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赢家王孙,开局替父就藩

第22章 【】拜为公士

  “向通!”

  “通在!”

  “马上从府里调出一千五百石粟米,彘、羊各百只,食盐五十升,布匹三百匹待宵禁后秘密送入酒肆、粮肆、布店等。告诉所有主事的,价格按二月四日定价结算;另外,立即差人在周边城池、上郡肤施等地购粮!记得不要一次买太多,分批分人购买,积沙成塔,每购二百石往阳周运输一次!同样要在宵禁时进行。”

  “喏!”

  言毕,向通扭身离去。

  “丰卓!”

  “下吏在,联合兵曹、狱曹对不经过官营粮肆,私自交易粟米资源且囤积居奇者予以逮捕,所屯粮食入数充公!还有,以我阳周君府的名义布告全城,粮食、布匹、盐巴、肉食充足的很,明天起开始补货,不限量供应,让黔首们把心放在肚子里,只要有钱不怕吃不饱!最后,让县库提高戒备,并做好准备!”

  “王孙……”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放心,非到万不得已,振不会动县库的!只是担心,有人会借此机会作什么手脚!好了,你去吧!差人叫姚伦、井满和瓦过来。”

  “喏!”

  见赢振心意已决,丰卓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拜礼后赶忙回去按指令执行。

  直到做完这些,赢振深喘一口气,恢复以往冷肃的神态。

  对于这场始料未及却渐显狰狞的通货膨胀,以赢振阳周君府囤积的肉物、粟米、布匹、食盐等资源,连续供应个三五日,及时刹住这场风潮应该不成问题,老百姓看到城内粮肉不断、家中米仓满溢自然而然就不再加入抢购大军,届时物价也将慢慢归入正规。

  然,值此紧要关头之际,保不齐就会有人在背后给赢振一刀子,之所以派人去临县购粮、甚至不惜开放县库也是出于关键时刻保证城内有粮!否则,一场由阳周引发的抢购潮,兴许就会掀起关西三郡一场浩劫。

  就这样,当夜宵禁之后,一辆辆满载粟米、肉食、布匹的骡车、马匹被运入官营店铺。

  翌日清晨,当粮铺仆役取走顶在铺门处充当门闩的木梁,展开双臂拉开两门的瞬间,只见乌泱泱的全是人头,令人诧异的是如此规模的人群聚集,整条界面却是出奇的静,以至这个杂役就睡在大堂,却半点嘈杂声都未听闻。

  杂役近前,一个怯生生的小姑娘壮着胆子小心翼翼询问道:“这位小哥,铺里还有米吗?俺家住在涢水乡西条里,前俩天抢粮一直没抢上,眼看家里就要断粮了。”

  闻此,杂役想起昨夜店老嘱咐的话,打起十二分精神笑道:“这位小女子,前俩天是通往肤施的路线出了问题,现在问题解决了,王孙昨日已下达布告,粮食、肉、盐巴、布匹这些只要有钱要多少有多少!全部按二月初的价格售卖。”

  闻此,起初愁容满目的小女子欣然一笑,从袖口抽取冻到发红的小手,手上拎着条布袋,里面装了约十几枚半两钱:“这些钱,全要粮!这下好了,俺那三个弟弟能活命了。”

  “小女子稍等片刻!后面的,上粮喽!”

  …………………………

  王四十四年二月十日

  “某上郡兵曹掾孟让,见过王孙!”

  双方一照面,孟让主动施礼,随即从袖口取出简牍:

  “士伍赢振,咸阳人、家独子,于阳周、邙山两战中,配合驻军驱逐蛮人、剿灭残匪,缴俘钱粮无数,依秦律晋爵一级,拜为公士!赐田一顷、宅一处、庶子一人。”

  照例,公士、上造两级爵位由籍贯所在地的县一级依功授予;簪袅、不更两级可由郡一级依功授予;大夫及以上爵位,需上报咸阳,经有司核验无误后立着手相关事宜。

  为此,秦律还特别制定了关于提升官府工作效率的法律,非国战时期,县一级从核验到授予不得超过七天;郡一级不得超过十五天;国都咸阳则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有违者,除爵罚金。

