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记梦簿
“听说,逍遥山逍遥门有一百年难遇的天才下山了。”距离逍遥山两里地的一处茶摊有位刘半仙,布条蒙眼,道袍满是补丁。
“这算什么消息?”
“这逍遥山上不就是有一座破败的道观嘛,有什么好说的。”
“看你这样子,怕是没钱来骗大伙的吧。”
“切——”
聚集起来的群众一哄而散。
山间石路,一人一狗。一位少年,怀里还抱着一只小黄狗,背上有一剑。
“大黄,我们出来有些时日了,怎么还没到宁云县?”少年揉着大黄的脑袋道。
“汪汪~”
“罢了,随缘吧,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歇脚。”
少年路过竹林时,随手拾起地上的枝叶,插在了发髻上。
此时,正是大黄撒欢的好时机。
大黄一个弹跳落地,小腿蹬蹬,跑远了。
“诶——大黄,你等等我啊!”
“大黄,你慢点!”少年实在跑不动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抬头一看,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三个字,“宁云县!”
大黄慢悠悠地回到少年身边,咬了咬他的裤腿。
“知道你饿了,我也饿。”
原来已是黄昏之时了,你还挺能跑的,不,是我们还挺能跑。
“走了,找地方去吃饭。”少年招手,大黄麻溜地跟上。
少年行至一家客栈门前,读出了客栈名:“福来客栈。”他心想:福来、福来,说我是“福”呢,甚好甚好。
“这位客官,请问打尖还是住店?”
“先要吃食吧,一碗素面。”少年说,“那个,大哥你们这儿有没有吃剩的骨头。”
“啊?”小二没听说过点菜要剩骨头的。
“汪~汪~汪~”大黄适时出声。
小二明白了:“有有有,原来是这位小客人要。您稍等,我去取。”
“对了,这骨头要钱吗?”
“不要钱不要钱,素面2文钱。”
少年从腰间的荷包里掏出2个铜板放在桌上,大黄乖巧的坐在旁边等着饭来。
宁云县的正街上,龙小小和刘家小姐刘妙淳逛街聊天。
“龙二姑娘,那季公子真如你所说?好玩不思学,还曾说过‘对女子无感’‘不喜欢和女孩子接触’的话?”
在赏菊宴时,龙二姑娘代表彩衣阁送来了新衣。刘妙淳也知龙家兄妹与季秋水走得近,便想多了解一番,却不曾想听到了这些话。
也不排除龙二姑娘故意这般说辞,若是真,那便是助我,可若是假,那又是为何?难道龙二姑娘中意季公子?
她这些天多方打听,那季公子确实如龙二姑娘所说的“不思学”,但心想着惩奸除恶、为民除害,这是好的。莫不是这季公子身体有什么问题?
刘妙淳被自己的猜想惊到,停住了脚步。
“刘姐姐,你怎么了?”龙小小不明所以,看见了福来客栈,这间店的吃食倒是不错,“我们进去吃点东西吧。”
“好,可以。”刘妙淳点头。
正在嗦面的少年瞬间闻到一股清雅的桂花香。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少年不禁回忆起曾读过的诗。
龙小小和刘妙淳点了两道菜,一道是桂花糕、另一道是福禄菜心卷。
少年的眼皮开始打架,片刻后他犹如小鸡啄米。
“嘻嘻。”龙小小本想忍俊不禁,奈何实在忍不住,开口叫醒少年:“这位少侠,入夜秋凉,可别着了风寒。”
少年浑身一震,醒了过来:“多谢姑娘提醒。”
“小二大哥,住店。”少年找出了十个铜板放在桌面上,“你们最便宜的房间多少钱?”
小二再打量了一下少年,思考一番说:“柴房,我先给老板说说,这些钱应该可以住五日。”
“可以了,我带你过去。”小二领着少年往后院走,“你叫我乔三吧,小二大哥听着不太顺耳。”
“好的,乔三哥,在下沈长天,多谢照顾。”
“这出门在外,能帮则帮,从前若不是老板收留我呀,我也早就饿死街头了。”
乔三知晓沈长天有难处,他进来时显然是长途跋涉的模样,少年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却只要一碗素面饱腹。那衣衫也不知道穿了多少日,许多地方都沾染了灰尘和泥土。
比起逍遥山上那座四面漏风的房子,这个柴房也显得格外暖和了。沈长天将棉被裹成蚕蛹似的后瞬间入睡,大黄也靠在门边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