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的系统不做人
1978年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正式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从此国内经济开始高速发展,走向了富强之路。
在代表团参观和访问了香江工厂之后,另外一个去RB的代表团也参观了周峰在RB的研发中心。
RB的研发中心的前身就是研发电饭煲的团队,现在业务扩张了,又承担了随身听、小家电等产品的研发,同时还有一个供应链管理团队,专门负责管理当地的供应链管理。
因为知道过一阵子中米就会建交,国家的外部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周峰又陆陆续续捐赠了数千万美金的物资到国内,现在他的名字已经上了爱国商人的名单,被某些消息灵通的地方政府列为第一批值得邀请的外商。
珠三角羊城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城市,就算到了共和国,其主政的地方官员也向来以实干灵活著称,加上距离香江又近,当改革开放的会议决定传回来时,地方政府索性在一个星期之内就组织并派遣了招商团到香江宣传对应的政策。
周峰现在的财力在香江也算数得上号的,当然也在被邀请名单之中,他干脆就跟着香江本地的豪商,一起到内地进行考察。
这个时候深圳已经被批准成立了经济特区,所以大部分商人都选中了深圳作为第一笔投资的目的地,周峰当然也随大流。
深圳是一个紧邻香江的小渔村,以前村民们以打渔、种植水稻、荔枝为生,因为收入和香江相差太大,很多当地人都跑去香江打工,最严重的时候连生产队的队长都跑路了,加上缺乏基础设施,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现在的投资环境和羊城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好在政策刚刚下来,经济特区成立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建设着。
周峰根本不管这些,因为他本来就是穿越者的身份,加上深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一定会是最佳的香江产业转移承接地,对这里他是志在必得。
广府一直是一个奇葩的省份,它的奇葩在于各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太不平均,在改革开放初期,除了羊城和佛山一带,莞城和深圳这一线还很贫困,省政府对此也一直很头痛,听说有商人原因在深圳投资,负责人当然乐意,只是现在公路和水电都很差,恐怕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特区刚刚成立,广府的资金有限,建设规模一时间还上不来。
没关系,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为了解决基础建设的问题,周峰联合了几个大豪商,连捐赠加投资,一共凑了5亿美金,加快修建从发电厂到公路,乃至排水渠等一切基础设施,这些投资不求回报,只是得到了紧邻公路的上万亩土地的使用权。
盖房子本身就是周峰的强项,现在的问题是路网运力有限,建筑物资运输比较困难,好在深圳本身就靠海,有自己的小型码头,周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从米国购买了几艘挖沙船,日夜不停的在珠江的各个支流上挖沙,把各种建材从海路运输过来,尽快加速路网的修建。
最痛苦的是工程机械的问题,现在国内除了能够生产一些简单的推土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都无法生产,周峰不得不进口了一些过来,出租给工程公司使用。
工程机械最关键的就是发动机、地盘和液压机构,而且因为是生产设备,所以需要较高的可靠性和完善快速的售后服务,现在国内生产的质量还不可靠,只能依赖进口。
现阶段进口的工程机械价格贵的让人心疼,见惯了国产工程机械大杀四方的周峰很不满意,未雨绸缪,周峰收购了一些关键零部件的公司和专利,组建了一家工程机械公司,负责研发国产的工程机械。
现在国内的工厂制造水平有限,但熟练的工人是不缺的,如果可以带过来新的技术和机器,只要对工人稍作培训,就能代工生产,等时机差不多了,两家企业合并一下,技术和市场就都有了。
工程机械还是优先选择湖南长沙,周峰很快找到了一家愿意代工的工厂,据说是之前三线建设迁移过来的工厂,现在订单没有了,工厂全靠地方财政支撑,内陆省份和三线城市的财政本来就穷得要死,根本无法支撑起这样的工厂,全厂职工的工资也降到了之前的一半,眼看着附近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自己手里的工资却越来越少,厂长和工人们都着急的火烧火燎的。
现在有了新的订单,这个大老板直接把机器和技术带过来,给钱给人给技术,让工厂帮忙加工生产,完全不管内部的改革,只是要求最终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挨过饿的工人们已经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自己连玉米窝头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凝聚力自然是空前的强烈。
这家工厂的厂长也是个聪明人,借着外资老板的名号,对工厂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革,做好了有奖金,干差了有罚款,影响严重的可以直接开除对应的工人——其实也不算开除,就是打发到其他效益差的工厂,工资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
这样巨大收入差距就要了老命了,加上工厂以前是兵工厂,工人们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底子的,人员素质也高一些,基本上没有人去违反厂规。
周峰特意派了几个办事稳妥管理和技术人员前来驻厂,一是方便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转移,毕竟这些机器和产品标准都是美式欧式的,没有人在现场传授,单靠土专家的摸索自学,速度太慢了;二是协助理顺代工厂的内部制度,防止工人们因为管理层贪腐造成利益受损,影响到产品的交付速度。
这差不多可以算是手把手把饭喂到嘴里了,上一次类似的扶持力度还是二三十年前老大哥无偿援助呢!许多兄弟企业见到这样的条件是眼红的要命,但对此却毫无办法:人家香江的大老板说清楚了,这样的合作只是试点,如果效果比较好就继续合作,如果不行就撤走,机器也会搬走,为了控制风险所以暂时不打算扩大合作规模……
这样的理由非常合理,让人找不出半点反驳的理由。
大力出奇迹,不到半年时间,工厂的产品就生产出来了,经过检验完全合格,货款第二天就打过来了,直接是就是几百万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