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三百一十章 荐贤自代(1/2)

  范雎不知不觉地已被吸入蔡泽的思路中。

  果然在考虑自己的下场,听他一问,不禁脱口而出:

  “当然是上策!”

  蔡泽紧紧跟进:

  “但是,您在秦国建的功绩,比这几位高吗?”

  范雎沉吟片刻:

  “不敢相比。”

  蔡泽很不客气:

  “恕在下直言,您岂止不能相比,而且在决策上还有重大失误!

  阻止白起乘胜攻打邯郸的原因很复杂。

  但这个建议是您提出的,到某种情况时,有人会让您承担坐失灭赵良机的责任;

  二战邯郸之败,您更不可推卸。

  尤其是对王稽、郑安平在防御信陵君中的失误,您犯的不仅是错而是‘罪’!

  虽然秦王对您情深谊厚,不予追究,但他年事已高,您又久居相位,难免结怨于人。

  一旦山陵崩,商君之鉴不可不虑也!

  以上述诸人之功绩尚且不能免祸,您又怎可自以为稳如泰山?

  翠鸪犀象总是远远地躲着人,为什么最终还是丢掉性命?

  只因摆脱不了食饵的诱惑;

  智伯、苏秦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足以保护自己,却仍丧身者,也是因为贪利无厌。

  想当年您徒步见秦王,知遇于永巷。

  您一语而驱穰侯、逐四贵,使权力得专集于王手。

  如今位居丞相,富贵已极,且仇已报、德已尝,就应该说是‘功成名就’了。

  如果仍然贪恋权势,知进而不知退,即使能够灭六国,达到功德圆满,然后呢?

  请再恕我直言,‘功高震主’,不正是您自己提出来的,用以扳倒白起的理论依据吗?

  到那时,这个罪名也完全适合您!

  ‘激流勇退’非老生常谈,实在是用血泪凝成的至理名言啊!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所谓‘聪明’在于能见微知机。

  秦王对您并不是毫无怨怒。

  只从‘已知郑安平之冤,却不为他以国礼重葬,使他至今仍蒙叛逃之名’就可以看出。

  是大王同您的感情太深厚了,所以总有不忍之心,您也就更应该在此时退下来。”

  范雎叹口气:

  “我也非恋栈豆而不舍,只是几次辞职,大王不准,奈何!”

  蔡泽点点头:

  “大王之不准,也非全因感情,大概他在满朝中,还找不出能比您让他更相信的人。”

  范雎大吃一惊:

  “此乃大王与我在无人时的密语,他都能猜出,可知其才非我能及!”

  因此才衷心钦佩:

  “我意已决,但如何回头是岸,还望指点迷津。”

  蔡泽笑笑:

  “您可以走一步商君等人没走过的棋,荐贤自代。

  现在大王对您宠信未衰,对您推荐的人一定能够重用;

  被推荐的人做出贡献,仍然是您的功劳。

  他若得掌权柄,感念您的推荐之恩,也会处处保护您。

  使您虽不在相位却仍能保持着在位的势利。

  如此,您名为辞官,实是卸套。

  自己轻轻松松地享受安乐,子子孙孙也可长袭应侯的爵禄。

  这才是‘身名俱全’的上策。”

  “荐贤自代!”

  范雎点点头:

  “的确是为自己安排退路的良策,蔡先生,这可是您为官场进退做的一个重大发明。

  如此吾无忧矣,仅从命!”

  马上让侍从摆酒与蔡泽畅饮到深夜,他的“病”果然被治好了。

  次日范雎就上朝奏报秦王:

  “臣有一位从燕国来的客人蔡泽,虽然其貌不扬,却有扶佐帝王之才。

  臣阅人多矣,能与其比者,凤毛麟角,其通时变达,足以委秦国之政。

  臣不及其万一,不敢蔽贤,特荐于大王。”

  果然,秦昭王对范雎的推荐相当重视,很快便召见蔡泽询问兼并六国之计。

  蔡泽早就胸有成竹:

  “应侯所定的‘远交近攻,逐个击破’是并六国、合天下的根本大计,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下去。”

  秦昭王最信服的就是范雎。

  听蔡泽非常肯定‘远交近攻’心里高兴,对蔡泽的好感也就多了:

  “那蔡先生您看,经过邯郸之战后,我们又该交哪国、攻哪国?”

  蔡泽不慌不忙地磕了个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操纵天下,也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废嘟尘时人如泉涌遗梦明天无善惟恶我在海贼搞娱乐铠甲勇士刑天之乔欢万首佛二十不惑之全能天才开局一个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