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颗

访谈出的很快,木自青连续几年都有每天在网上查一下韩琛的习惯,就想知道一下他的近况,想知道他工作是否顺利。

有什么好的活动、奖项、和优秀的演员有了合作的机会,这些新闻,她看到会默默地替他开心。

没有新闻,她也会松口气,因为没有新闻有时候也是一种好事,她想他在安静的工作,或者过着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的生活。她喜欢他身上带着的那种不骄不躁的态度。还有她很揪心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满是臆测和联想的信息。

大部分都不怎么费时间,没有意外,三五分钟就可以看完。韩琛从出道至今本人一直处于一种佛性营业的状态。

木自青打开网页,搜索韩琛,准备上下扫一眼,惊讶发现今天的新闻很多,原来是有个新的访谈出来了。

才几天没见,感觉人又瘦了一圈,听他认真地讲解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和刻画。他对自己的职业一直很尽责投入,即使是客串的一个配角,他都把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关系、自己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以及该怎么去充实这个人物的情感却不显得喧宾夺主分析定位的非常清楚。他所演绎出的配角不是为了主角故事发展的一个空洞的推手,而是拥有自己生命生活的存在。

访谈看到最后,是韩琛谈如何面对过往。没想到还提到了当年的那些照片,那些照片是怎么给他发的呢?

那会儿就像现在,随意地打开网页,猛然发现所有平台铺满了他的负面消息,木自青都愣住了,问自己,他这是怎么了,他这样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情?那个描述里毫无教养礼貌、肆意欺压同门的人,是那个笑得含蓄又小心的男孩儿?有模有样,看起来证据确凿,就是想说他品行恶劣还充满心计?

一段截取的视频、一个模糊的图片去分析他的表情和言行,就当作了确凿的证据。

那愤怒程度不亚于当年看到程芮,木自青盯着平板屏幕气得一掌打在桌子上,狮子吼。木爸木妈以为她看电视剧看得太投入,从刚开始的嫌弃,到后面已经不愿意跟她呆在一块儿了,吃过晚饭本来都在客厅看电视,那段时间,因为木自青火气过大,一过晚饭,老两口就回房间,关好门。

现在所面对的不在是程芮那种呆头呆脑、心机有限的学生。而是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蓄谋已久的团队,他们眼中的欲望毫不掩饰。那样的压力和伤害无法想象,所以木自青担心他。

以前会遇到周边聚在一起的人聊八卦,偶尔会听到韩琛的名字,明明韩琛对自己来说也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就偏偏厚着脸皮能从心底觉得那群人在聊一件跟自己有关的事情。表面十分冷静,不关己事的样子,耳朵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人家那一桌。

偶尔会听到一句,“韩琛是谁啊?”

韩琛是谁啊?

他能是谁?

就是个普通男生,会迷茫,会紧张,他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他慢热,不是那种站上舞台就充满光的人。他用成熟周到保护自己,很少再看到他又傻又真的笑。

韩琛是谁?

“就是个小明星,靠脸吃饭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感觉自己有多牛,耍大牌,逼公司把资源给他挑,欺负同门。我要不是看这些新闻,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流言漫天,这样的言论充斥在空气中。

韩琛是谁?

你是我秘密放在心里的人,是我在迷茫孤单懦弱的时候,感谢出现的人,是我希望怎样都好,只要你的眼中带着光的人。

事情爆出的那两天,木自青心神不定,来来回回地关注消息,关注那些爆出的视频图片记录。静下来的时候,她点开韩琛的头像,还是小心地点出来了,没有联系他。她在等,祈祷事情的反转。

只有他的经纪人发出的否认声明,缺少证据。没有证据,不足以改变风向。三人成虎,想杜绝,不但要有证据、完善的声明还要有够快的反应速度,错过了时间,会让旁观的人心中留下潜在的怀疑。

