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十里香
温知宜离开夷陵监察寮后,并未返回江南,而是进了当地的一座茶楼。
魏凌正坐在茶楼的大堂里喝茶,还点了一堆小食,见温知宜回来了,高兴地唤道:“师姐,你回来啦!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嗯,都处理好了。肚子饿了?还要再吃点吗?”
“不了,我已经吃饱了。师姐要不要点几个菜,你都还没吃呢。”
温知宜摇摇头道:“我不饿。我打听清楚了,魏叔和魏姨生前最后出现的地方是若水村,离这儿有点远,我们早点出发。”
“好。”
魏凌飞快地收拾好东西,心里也迫切了几分。本来他以为此生无望再见爹娘,可前些日子师姐突然对他说有了爹娘的消息,还答应带他来夷陵,他又惊又喜,还有些忐忑。心里就像打翻了的酱料碟子,五味杂陈。
若水村是个极为偏僻的村子,又靠近乱葬岗,故而少有外人到访。当温知宜带着魏凌行至村口时,立即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不过温知宜并不在意,而是带着魏凌直奔村长家。待他们走到村长家时,只见一位老婆婆正在院中择菜。
“请问村长在家吗?”温知宜隔着篱笆问道。
“在的,老头子有人找。”老婆婆扯开嗓门大喊道。
“来了,来了,谁啊?”屋内有人应答,不多时走出一位精瘦干练的老人。
老人请温知宜和魏凌进屋,但是他并不认识二人,且看对方穿着华丽,应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便疑惑地问道:“两位找小老儿有什么事啊?”
“老伯,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我派人到此打探消息。您不是说若见不到仙师的亲友就不告知实情吗?这是那两位仙师的孩子,特地来此寻他父母的。您看,他长得是不是和您口中的仙师很相似。”温知宜把魏凌推到村长面前,好让他仔细瞧瞧。
村长仔细地上下打量魏凌,随即道:“像,真像。我可算把人等到了,两位先坐,我去拿东西。”
没一会儿村长拿着一个铁皮盒子出来了。他将铁皮盒子递给魏凌道:“这是两位恩人留下的,想来就是留给小公子的。”
魏凌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乾坤袋。魏凌记得这是他娘亲常常挂在腰间的一个袋子,那时他不知道这是何物,只觉得袋子神奇有趣还向娘亲讨要过。想到这里,他不禁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温知宜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地安慰着他。等魏凌情绪缓和些,温知宜才问道:“老伯,可否给我们讲一讲两位前辈的事情?”
“这个说来话长。”村长长叹一声,将故事娓娓道来。
当年附近的村子一夜之间被血洗,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村长四处求助无门,只好跑到夷陵城中碰运气,恰巧遇到当时在夷陵落脚的魏枫夫妇。两人在了解了事情始末后决定帮忙。等他们回客栈安顿好后,随村长回村。夜里,他们细心嘱咐村民们躲在家中,无论听到什么声响都不要外出。村民们很听话地在屋里躲了一晚,第二日出门时却未见到魏枫夫妇二人。直到两天后,魏夫人才背着浑身浴血的魏枫回到村子里。虽然村长立刻为二人请了大夫,但最后二人还是不治身亡。临终前,魏夫人把袋子交给村长,嘱托他交给一个人,可惜话还未说完就去了。
“这个袋子我一直好好保存着,就盼着有一天两位恩人要找的人能来到这里。可是我年纪大了,我就怕人还没来我自己先走了。不过,还好,我终是等到了。”村长感慨道。
“谢谢您。那我爹娘……”魏凌吸了吸鼻子,说话有些哽咽。
“我们感谢恩人大恩,集资给恩人买了棺材修了墓,这些年也一直有祭拜。我带你们去。”
村长带魏凌和温知宜来到魏枫夫妇二人的墓前,因为不知二人姓名,故而墓碑上只写着“恩公之墓”。见到父母的坟墓,魏凌再也忍不住了,眼泪簌簌而下。噗的一声,魏凌重重跪下,磕头喊道:“不孝子魏凌拜上。”
温知宜亦在他身边跪下,三叩首道:“侄女温知宜随弟弟魏凌拜过。”
温知宜陪魏凌跪了一会儿便离开了,她看得出魏凌有很多话想对双亲说。
魏凌轻轻地抚过墓碑,哭道:“呜,阿爹阿娘,我好想你们啊。你们走了之后的每一天阿凌都在想你们,很想很想。阿凌也去找你们了,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我现在住在江南温氏,温叔叔对我很好,师姐也对我很好……”
魏凌絮絮叨叨地讲了一大堆,恨不得把这几年未对父母说过的话全都补上。
温知宜跟着村长回到村长家,并送上谢礼,同时也准备了一些银钱,告知村长他们恩人的姓名,希望村长帮忙换一块墓碑,修一修坟墓。
等所有事情处理完了,温知宜带着魏婴回江南。回到莲坞时,天色已晚,正巧赶上晚膳。还好顾潇冉这几日出去夜猎了,不然两人少不了要挨骂。
饭桌上,温念深对自家姐姐出门只带魏凌不带自己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温知宜点了点他的额头,道:“你啊,就想着玩。我和阿凌可是出门办正事的。”随后她将魏枫夫妇的英雄事迹一一道来。
温思则听完,不禁感慨道:“他们二人,一心为民,我自愧不如。阿深,阿凌,还记得温家的家训吗?”
“当然,温家的家训是‘向心而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温念深抢答道。
“对,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你们明知做不到还偏要去做,而是要你们做事不论结果如何,但求问心无愧。没想到魏枫离开温家后,所行所做,仍与之契合。倒是我自己,这些年行事多有错意,实在有愧于温家家训。所以,今后你们不论碰到什么事,都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明白了吗?”
“明白了。”两人齐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