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华夏:从论语开始
“拜见朱夫子!”
朱熹闻声微微抬头,他手中那尽是批注的书籍,此刻也已经安静的放在了书案上。
这是一处外院,如今的他已经被罢官,没有了朝中的琐碎事务,也使得他全身心倾注于书卷中。
姚崇的打扮在他的眼里甚是怪异,现代的黑色修身夹克,而且竟然未蓄发。
同一些海洋番人,亦或是还俗不久的僧人所类似。
如今的他已经发丝斑白,微微佝偻的身子,颇为艰难的昂首,有些浑浊的双眼此刻看向站立在眼前的身影。
苍老的容颜,带来同样沙哑的嗓音:“你是?”
“晚生姚崇,是来自一千多年后的一位读书人!”
【这是哪位老戏骨,真的刚刚那个眼神真的太戳我了,我有些忍不住哭出来了!】
【节目组真的好用心,这种古今对话的感觉真的好有意义!】
林燕是一个初中生,她认为传统文化都是一些老头子才喜欢看的,她就喜欢追星。
那些唱跳俱佳的哥哥真的好帅,还有一些rpper,真的好酷又好自由。
不像爸爸妈妈总是说什么规矩,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哥哥祝愿的那样成为自由的风。
或者能够成为那些rapper一样,人生也能这样不羁放纵。
正准备进屋里追剧的她,被平日里教条的爸爸按在了客厅沙发上。
说让她也跟着学习一下华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她表现的一直不安分,一直在旁边一边点评和喋喋不休。
她学校里的老师说过,历史也只是后人的笔所写,所以不能全信。
于是对于历史就一直存有一种偏见,而且历史全是需要背诵的硬知识,一点也没有意思。
可是她仅仅是看到那老人的一个抬头,那双眼神,简直要让她呼吸都停滞了。
那种一瞬间,仿佛穿透了屏幕之隔,历史的长河,真的和历史中的那个老者对视了。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那种极力的将情绪都挤压在喉头,眼泪下一刻就要出来的感觉。
“你说你是来自一千多年前的读书人,那是何等的光景?”
他没有提出质疑反而问询起姚崇,此刻的他已然年迈,想要起身却又极为勉强。
姚崇激动的上前将他扶起,他此刻表现的颇为激动,可又神情转瞬之间复又落寞了。
朱熹沙哑嗓音再次问起:“可是战乱仍未平息,百姓仍旧处于罹难之时?”
姚崇搀扶着老人在后院踱步,就像是家中的一位晚辈和长辈的相处。
“朱夫子,我们那个时代早已经不受战火的侵扰,百姓也都安居乐业……”
朱熹的脸上露出向往的神色,像是在回想着那是如何的光景。
“可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书已经没有了,我们华夏文化出现了严重断层,自宋被灭后我华夏几千年浩如烟海的书籍,都已经被焚烧殆尽,只有只字片语的传承下来。”
朱熹蹙眉,复又长叹道:“怎会如此,礼教重新兴建,又如何能不读书?”
这一刻无论是另一边的观众,还是此刻请来的嘉宾导师,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心里。
这如何不是一件遗憾呢?
老人从未去担心面前之人是否在欺骗他,所忧的不过是华夏文明断绝的哀叹。
林燕这一刻也是怔怔的望着电视,又自顾自的说道:
“爸,书真的很重要吗?”
男人没有回答,沉默在此刻就是最好的答案。
华国人向来是遵循着一个理念,那就是薪火相传。
所谓的薪火传承,是前人的精神血脉的传承。
血脉的断绝,对于华国难道不严重吗?
李育文已经停了继续追问的想法了,他不明白东山卫视是如何做到眼前的一切。
可能是全息投影,亦或是最新研发的科技。
对于他一个在文学和历史界深耕的人,这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
可是那一句句对话,实在让他心中有种揪心的痛,他仿佛也能切身的感受到这种遗憾。
观众席都是彻底寂静下来,他们之中多数都是买票进来的,除去少数台内安排的自己人,用来烘托气氛。
不过此刻却是没有了一点声音,似有若无的哽咽声,都想要抑制下来,担心惊扰了这种平静。
姚崇目光又投向更远处,作揖道:“朱夫子,能否让后世之人也看一看典籍《论语》,让薪火相传!”
老人将泛黄的书卷交付到了姚崇手中,说:“好,好!”
连连道了两声好,姚崇作揖拜别这位已是垂暮之年的老人。
他靠在树荫下的椅子上,手中的书籍不知去往了何处。
微微闭上了眼睛,微微抚过的风像是一切都未发生过。
只听见那似有若无的呢喃低语:“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明明声音如此轻,可是落在在场的观众,屏幕前的观众以及网民心里,却如晨钟暮鼓,一般振聋发聩。
此刻背后的大屏幕上,一张张翻开的书页,显示在了众人的眼前。
上面还有蚊蝇小子的批注,甚至那泛黄书页的纸张纹理,在此刻都是显得清晰可见。
甚至看到了纸张上的文字,原本被请来歌剧院的小孩子。
盯着屏幕上的文字,诵读了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孩子们清亮嗓音再次响起,像是同千年前形成了闭环。
李育文颤抖的手指着屏幕:“这,这……”
身边的其他几位史学家,都是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
“《论语》这是从未出现的典籍,这些文字传达的思想还有……”
他们此刻的心情都是激动的无以言表,不可承认在当今学术界,有人为国外的一些势力背书,抹黑华国历史文化。
可是并不代表着华国文人都没有风骨,他们穷其一生,都在为历史传承做着努力。
书中的文字,就像是他们梦中的东西,此刻照应进了现实。
“抱歉,我想打一个电话!”
此刻的李育文表示中断一下录制,因为他发现了这本名为《论语》典籍的价值性。
将对于当前的文学追溯,提供的帮助是难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