果周奋励要负罪潜逃,一定不会丢下他女儿不管,于是,公安人员赶到周奋励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守候抓捕周奋励。
下午四时许,周奋励果然赶到幼儿园,准备接女儿,公安人员在幼儿园门口将周奋励当场拘捕。
拘捕周奋励后,夏峥嵘长长嘘了一口气,他刚刚布置各路侦查人员开展铺网排查,他也正准备打一场硬仗,却没有想到,严纲居然送来了店里的监控录像,一切得来居然全不费功夫。案件的侦破显得太顺了,顺利得让他觉得有些不太正常。
这时,方军临走进他办公室,请示接下来对周奋励的审讯工作。
方军临此时显然还处在抓捕周奋励的兴奋劲上,他调侃似的问夏峥嵘:“大队长,您现在不怀疑严纲了吧?”
夏峥嵘反问道:“你呢?你已经完全排除严纲了?”
方军临有点不解地问道:“真凶都落网了,您凭什么还怀疑严纲呢?”
夏峥嵘说:“真凶?周奋励还没审呢!你又过早下结论了。”
方军临兴奋地说:“周奋励这种领导干部好审,怕就怕那种社会渣子,软硬不吃。一审下他的口供,真相就清楚了。”
夏峥嵘此时已经平静下来,没有方军临那么兴奋,他静思了一下,问道:“你参与现场勘查时,也没有注意到店里有监控吗?”
方军临一听,仔细想了想,说:“对呀,我怎么没发现呢,我倒没有非常仔细看店里各个角落,但至少不是看一眼就能发现的,要么装在比较隐蔽的地方,要么是微型摄像探头,这个我会再去店里勘查一下。”
夏峥嵘点点头,说:“以后现场勘查一定要仔细再仔细呀。你看,我觉得这里面有这么几个疑点:
这第一,一个干洗店,又没有多少现金,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为什么要装监控?有这个必要吗?
这第二,干洗店里装了监控,严纲应该第一时间想到,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拿过来呢?难道真的因为悲伤过度,思维停滞了吗?连这么重要的、关键的线索都没想起来?
这第三,从严纲接受完询问,到他再次来我们大队,中间隔了两个多小时,除了路上时间,他剩下的一个多小时在干什么?去了哪里?难道真的坐在家里冥思苦想吗?
这第四,店里的监控一般都很明显,目的是让别人看到,震慑别人,而严纲却把摄像探头装在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这第五,当我问严纲为什么不把监控录像早点交过来时,严纲回答的理由很充分,滴水不漏,好象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这不可疑吗?”
方军临一听,觉得好象有道理,说:“那这些疑问问一下严纲不就清楚了?”
夏峥嵘说:“你还问?你忘了他怎么朝你发火了?这些问题一问,不是摆明了怀疑他吗?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证据怀疑他,他会很抵触的。”
方军临点点头,说:“是不好问。对了,大队长,您怎么又看出这么多疑点?我看严纲做什么您都觉得可疑吧?”
夏峥嵘笑了笑,说:“没办法,职业病,我看涉案的人都是用这种怀疑的眼光。那些搞理论的人天天说犯罪侦查要无罪推定,我看是扯淡,看谁都无罪推定,还怎么查案?破案嘛,就得有这种有罪推定的精神劲儿!”
方军临对大队长的话有点不敢苟同,又不好明说,于是调侃说:“您这眼睛太毒了,我都觉得浑身哆嗦了。”说完做了一个发抖的动作。
夏峥嵘笑着说:“你这心里没鬼,怕什么?当然,我也不能保证我的怀疑都是对的,最终还得看证据,证据认定是谁,才知道是谁。”
方军临说:“那您这怀疑要是对的,取证的方向也就是对的,但您这怀疑要是错的,取证的方向不也就偏了?”
夏峥嵘说:“没错,经验主义也是有利有弊呀,搞犯罪侦查,不能没有经验,但也不能完全靠经验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