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荀彧周瑜争邀请(1/2)
“——袁将军好大的面子,竟能让郑玄先生百忙之中地抽出空来,去单独地教导两名稚子?……就算两名稚子具备奇才资质,袁将军也不能这般做罢?
这不是捧杀两位稚子么?”这时,周瑜突兀地出声,打破了沉寂,“公瑾好生羡慕,得知郑玄先生授业邺城,真想亲自地求访拜学,但怕郑玄先生太忙,不知荀先生可否替公瑾引见呢?”
周瑜一席话,立即点醒了诸葛玄:有理,有理!郑玄先生门下弟子众多,不说几万,几千也是有的,若要每天授课几千,哪里轮得到他家的亮儿?
若由冀州牧袁绍亲自地举荐,岂不是给亮儿开了后门,更让亮儿站到了风尖浪口?——到时,人人都知亮儿是冀州牧袁绍所荐,他若学得好了,倒也罢了,如若学不好……
打个哆嗦,诸葛玄额头渗出几滴冷汗,心道:那亮儿可就真成了笑柄,要被嘲笑一辈子——虽说诸葛玄对自家侄儿很有自信,但也怕侄儿万一没学好……
想到这里,诸葛玄又生出几分拒意,委婉道:“此事太过突然,请容老朽考虑几日。”
眼底闪过一抹失望,荀彧亦松口道:“如此,在太守未给彧答复之前,彧能厚颜地暂住几日么?”
“应该的,应该的。”诸葛玄忙不迭地应下。
于是,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不了了之。
诸葛亮却清醒地意识到:周瑜……似乎并不愿意让他北上?
为甚么?
兀自地撇了撇嘴,诸葛亮有些郁闷。
幸在叔父的帮助下,诸葛谨好不容易地摆脱了荀彧的纠缠,刚刚松了一口气,又见自家弟弟一副烦恼的模样,便关心地问道:“亮儿,你怎么了?”
诸葛亮沉默片刻,难得道:“你们说来说去,却没问过亮儿的意见——说到底儿,人小就是吃亏!”
愣了一愣,诸葛瑾顺势道:“亮儿,依你之见,你想……?”
“亮儿太小,上有叔父、兄长和姐姐们的教导,下有弟弟的指手画脚,哪敢甚么立场自己作主?”诸葛亮半开玩笑地说,“亮儿没甚么想法,只希望能陪伴叔父、兄长、弟弟和姐姐们的身边,还请你们莫恼亮儿愚笨……叔父贵为一方太守,难道还担心自个儿教不来亮儿?——亮儿只怕叔父抽不出空来教亮儿!”
想了一想,诸葛亮故作姿态,补充了一句,高傲道:“亮儿只想学些有用的东西……郑玄先生名气虽大,却远不是亮儿所能攀登上的——亮儿也不想做名儒,只希望能像叔父一般,造福百姓即可!”
这句话只差没直白地表明诸葛亮他很无视郑玄,甚至不在乎他得罪名儒大师会有甚么恶劣影响——他所期望的是叔父能教他一些有用的东西……毕竟知识是死的,实践才是真理!
学那么多礼法之类有何用处?
君不见乱世之中,拳头远比说教实用多了!
并且……
诸葛亮悄悄地瞟了一瞟荀彧,但见荀彧抿了抿嘴,似有不快。
不快就对了!
诸葛亮才不承认他是故意的!
再瞧周瑜,却是似笑非笑。
心头一跳,诸葛亮连忙地扭过头去看诸葛瑾。
诸葛瑾脸色都青了。
“叔父!荀先生!公瑾……”诸葛瑾欲言又止,又狠狠地瞪了一瞪诸葛亮,“亮儿他还不懂事——”
“公瑾明白。”周瑜十分上道,“子瑜放心,公瑾不会乱说……对罢,荀先生?”
话锋一转,周瑜转向荀彧。
荀彧略有不满,却轻轻地点了点头。
之后,小宴结束,众人各自地歇息。
随后的日子里,诸葛亮尽量地选择深居简出,尽力地避开了荀彧或周瑜的时不时地探访。
后来,荀彧和周瑜因有事要处理而来得少了……诸葛亮的生活终又恢复到了以往的平静。
但也仅限于叔父府邸未走水的前一天。
伸个懒腰,诸葛亮宅在卧居第九天,终于决定出屋散一散心。
都怪荀彧和周瑜:要不是他们头三天来访得太过频繁,也不至于诸葛亮躲人躲到不想出门……乖乖地窝在卧居好几天,直至荀彧和周瑜再也没有拜访,诸葛亮才不得不松了一口气。
遗憾的是,诸葛亮仍是低估了荀彧和周瑜的毅力。
这天,诸葛亮甫一踏出屋去,就见对面的荀彧和周瑜好巧不巧地,也从各自的卧居里走了出来!
一时之间,三人大眼瞪小眼,气氛格外沉寂。
诸葛亮暗暗地叫苦,此刻再想返回屋里,委实太不礼貌了一些……嘴角挂起一抹笑容,诸葛亮上前一步,朝荀彧和周瑜依次地行了行礼,说道:“见过荀先生,见过周先生。”
荀彧倒也罢了,虚长诸葛亮十来岁,倒也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