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斫营不克私逃入蜀 伏阙上书留用忠良(1/4)
【斫营不克私逃入蜀~伏阙上书留用忠良】
话说种师道被诏勤王,比至洛阳,闻斡离不已屯京城下,有人进言敌势方锐,愿少驻汜水关以谋万全。种师道说道:“我本就兵少,若迟回不进,金人得知,形见情露,只取辱耳。今鼓行而前,彼安能测我虚实。都城军民知我到来,士气自振,何忧敌哉”!”揭榜沿道,诈言种少保领西兵百万而来,遂趋汴水南,径逼金营。斡离不惧,徙营寨稍北,收敛游骑,但守咸丰门外牟驼冈,增垒自卫。
种师道、姚古等西兵并达京师。宇文虚中亦驰归,收合散卒,得东南兵二万余人,虚中又起致仕官李邈,令统领于汴河上从门外驻兵。
天子闻知种师道督泾原、秦凤路兵入援,已至城下,舒展愁眉,大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劳。时已议和,师道上殿入见新帝。
官家迎之,握其手笑道:“朕久望卿来,何其迟也,必然是途中跋涉不易。”
种师道言:“承蒙主上挂怀,日夜兼程以来,不敢少怠。”谢毕,赐坐。
官家问道:“今日之事,国步多艰,敌人深入,卿何以御之?”
种师道说道:“女真不知兵法,岂有孤军深入他国之境而能善其归乎?”
天子道:“业已讲好矣。”
师道回道:“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
李纲言于钦宗道:“勤王之师渐集,兵家忌分,非节制归一不能济,愿敕师道、平仲两将听臣节制。”
钦宗不听,说道:“师道老而知兵,且职位已高,与卿同官,替曹矇可也。”于是遂命种师道为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马悉隶属焉。以姚古之子姚平仲为都统制。应四方勤王兵,并隶宣抚司,又拨前后军之在城者属之,而行营司所统者,独左、右、中军而已。帝屡申饬两司不得侵紊,而节制既分,不相统壹,宣抚司所欲行者,往往托以机密,不复关报,自是权始分。师道当时染病,命毋拜,许肩舆入朝。
金使王汭在朝廷颉颃,对天子不敬,望见师道,跪拜稍如礼。天子目顾种师道,笑道:“原来此人怕卿,方才拜我。”
京城自受围,诸门尽闭,市无薪菜,百姓困苦。师道请奏道:“如今金军稍收敛,愿启西、南两门,使民出入如平常。”天子准奏。
金人有擅过统制官马忠军,马忠怒斩其六人。斡离不令人诉告天子,种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金人再不敢范。
种师道又对天子请道:“缓给斡离不金币,使金军迟归河北,扼其要路,全歼于诸河。”
种师道又以此事上章,略写道:“三镇不可弃,城下不可战。朝廷固坚守和议,俟姚古来,兵势益甚,然后使人往谕金人,以三镇系国家边要,决不可割,宁以其赋入增作岁币,庶得和好久远。如此三两返,势须逗留半月。重兵密迩,彼必不敢远去劫掠。孳生监粮草渐竭,不免北还,俟其过河,以骑兵尾袭。至真定、中山两镇,必不肯下。彼腹背受敌,可以得志。”钦宗未许。
种氏与姚氏皆为山西巨室,姚平仲父姚古以熙河兵入援,平仲虑功名独归种氏,乃以兵士不得速战为言奏于天子,天子遂令城下兵马缓急皆听姚平仲节度。
天子遣使者令种师道战,师道欲等其弟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至,并奏言过春分乃可击敌。时与春分相距八日,天子以为时长,乃招李纲议事。
李纲、李邦彦、吴敏、种师道、姚平仲、折彦质同到福宁殿上,与官家议用兵。
李纲献计道:“金人贪得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兵不可。金人张大其势,然兵实不过六万,又大半皆奚人、契丹、渤海部落。而吾勤王之师集城下者已二十余万,是其数倍,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为今之策,莫若扼河津,绝其饷道,分兵复畿北诸邑,俟彼游骑出则击之,而以重兵临敌营,坚壁勿战,如周亚夫平七国之乱。待其食尽力疲,然后以将帅檄取誓书,复三镇,纵其北归,半渡黄河而击之,此必胜之计也。”
天子大喜李纲之言,深以为然,夸道:“国有李丞相,社稷之福也。”遂约日举事。天子又在福宁殿召见姚平仲,询以对策,厚赐金帛,许以成功当受节钺。
哪知都统制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自思道:“如此耽搁,待种师中至,大功必归种家兄弟,不如先下手为强,趁夜攻破金营,生擒斡离不,取回康王。”主意已定,遂整马步军万人,出击牟驼冈金营。此时正是靖康元年二月初一。
再说斡离不屯兵孟阳,姚平仲领兵二十万,号称四十万乘夜来袭,被金人候骑察觉,告知斡离不,斡离不聚将帐中议事。忽然左手边一将,大步向前拱手道:“末将请命逆战姚平仲,诸君继后,可破敌军。”斡离不视之,其人三十岁,乃猛将赤盏晖也。
赤盏晖,字仲明,其先辈附于辽国,居住张皇堡,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