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演义

第七十七回赵构移跸建康府 岳飞话及良马对(2/3)

推荐,乃下诏移跸建康:“朕获奉丕图,行将一统,每念多故,惕然于心。将乘春律,往临大江,驻跸建康,以察天意。播告遐迩,俾迪朕怀。”

  置御前军器局于建康府,岁造装甲五千,箭矢百万,以中侍大夫、岷州观察使、行营中护军忠勇军统制杨忠闵充提点,仍隶枢密院及工部。命巡幸随军都转运使梁汝嘉先往建康,趣缮行宫及按视程顿。

  赵官家对大臣道:“昨日张浚呈马,因为区别良否、优劣及所产之地,皆不差。”

  张浚道:“臣闻陛下闻马足声而能知其良否?”

  官家道:“当然,闻步骤之声,虽隔墙垣也可辨别。凡物苟得其要,亦不难辨。”

  张浚道:“物具形色,还容易辨别,惟有知人最难。”

  官家道:“人心叵测,确实难知。”

  张浚因而奏道:“人材虽难知,但议论刚正,面目严冷,则其人必不肯为非;阿谀便佞,固宠患失,则其人必不可用。”帝以为然。

  赏张浚以破敌功,迁特进,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发米万石济京东、陕西来归之民。解潜罢,以刘锜权主管马军司,并殿前步军司公事。

  韩世忠在淮阳战败金人,上奏朝廷已还军楚州。

  官家因而与臣工道:“淮阳取之不难,但不容易保守。”

  张守道:“必是淮阳未可轻进,故而韩世忠退师。”

  张浚道:“昔日西伯戡黎,贤臣祖伊害怕恐慌,奔告于纣王,以要害之地不可失。今日淮阳为刘豫要害之地,必然以重兵防守,坚不可摧。”

  官家道:“取天下须论形势,若先据形势,则余不劳力而自定。正如弈棋,布置大势既当,自有必胜之理。”

  不几日,以翰林学士陈与义为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沈与求同知枢密院事。

  乙酉日下诏:“宥密本兵之地,事权宜重,可依祖宗故事,置枢密使、副,宰相仍兼枢密使,其知院以下如旧。”

  自元丰年间改官制,而密院不置使名。宣和、政和间,邓洵武以少保知枢密院,其后童贯以太师,蔡攸以太保,郑居中以少师,皆领院事,中兴因之。至是复置枢密使、副枢密使,知院以下仍旧,张浚改兼枢密使。

  一日,天子于平江府行宫,见又是一年新春时节,乃作《渔父词》一首:

  春入渭阳花气多。

  春归时节自清和。

  冲晓雾,弄沧波。

  载与俱归又若何。

  左右内侍听了,连连奉承叫好。忽有宫人来报:“问安使何藓、范宁使金国而还。”

  天子令引入内殿,无移时,二人入来,纳头便拜。

  天子急问:“不必多礼,二圣与太后如何?”

  何藓、范宁叩首痛哭道:“渊圣皇帝一切皆好,道君太上皇及宁德太后升天矣!”

  天子变色而起,大叫道:“顽奴,何敢乱言。”

  范宁道:“臣等虽万死不敢胡说,陛下明察。”

  天子泣道:“父皇、太后何时崩的?”

  何藓道:“先帝于绍兴五年四月甲子,病重崩于五国城中,宁德太后则崩于绍兴元年。”

  天子恸哭道:“屈指算来,先帝年已五十四岁,太后五十有二。”又问:“先帝有何遗物?”

  何藓道:“先帝自北国留有诗词十八首,臣已抄录携归。”乃自袖中献出。

  天子反复观读,却是先帝之风,内中唯有一首《在北题壁》,甚是伤怀。写道: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天子看罢,号恸擗踊,哀不自胜,昏厥于地。众人急救,半晌方醒,扶入内殿。群臣知之,急入宫问安。

  张浚等入见于内殿之后庑,赵官家捶胸顿足,号哭不止,终日不食,准备终丧。

  张浚连疏,奏道:“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至仇深耻,亘古所无,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臣犹以为晚也!”

  赵官家还是不听。张浚伏地力请,官家乃才吃了些粥。是日,百官到行宫西廊发丧。先例故事,沿边不举哀,特诏宣抚使至副将以上即军中成服,将校哭于本营,三日止。时事出非常,礼部正副职俱缺,而新除太常少卿吴表臣未至,一时礼仪皆秘书省正字、权礼部郎官孙道夫草定。徽猷阁待制、严州知州胡寅请服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

  乃命张浚草诏告谕中外,辞甚哀切,并立灵牌,祭奠先帝。张浚又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中外感动。天子号恸,宫中仍行三年之丧,即日授秦桧枢密使,恩数视宰臣。后上道君太上皇帝谥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庙号“徽宗”,宁德皇后曰显肃皇后。诏百官禁乐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噬者末日暖晴传赤暗灵斩诡道倾天盛世敦煌深卿穿越成癞蛤蟆怎么办苟在魔门加点修行长生入梦末世之分裂追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