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秦长脚二次拜相 赵官家怒罢三臣(2/4)
岳飞闻王庶行边,遗王庶书道:“今岁若不出师,当纳节请闲。”王庶壮之,还朝论金人变诈,自渝海上之盟,因及岳飞纳节之语。龙颜不悦。
话分两头。王伦奉旨二次入金,既见挞懒,挞懒遣使同王伦入燕见金主完颜亶,王伦首谢废刘豫,然后致高宗旨议和,奉迎梓宫。狼主密与群臣定议许和。
宣议郎、总管府议事官杨克弼、迪功郎杨凭,献书于左副元帅鲁王挞懒、右副元帅沈王兀术,论和议三策道:“上策:还宋梓宫,归亲族,以全宋之地,责其岁贡而封之;中策:守两河,还梓宫;下策:以议和款兵,邀岁币,出其不意,举兵攻之,侥幸一旦之胜。今宋使以梓宫为请,万一不许,大军缟素遮道。当此之时,曲在大金而不在宋。”
挞懒一向主和,颇用其言,上奏金主。完颜亶遂遣太原少尹乌陵思谋、太常少卿石庆充随王伦入宋议事。乌陵思谋原是宣和年间海上之盟通好两国之人,今再遣往江南,金国示有许和之意。
乌陵思谋、石庆充至江南。秦桧议以吏部侍郎魏矼为馆伴使,魏矼辞道:“吾以前任御史,曾言和议之非,今难以专对金使。”
秦桧召魏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魏矼备言敌情难保。
秦桧道:“公以智料敌,我以诚待敌。”
魏矼道:“相公固以诚待敌,只怕敌人不以诚待相公。”秦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为馆伴使。
接伴官范同言金使已至常州,天子愀然谓宰相赵鼎道:“先帝梓宫,果有还期,虽待二三年尚庶几。惟是太后春秋高,朕旦夕思念,欲早相见,此所以不惮屈己,冀和议之速成也。”
参知政事刘大中说道:“和与战守自不相妨,若专事和而忘战守,则中敌人之计。。”
赵鼎未言,秦桧一旁抢道:“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见主卑屈,怀愤不平,此人臣之忠也。”
天子道:“虽然,有备无患,使和议可成,边备亦不可弛。”遂下诏:“日者遣使报聘金国,期还梓宫。尚虑边臣未谕,遂驰戎备,以疑众心。其各严饬属城,明告部曲,临事必戒,无忘捍御。”
金人遣乌陵思谋议和,江南群臣朝论,都以为不可深信,只有赵官家一心求和,不听臣下之言,往往峻拒,以至于龙颜震怒。
赵鼎道:“陛下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今乃屈体请和,诚非美事。然陛下不惮为之者,凡以为梓宫及母、兄耳。群臣愤懑之辞,出于爱君,非有它意,不必以为深罪。陛下宜好言说道:‘讲和诚非美事,以梓宫及母、兄之故,不得已为之。议者不过以敌人不可深信,苟得梓宫及母、兄,今日还阙,明日渝盟,所得多矣,意不在讲和也。’群臣以陛下孝诚如此,必不复言。”官家从其言,群议遂息。
思谋初至行在,官家命与宰执议事于都堂,思谋为难,欲让宰相在馆中计议,赵鼎主张不可。思谋不得已,方到都堂,却想以客礼见宋国辅臣,赵鼎见思谋如见从官之礼,步骤雍容,思谋一见,服其有宰相体。
赵鼎问思谋:“汝千里所来何意?”
思谋回道:“乃宋臣王伦恳请金主,所以让我同来,所来为何,赵丞相岂不清楚?”
赵鼎问道:“王伦这厮让你同来所议何事?”
思谋道:“定然有好公事商议。”
赵鼎瞪着眼睛问道:“道君皇帝在日还不曾听闻,有何好公事?两国地界怎么划分?”
思谋听到此处,昂首道:“地界划分当与赵皇商议,与你等宋臣不相干,地不可求,听大金所与。”赵鼎因与思谋议定出国书之仪,思谋遂回驿馆。
赵鼎回奏官家道:“乌陵思谋若见了官家,恐语及道君皇帝驾崩之事,望少抑圣情,不必哀恸示弱于金人。”
官家问道:“为何?”
赵鼎道:“乌陵思谋前来,非为报丧吊祭,恐不须如此。”官家点头。明日乃召见思谋,赵鼎与诸大臣和管军杨沂中、解潜皆立侍殿上,閤门使引着思谋等人升殿。乌陵思谋、石庆充入见赵官家,备言两国修好之事。
赵皇对思谋道:“朕前番多次遣使议和,贵国皇帝并不允许,如今怎地来了?”
思谋甚为傲慢道:“我主宽厚仁慈,不忍再起刀兵,因此遣我来江南商议两国之事。”
官家问道:“上皇梓宫,多谢金国照管。太后及皇兄圣体安否?”因哽咽,举袖拭泪,左右陪臣皆饮泣。
思谋道:“人迟早有一死,赵官家不必过于悲伤,节哀顺变。至于太后与渊圣,外臣来时,一切皆安。我与宋国乃是二十余年旧人,无以上报,但望和议早成。”
官家又道:“乌陵少尹记旧人,必能记上皇,切望留意。”思谋告退后,官家遣王伦就驿馆中款待,复命王伦及知阁门事蓝公佐奉迎梓宫,又诏趣王庶还朝,王庶力诋和议,乞诛金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