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美猎魔斩神

雾气,越来越重。

萧放和温蕾莎走在寂静且荒芜的街道上,周围的建筑都被雾气蒙上了一层灰色,源源不断的雾,就好像从城镇中心散发出来一般。

“萧,这里有没有灵体?”温蕾莎慢慢地走着,一边抬起手臂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手表滴滴答答地发出轻响,可是却没有任何发现。

萧放看了眼在建筑物中来回巡视的黄仙,摇了摇头:“目前没发现,可是这很不正常。”

镇子上发生过大灾难,死过不少人,按说应该有些不愿离去的,不甘的灵魂徘徊,然而一个也没有。

整个镇子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片死寂了。

两人走了不大一会,来到一个二层小楼,小楼是用色的砖盖成的。棕色的木门早已经腐烂,只剩一半挂在墙壁上,门的上面有着一个同样腐烂的牌子,上门的字迹大多已经掉落,只剩下“bar”三个字母。

“这是镇子上唯一一家酒馆。”温蕾莎拿出地图对比了一下,然后把两人走过的路进行标记,“这家酒吧的主人的独生女,也是第一个在事故中死亡的人。”

“去看看。”萧放说完率先推开残破的木门,走进了酒馆。

酒馆内部十分昏暗,温蕾莎拿出一支军用手电打开,白昼一般的光瞬间充斥整个酒馆。

“这个手电不错啊。”萧放其实是在赞赏温蕾莎的细心,可是温蕾莎似乎很好的继承了欧美人的直肠子,听到萧放夸奖,她点头:“军方的新产品,可以当警棍用,也有电击功能,底端还藏有一个小铲子。你要喜欢,回头给你弄一支。”

“别,军方的东西,我可不敢碰。”他还是个黑户呢!

萧放急忙摇头拒绝,借着手电的光开始查看起来。

出人意料的,这家酒吧竟然收拾的异常整齐,虽然有些桌椅已经腐烂倒塌,但是大多数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的。

吧台上的器具也归置整齐,除了蒙上厚厚的灰尘以外,甚至比日常营业的酒吧还要整齐,看来店主是个极其爱干净的人。

咔咔……

忽然,黄仙发出叫声,一双爪子似乎按在什么东西上。

萧放走过去,扶开地上的尘土,捡起一个相框。

相框的玻璃已经碎裂,不过依然可以看清是一个白人壮汉和一个十一二岁小女孩的合影。

合影上的两人笑的都十分开心,照片的背景就是这家酒吧。照片中是白天,酒吧外面摆着几个木质的桌椅,阳光透过树叶撒下,在桌椅上投下斑驳的树影。

照片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美好,女孩的笑容一如天使一般,和现在镇上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萧放暗自叹了一口气,将相框擦拭干净,放在吧台上门。

女孩已经去世,只能希望父亲还好。

安放好照片,两人又在酒吧看了一圈,没有更多发现,于是继续往镇子里面走去。

两人一路走过,经过了镇子曾经的住宅区,也经过了曾经的商业区,街道、超市、咖啡店,甚至还有满是破旧书籍的图书馆。

整个镇子到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却又空无一人,甚至安静的只有风吹过的声音。

这个情形,甚至比见到满街道的诡异更让人发毛。

随着探查一点一点的推进,时间也一点一点的过去,原本就昏暗的无人小镇,此时更加阴沉。

天空上的光已经完全看不到,四处被雾气笼罩,厚重的雾气甚至让萧放和温蕾莎觉得走路都有了阻力。

萧放抬起手臂看了看,时钟已经走到了下午4点了,他们在镇子上已经走了1个多小时了。

“那个方向。”温蕾莎拿着地图和比划了一下,“那边就是镇上学校的所在地,当初三角印记也是出现在学校的。”这话说完,她又对比了一下地图,指着另一个方向,“那边是镇子的教堂,当初恶魔就是在那里被重创的。”

接着,她修长的手指又在地图上面画了个圈:“这片区域当初被烧毁了,现在应该只剩下一些残骸。”

萧放侧头看着温蕾莎手中的地图,思索片刻:“这两个区域都很重要,也许有什么线索,咱们先去学校看看,然后去教堂。”

“好。”温蕾莎对于萧放的话自然没有意见,她收好地图,从枪套里拔出银色的手枪握在手中。

萧放也捏紧佛珠做足准备,同时把黄仙召唤到身边跟随。

两人在镇子里走了半天,虽然没有遇到任何怪事,可是怪异的感觉却如影随形。

萧放甚至一直觉得自己的背脊都在发凉,而且更让他在意的是,他胳膊上的青线始终在微微跳动。

随着往镇子中深入,这种怪异的感觉就越发强烈,他们都清楚接下来的路恐怕危险重重。

两人又走了一段时间,远远的可以看到雾里一个4层高的建筑的轮廓,应该就是学校了。

“美利坚的推崇快乐教育,教育家们也建议孩子们多接近自然,所以学校大多建筑在森林旁边,或者有大片的草地和自然植被。”温蕾莎开口给萧放介绍,“不过这所学校却不一样,不仅建在镇子中心,而且还是有4层高,地下还有两层。”

“这栋教学楼也是一位有名的慈善家捐赠的,当时设施在整个达美郡都是最好的,所以吸引了很多孩子来入学。”

“也是因为这个学校,老麦坎镇一度十分繁荣。”

萧放默默地听着美利坚人的鸡娃历史,忽然觉得事情十分蹊跷:“那位慈善家为什么要在麦坎镇捐教学楼?去达美郡不是更好?”

不管是他和老神父住的银松镇,还是较大的麦坎镇,其实都算是比较偏僻的小地方,和华夏的小县城甚至小村子差不多。

在华夏要是有人想要捐赠一所好的学校,也不会选在小地方的。

“听说是因为有家人曾经住在这里。”温蕾莎耸肩,“那个慈善家我见过,神神叨叨的一个人,总是上帝、神罚、审判日什么的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