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和议成偏安一隅 中兴事穷尽笔墨(1/4)
【和议成偏安一隅~中兴事穷尽笔墨】
话说十二年春,诏保庆军节度使、建国公赵瑗,出宫居住府第,为检校少保、进封普安郡王,遥领常德军节度使,时年十六岁。赵瑗天性忠孝,正是后来宋十一帝,孝宗赵昚。婉仪张氏薨,辍朝二日,赠贤妃,葬城外延寿院。赵瑗早年养育在张贤妃膝下,后被吴婉仪收养,与崇国公赵璩同处,虽一食必均分。张贤妃死后,赵瑗恸哭,数日不食,节岁亲自祭奠。
赵构罢枢密行府月余,一日无事,坐轿去了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府邸,杨沂中得知,慌忙率家人出府跪迎,同入府内。
赵构在杨沂中府中左瞧右看,笑道:“卿的宅院阔雅别致,却不像武人的居家。”
杨沂中谦逊道:“末将能有今日,全是陛下隆恩。”遂请赵构入堂用茶。
赵构品茗思起旧事,言道:“朕开大元帅府时,卿便不离左右,到如今将近二十年,我大宋中兴,卿功不可没,今日赐你名存中,如何?”
杨沂中跪地拜谢道:“臣虽有微功,皆倚官家洪福,愿官家万寿无疆。”到饭口时,命家臣备了酒菜,请赵构用膳。饭后,赵构回了宫,杨沂中举家出府恭送。
话分两头。宣抚副使胡世将得朝廷诏书,遣四川转运判官兼宣抚使参议官李观,从川陕宣谕使郑刚中至界首,商议具奏。至是郑刚中、李观,与閤门祗候、宣抚司干办公事范之宁同至凤翔境上。
郑刚中,字亨仲,婺州金华人。登进士甲科,累官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郑刚中由秦桧荐于朝,秦桧主和议,郑刚中不敢言。移宗正少卿,请去又不许,改秘书少监。金归侵疆,秦桧遣郑刚中为宣谕司参谋官;及还,除礼部侍郎。复遣郑刚中为川、陕宣谕使,谕诸将罢兵,寻充陕西分画地界使。
范之宁至宝鸡县,与乌陵思谋议相见之地,思谋欲至凤州相见。范之宁道:“宣谕已过二里,二里在和尚原之北。”议不成而罢。
两日后,乌陵思谋以文书送郑刚中,言道:“奉大金都元帅府指挥,可计会江南差来官,从长相度交割,今欲自凤州分界。”
郑刚中回文道:“本来得指挥,只是商议,仍须取旨,并无交割之文。交割与商议,事理不同,未审今于何处分界?”
乌陵思谋回牒说道:“陕西地界,即未指挥,须先商议,即无便交割之理。何处分界,亦候相见时计议。”
至是郑刚中,李观,与金国乌陵思谋、孟某相见,置酒于百家村。
酒席间,乌陵思谋首先说道:“阶、成、祐、凤、商、秦六州当划分金国。”郑刚中与论久之,力争不从。
思谋道:“阶、成、祐、凤倘未见还,当先还我商、秦二州,须以大散关为界。”
郑刚中道:“愿示你国公文,我当奏取圣旨,才能交割。”
思谋拿出檄文,说道:“公文在此,宋使可速速交割地界。”
郑刚中又不从,言道:“朝廷旨意未下,吾不敢独断此事。”
思谋皱眉道:“两国讲和,你宋人不退和尚原兵马,意欲何为?”
郑刚中道:“若割地之旨诘朝下达,兵至晚间便退。”
乌陵思谋呵呵笑道:“既然赵构旨意迟早送来,我先遣人于大散关立界堠,也未尝不可。”
郑刚中、李观不从,喝道:“割国界乃大事,而非强盗分赃,怎可仓促而为?”与乌陵思谋不欢而散,各自上马而去。
李观回告胡世将。胡世将于是向朝廷具奏:“臣窃观和尚原系商、秦州险地之要,并系川蜀紧要门户,若为金人所占,委有利害。前已具奏,未准回降指挥,宜检会详酌,速降处分。撒离喝等前年冬领军马五万攻打和尚原,本司遣兵捍御,撒离喝为见有备,不敢入险,复回长安。去年春,折合万众侵略商州地名洪门、芍药等处,本司遣兵击退。去年冬,撒离喝欲复秦州,本司遣兵捍御,撒离喝相视秦州高险,城守严备,重兵在后,不敢进攻而退。可见和尚原、秦、商州三处,金人屡欲窥伺,终不得志。正系控扼川口必守之地,若为金人所占,利害至重,望赐详酌。”辛卯,胡世将奉诏,令与郑刚中照吴玠、刘豫所管地界分画。
胡世将乃言:“秦州本来不属吴玠地分,合自秦州南以吴玠本管界至分画;商州本不属吴玠所管地分,合自商州南以吴玠本管界至分画;和尚原、方山原两处,昨自建炎四年系吴玠创立山寨,原本不是刘豫所管地界,今来应该保守;已发文书与郑刚中,照应分画去讫。和尚原系川蜀紧要门户,比之秦、商二州,所系利害尤重,臣已屡具论奏,请赐速降处分。”疏入,朝廷诏:“胡世将具两奏,不同因依。”时金人必欲得和尚原,故有是命。
何铸、曹勋奉使行到二月,才至金国都城,适逢金主完颜亶二十四岁,喜得皇子,乃告庙,大赦天下。皇子出生于天开殿,金主遣人告知太皇太后,五日后取名完颜济安,立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