  由于现下,赢振的籍贯资料放在咸阳,上郡守、和新任的上郡右尉甘赋不敢耽误,接到阳周信使的捷报后,因为核验战报所需的人头、战利品都随着芈喜的押运部队一并出发,因此甘赋连夜派人前去与芈喜汇合,在核验无误后,只将人头带走,余下的战利品,仍有押运部队负责运输至肤施。

  由于此战涉及王孙、兹事重大,上郡守遂撰写了一封亲笔信,连同人头、战利品少许、以及赢振的信件一并转送咸阳王庭。

  随后,着手处理在本次战斗中籍贯在本郡辖内的簪袅爵以下者爵位迁升。

  另一边,咸阳王庭获悉此讯并核验相关证据链无误后,遂由大宗正出面将此事呈报秦王稷,王彼时端坐案头前,闻此面不改色:“既有功,吩咐有司依律封赏就是,不必专门向孤呈报!他,还不够格!”

  “喏!”

  须臾,秦王忖度片刻,又缓缓:“将所有贼首送到雍城吧,核验过的战利品也给雍城送一份…………”

  由此,在秦王没有特殊关照的情况下,咸阳有司有条不紊的开始处理此战升迁的大小事宜。

  按理说,这种非国战期间的战斗,实际参与指挥战斗及所有中层以上的指挥官的升迁,应统一布告、下发。

  但在一些高层的参与下,赢振的爵位被第一个核验完毕,星夜送往上郡肤施城,由上郡有司负责处理,而这份工作,理所应当落到了身为上郡右尉甘赋的身上,于是便有了孟让清晨入门的一幕。

  当一众文吏武率闻讯前来贺喜时,赢振已将发髻上用于驱寒的裘帽取下,换上了褐色的包巾。

  众人见状纷纷作揖向赢振贺喜,

  向通更是难掩欣喜,竟出手轻抚赢振裹着褐色包巾的发髻,两眼微润:“君上知晓此讯,一定比吾还要欣喜!对!吾要马上将此讯传给君上。”

  言毕,一个箭头窜出去,朝着住所一路狂奔,随即取出竹简与小刀就要给赢倬取信。

  对比向通对主人家事业上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不同,赢振本人对这个公士的爵位满意但远谈不上满足。

  毕竟在这片以爵本位为核心根基的国度,公士只是整个军功爵制度中最低级的一等,在阳周尚可,但若走在【肤施】大街上观察一会儿,几乎每个有点年纪的成年男性发髻上都顶着块褐布。

  赢振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比起那些倾尽数年,久经沙场之上方才抢下一颗人头,由黔首晋为公士的成年秦人比,他以十三岁的年资步入军功爵制的第一步,不敢说是开天辟地头一位,但仅就阳周而言,的确是破天荒的头一份。

  事毕,孟让一行准备返程,坦率的讲,照理区区一个公士,压根用捕捉他堂堂官大夫降尊来到阳周,只是赢振的身份太特殊了,随便派个小官小吏来,旧是摆着了看不起赢振、看不起阳周君、看不起宗室。

  可若真是上郡尉,甚至上郡守来了,又有曲意迎合、阿谀谄媚之嫌。

  于是,思忖再三,负责此事的甘赋决定派孟让前来!论爵位,他是官大夫,爵通县令;论官职,他是兵曹掾,管的就是兵马军事这块;论家世,他是旧大族出身,与阳周君赢倬母宗向家有些渊源,由他出面再合适不过。

  临行前,赢振递给孟让一封信,请他以最快的速度转呈王上;没办法,以赢振区区一个公士的身份,距大父秦王那个位置差的太远;翁夫阳周君赢倬倒是可以直接对话秦王,然兹事体大,且具有一定风险性,其父绝不可能坐视他涉险不理;至于姚伦这个阳周县长,资格勉强够得上王庭,但彼时的秦国有近乎病态的拆信检查制度,以他的身份上书王庭,在上郡、咸阳两地的泄密风险极大。

  于是乎,孟让适时的出现了,职务和爵位相加刚好能直接对话执掌军权调度的国尉,而在他之上就是秦王。

  后者见此也不拒绝,爽朗的表示:“请王孙放心,某一定以最快速度将此信转呈王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