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殇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

春日的茶珑寨花香四溢,山田相间,树荫成林,住在山坳里的陈家,共有三子二女。

陈家大儿·陈启舟,在15岁时便参军。

二儿·陈德留家服侍陈父陈母。

三女·陈凤兰已早早嫁人,现育有一女。

四儿·陈俞青年时在岳云中学求学,后北上入BJ师范大学理预科,在那里遇到进步青年周时卿、刘辉等人,牺牲时年仅23岁。

五女·陈梨幼时机灵,常喂养家中耕牛,服侍卧床的母亲,青年后便到后山采茶。

陈梨出生时,家门口的淡客①开的雪白,陈父便用其给新生孩儿取名,乳名唤作梨花。

陈父日忙,春种稻秋收稻,平时会外出给城中的杜老爷家做长工常不在家。

日常家中便只有陈母、陈德、陈梨三人留家。

茶珑寨的后山有大片茶树,城中的杜老爷雇人看管茶园,而陈母是茶园女佣,因雨天上山采茶脚滑滚落到田坎上,将腿摔断,至此便只能卧床。

茶珑寨的人世代男子种茶,女子采茶,其烘茶技法也已娴熟高效,主要茶品名为“玲珑茶”②。

“玲珑茶”外形条索紧细,状如环钩,色泽绿润,银毫披露;香气持久;汤色清亮,滋味浓醇。饮后甘爽清凉,余味无穷,一经品尝,无不交口赞美,该茶形如环钩,奇曲玲珑,又产于茶珑寨,故有“玲珑茶”之称。

因陈母卧床,家中烹饪,清扫屋洁之事皆是陈梨来做,幼时踩着矮木凳在爨(cuàn)山灶③上火煮饭,割草养牛,操持家中事宜。

陈梨未去过学堂,并不识字,二哥陈德上过见年学,略识得些写字,在闲暇时常缠二哥学字,初学时练的字极其丑陋,字形东摇西摆,不成章法,后勤学几年也有所得。

秋日,茶珑寨的青年女子上山采秋茶,茶园中常传出清脆悦耳的唱曲之音: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青山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

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而壮年男子肩挑竹筐向山下赶时,也会对唱几句: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青山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

一曲终了,筐中已装满茶尖,清香扑鼻…

山中嗅着茶花的清淡之香,听着清脆悦耳的美妙之音,望着枫林尽染的自然之景,心悦至极。

山上茶叶飘香,山下稻谷已熟,每年稻谷成熟之时,陈父都会归家收谷,这也是一家人短暂的相处时光。

兄妹俩已早早在村路口等待父亲,当驼背低头的父亲出现时,陈梨便一下涌出了泪,忙上前软软的喊了声:“爹~”。

陈梨出生后不久陈父便去杜老爷家做长工,两人相见次数不过尔尔,此时得以相见父女皆喜极而泣。

到家中陈母见陈父已驼下的背,心中苦涩,直抱着陈父哭泣着说:“要是还能走,何苦入杜府”。

陈父入杜府8年见人低头弯腰,这背便驼了,再直不起来,此刻见妻子儿女围在身边,便也欣慰了。

稻田中,陈父与陈德两人先后面拿镰刀割下稻子,将割下来的稻子全部扎成小捆,并用双手掐住其尾部,放入斛④中,再双手用力使稻穗与斛壁进行充分的撞击,这样稻穗内的稻壳便可以与稻粒脱粒,全部进入到斛之内,被完整的收割下来。

陈德将稻粒装入麻袋中,把袋口系上细布条打上结,再将麻袋用粗布绳系在扁担头部两端,便挑在肩上走回家。

陈父打算留些稻粒自用,其余的便让陈德挑到城里去卖。两人商量一起去城里,陈父去杜府做工,陈德卖完稻粒便归家。

陈梨在父亲的行李包裹中放了盏“玲珑茶”,想着让父亲疲倦思家时便饮茶,即使身在外乡,也会记得家乡的味道,也可睹物思人,魂归故乡。

陈梨在村路口送别父亲和二哥,看见父亲驼下的背却仍然健朗的步伐,心中的酸楚便极数倾泻而出,久久不愿离去,瞧不着父亲的背影便跳到石头上踮起脚伸出头去张望,直到背影变化为一个小点,才垂下头,但眼中的泪水却是停不下。

春去秋来,循环往复,陈梨已长成大姑娘,便如茶珑寨诸多女子一样,去后山采茶贴补家用。

如今陈梨也会唱那采茶歌,便时不时在采茶时唱几句,宛如黄莺报喜,常引得路人驻足。

杜四是茶园监顾,此人阴险狡诈,贪恋女色。时常在众女子采茶时便坐在竹藤编椅上,将目光放在女子身上,一会点点头,一会又摇摇头,时不时还会淫笑出声。

这日陈梨去找同是采茶女的小北邀其一起去后山采茶,但小北家门锁紧闭,像是无人在家,便试探的喊了几声小北,过了会儿小北的娘才开门出来,告知小北日后不去采茶,不要来叫了。

陈梨虽不解为何突然不采茶了,但没多想便走了,只以为是小北要嫁人不便在外露面。

后来几年陈父患麻风病去了,陈母随后也去了,陈德成亲生子,而陈梨一直采茶等着心上人来娶自己。

序号解释

①淡客:梨花

②玲珑茶:本名桂东玲珑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为今HUN省CZ市桂东县,作者引用其名其状。

③爨(cuàn)山灶:烧火做饭的土灶。

④斛:用于水稻脱粒的工具,形状为四四方方的大木箱子,木箱子呈上宽下窄的梯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