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园别样红

说到跳槽,现在很热门的词汇,换工作,从一个旧环境到新的环境就是跳槽。尤其是当今社会,很频繁。

我们沈家也不例外,我的大舅妈方雯为了生活,为了未来的阿碧,换了不少工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确,每家情况不同,我们沈家这个大园子里每户小家也有着“难念的经”。

每次跳槽,都是断、舍、离。其中充满了无奈和不舍,也带来了疲惫。

“明天我去面试,今天要早点休息了。”大舅妈方雯对着大表舅周耀沐说到。

大舅妈在成立自己的设计公司之前,已经跳过几次槽。

第一份工作从大专生毕业后进入一家写字楼里的平面设计公司工作。刚开始就是位绘图员,谈不上什么设计,萝卜干饭总是要吃的。这么一吃,2年的光景,这两年之后,想想自己的水平一直停留在画图上,加上自己的学历本身就不够高,接下去的2年时间考专升本,这时候还好遇上大表舅的陪伴,否则实在学习枯燥,身边没有交流的人是很憋屈的,有困难又委屈都不知道向谁吐槽。

第二份工作其实和设计无关,和专升本的学业工商管理有一定的关联,进了一家基金公司做营销。基金公司每个月都有KPI考核的,而且营销手段主要就是“打电话”。这种如今看来比较落伍的营销模式确实给大舅妈心里根深蒂固的留下了烙印,有时候睡觉的时候也在说着梦话“您好,这位女士,我推荐的这个公司基金是保底的,收益率还是不错的……“.

第三份工作是在小阿碧还未出生之前,大舅妈毅然决定再次跳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是喜爱专业的设计工作。因此,2014年的时候再次跳槽。之前几个工作的地方每天都是横跨海恩的东西,浪费大量时间在路上,那个时候海恩还没有地铁。随着海恩市3条地铁的修建竣工,大舅妈选择了离家比较近的可以乘坐地铁就到达的地方上班。

“明天面试,祝你成功!”大舅舅鼓励着说到。后来被录取了,是家建筑设计公司,对于设计者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每月要完成甲方提出的任何要求,在遇到交付设计方案的时候,往往甲方提出要改动,大舅妈只好再做方案的变更,修改图纸,也真是《死了都要改》,说句玩笑的话。在这第三份工作的地方,她总算做了公司的项目组小组长,官倒是不大,但是肩上担子可不小,对上级对客户都是要百依百顺,设计的大部分内容由于都是格式化的,标准化的,没有自我发展的想想空间余地。大舅妈认为自己的发展空间并不大,而且严重受限。加班是家常便饭,从最初的周一、三、五延长下班1小时,到最后周四晚加班和周六加班,让人疲惫不堪。听说她周边几个写字楼里的同等销售工作的人每天都加班,实在是熬不下去。不能这么过下去,大舅妈觉得通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立的发展空间。

2015年,一个大胆的“创新”产生: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接下去就是招兵买马,招募志同道合的人。国家是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大舅妈决定跟着国家走,就真的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公司。

刚开始需要主动去找资源,开办期初是很艰难的,要有办公场所,要办营业执照,要有自己的信任的团队队员,更重要的是要有“活”。通过沈家的大家的齐心协力,人脉关系网,在半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生意自己找上门了。当然,离不开七大姑八大姨的人脉网以及对外的宣传,这样,让大舅妈的工作室一直走到今天。

时间过得很快,通过自身的发展努力和奋斗,在经历了跳槽数次的情况下,最终找到了自己适应的归宿,为了一个家庭可以什么都去尝试。这个难念的经有点困难,但是,整个奋斗的过程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生既如此,大舅妈的这20多年的经历,也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