韩琛的团队处理了几天也没有结果,说明他现在的处境并不好。也许是出于绝地反击,也是足够相信他,木自青镇定极了。

冲进卫生间,冲洗了一遍,神气过来了。然后出去菜场,不看量,喜欢的菜就买,拖着一大袋子菜回家。

什么开端都没有,给他发了一张乱七八槽堆满菜和袋子的料理台,也什么都不解释,慢慢地洗好、切好,做出一道道菜,每完成一个步骤,给他发一张照片记录一下进度。

韩琛始终没有回复自己,但木自青知道,他一定在手机旁,他在关注着手机上的消息。

菜做好了,料理台收拾干净了,成品摆在桌上,摆了满满一大桌,最后一张图发出去了。木自青坐在桌边,大口大口地扒菜,牙齿用力地咀嚼,宛如泄愤,清晰地在脑子中听到锋利的牙齿切断肉块,然后对撞的声音。

解决了两碟菜,木自青按了按肚子,估摸了一下肚子的容量,把手伸向了第三个盘子。盘子移到眼皮下面,夹菜最佳角度,同样在最佳角度的手机猛地亮起,然后震得心头五味杂成。

“喂?”

“喂!”韩琛的声音比以往低沉了很多。

“我都要吃第三盘儿了。”木自青揉了揉发酸的鼻子,说道。

韩琛轻笑,“我今天可一口都还没吃。”

“那什么时候吃?”

“马上。”韩琛顿了顿,再开口,“木自青,以后你请我吃饭吧!”

“好!”

木自青无比地感激自己有机会认识了韩琛,可以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联系到他,而不是只能远远地着急。

那些截取的片段中,有一些画面木自青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在哪个片场。她把能看出片场的画面挑选出来,基本上都是几年前比较久远的活动画面。挑出来的那些再查找当时负责后期的公司。现在就是希望能够找到视频原件。

木自青想了她所能想到的所有的办法,联系了她想到的会有一丝可能性的人。请夏阳帮忙查找他们电视台合作过的团队,联系了当时录节目的时候,相处的还不错的工作人员,联系了毕业之后很久没有联系的在媒体影视行业的同学。

木自青是那种很容易被人淡忘出聊天记录的冷漠体,因为这件事,跟几年不联系的几个同学恢复了建交,直到现在,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兜兜转转联系了几个圈子,感谢一切的是,还真有人认识这些现在公司里面的工作人员,世界真的是圈圈组成的,蝴蝶效应就是从这些圈圈起步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20世纪60年代提出六度空间理论: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好吧,原谅联系到人的木自青情绪过于激动,还是感谢自己的运气好,毕竟理论也办法确定升斗小民这六层辐射面要辐射多少次辐射多久。

木自青很快把手上能有的资料整理好,文件发给韩琛。原件负责后期的公司一定有,但越是容易看到的,越难拿到手,这些公司可能有利益和未来发展的考虑。还有可能有存件的,就是工作人员,但是几年过去了,人员变动,存件丢失,找起来费时间又费运气。接下来就看韩琛团队的考虑,还有他们在圈内的人脉资源了。

大概是幸运之神收拾了收拾行李,彻底住在他们这一边儿了。木自青目瞪口呆地看着韩琛迅速发表成立工作室的声明,追责律师函。之后是完整的澄清视频。这势如破竹有严谨有度的反击,完全看不出起先的措手不及。事态反转之干脆,让人惊叹。

这件事之后,韩琛的人气和个人形象都稳固了,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资源比以往更夸张的好。同时打响的还有他的经纪人的名号,他的经纪人,道厉不容小觑。

木自青很佩服道厉的隐忍和果决,这场风波的完善处理,以及之后韩琛工作室的成立发展离不开她的努力。如果说刚开始发的几个声明,木自青还会觉得自己有起到一丢丢的功劳,之后的反击就完全打消了她的这个想法。

她可不觉得她一个外行人一天就整理好了的资料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道厉仿佛一直在等待,胸有成竹地等待一个契机,然后达到她想要的反击效果。真是隔行隔座山,处处有高人,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当面膜拜一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