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秘密组织
沈青砚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的群臣,第一次觉得他们竟是如此面目可憎。
自己只当他们是国家栋梁之才,没想到这些人的心里装的全是功名和算计。抛去此次已经暴露出来的党羽,不知朝中还有多少人曾经为中书令出谋划策,添过一臂之力。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重轩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对着沈青砚行了个礼。
“皇上,中书令自知罪孽深重,已经在家中服毒自尽了。”
沈青砚已经没有什么反应,好像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中书令是个聪明人,他这一生受尽荣宠,又怎么甘心在最后遭人侮辱践踏,必然会想办法自裁。
沈青砚点了点头,用桌案上的手绢擦了擦自己的手。
“既然已经死了,那就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到菜市口,身体扔进深山喂狼。”
他平静的将这些话一字一句的说出来,大臣们已经被吓得瑟瑟发抖,连口大气都不敢出。
自从沈青砚坐上王位以来,从来没有处死过任何一位大臣。哪怕有人当堂顶撞,他也只是罚俸了事。
也正是因此,大臣们才觉得他软弱可欺,酿成今日之祸。
中书令所犯之事按律应当株连九族,但是念在其女是为救驾才送了性命沈青砚特地恩赦不再牵连,只将在押官员处置了事。
“皇上,今日查抄中书令的府邸时,在他的书房中找到了一份名单。”
重轩说着话,赶紧将自己找到的东西递上来。
“名单上记载的是与中书令一同密谋反叛的所有官员的名单,兹事体大,只能交给皇上亲自过目。”
重轩的话音未落,在场大臣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中书令在朝中势力极大,若是真的算起来,恐怕朝中一半以上的官员都在这名单之上。
沈青砚缓缓的接过重轩手中的名录,拿在手中端详一番,直接丢尽了一旁的火盆中。
重轩想要伸手去捡回,却被沈青砚拦了下来。
在场的所有人就看着这份名录被化成灰烬,许多大臣们的心才稍微放下一些。
“朕知晓有些朝臣受中书令所蒙骗,曾经做下了一些错事。从今日起,各位做事应当勤勉本分,若是被朕发现有人暗中捣鬼,朕定然不留情面。”
大臣们赶紧跪倒在地上,向重轩保证以后一定会勤恳做事。
退朝之后,沈青砚才屏退左右,将重轩叫道自己的身边。
“名单呢?”
沈青砚看着重轩,压低了声音对着他问道。
重轩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一份名录,恭恭敬敬的递到沈青砚的手上。
刚刚的情形不过是沈青砚和重轩早就商量好的桥段罢了,他当众焚毁假名录,就是为了打消大臣们心中的念想,让他们日后不会担惊受怕,但是暗中命重轩将真的藏了起来。
“皇上,末将粗略的看了一遍,朝中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榜上有名。”
重轩皱着眉头看着沈青砚,不由得连连叹气。
若是沈青砚能早些听自己的建议,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沈青砚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似有似无的笑意。
“重轩,你去帮朕办一件事情。”
重轩听到沈青砚如此说,赶紧跪下来对着沈青砚行了个礼。
“皇上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就是,末将定然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沈青砚刚刚的一招敲山震虎可谓是成效显著,不仅震慑住了大殿上的官员,就连重轩也被吓了一跳。
重轩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他仍然看得出来,皇上与从前不一样了。
此事之后,他再也不是那个宅心仁厚的懦弱君主,而是真正变成了蜀国的天子。
“你去军中挑选一些身手好的,由朕亲自统领,日后他们都有大用处。”
就是因为自己太过相信这些大臣,才会在不查之下让他们有机会围攻皇城。如今他要将这些人插入朝堂,甚至安插进大臣们的府邸,随时监视朝臣们的一举一动。
“就从名单上的这些人开始,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异动立刻上报,朕自有办法料理他们。”
从此以后,沈青砚不会再相信任何人,也不会再对任何人心慈手软。
他既然是蜀国的皇上,就应该担负起天子的职责。
阮泠儿死的那天他便暗暗发誓,绝不会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
重轩点了点头,对着沈青砚行了个礼,赶紧下去操办此事。
楚胤恒在此战中受了伤,一连躺了好几日,都是穆云染守在身旁侍奉。
楚胤恒紧紧的闭着眼睛,好像做了什么噩梦,双手不停的在空中挥舞,口中含含糊糊的喊着穆云染的名字。
穆云染紧紧的握住他的手,在他的耳边轻声安慰,告诉他自己就陪在身边。
楚胤恒明显苍老了许多,他才刚过而立之年,额间竟然已经生出几根白发。
穆云染盯着他的脸,眉头不自觉的皱起。不知道他究竟吃了多少苦,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她正自言自语的和楚胤恒说着话,十七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的手中端着楚胤恒的汤药,跪在楚胤恒的床榻边服侍他把药喝下去。
“三皇妃,乌桓将军来了。”
穆云染抬起头来,看到乌桓站在门口,怀中抱着自己的剑若有所思的看向别处。
穆云染点了点头,赶紧走了出去,对着乌桓行了个礼。
“将军千里奔袭救了我们的性命,原本应该当面感谢,只是如今三皇子还在病中昏迷不醒,等到他痊愈之后,我们定然亲自登门拜谢。”
穆云染和乌桓说着话,但绝非是简单的客套。
此次若不是乌桓及时赶到,如今的情形殊难预料。
乌桓有些不好意思的摆了摆手,只说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实在担不起穆云染的感激。
“郡主,末将这次来的职责就是保护您的安全,这些都是末将的分内之事,实在担不上您如此感激。”
“如今三皇子捡回一条命来,实在是可喜可贺,待末将回去告诉皇上,他定然也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