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一穷二白当村长

行吧。

沈军现在对这个老头的脾性也有了一些了解。

古板、还不好接触。

在程得禾尖锐而急促的口哨声中,全村的劳动力匆匆忙忙集中到队屋前。

沈军还未靠近,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甜香味道。

晒场上的烤炉里已经升上火了,并且第一炉烤红薯已经新鲜出炉。

张大牛比自己想像的还要负责任一些。

“怎样?”沈军晃过去随手抓了一个就扒皮往嘴里塞。

这年头缺乏油水,身体一点都不抗饿。

明明昨晚吃了一顿饱饭,但现在他又感觉肚子饿成了无底洞。

嘶哈嘶哈三两下一个烤红薯下肚,这才缓了点劲儿。

但张大牛等兄弟这第一炉出品,属实与他脑海中能卖钱的烤红薯还有些差距。

两只拳头大的一个烤红薯,一边烤得焦黑,一边却还有些生硬。

“火候,这火候还需要练练。”张大牛此时正在摆弄一杆杆秤,头也没抬地回道。

也不知道他今早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头发上顶着白蒙蒙的露水,脸上沾了好几处灶灰。

“是我想得简单了,这比我们平常做好了饭,灶洞里塞一个煨闷出来自己吃的要麻烦得多。”

“咱这称秤的技术也还不行,真得练!”

除了他之外,围着烤炉忙活的还有钱柱子、周兵、陆方平、程新和沈国。

这正是张大牛昨晚紧急调配出来的烤红薯班底。

“不对不对,五斤三两,一毛二一斤的单价,得收六角四分了,四舍五入呢!”

只有一个烤炉,周兵和程新正忙着翻动第二炉,陆方平、钱柱子和沈国三人则在练习算帐。

看来第一炉的失败品并没有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沈军便没有再出声打断他们,转头看向正站在高台上分派活计的程得禾。

富贵村田地少,需要干的活也少。

还没有入冬,村里便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数亩田地需要栽种油菜了,今天早的活计分派也特别简短。

沈军手里的第二个烤红薯还没有吃完,队伍就解散了,一队青壮拿着扁担箩筐或是推着独轮车跟着程得禾去公社粮站,一队男女拿着铲子水桶去种油菜。

现场还留了一队女同志笑嘻嘻的朝沈军走过来。

“村长,这越冬的韭菜到底要咋种啊?”领头的是村里三位干部之一的妇女队长王菊香。

沈军一看这阵仗,就知道程得禾对他的大棚韭菜仍然没有什么信心。

这支队伍中不是年纪老的,就是年纪小的,还清一色的娘子军,都干不了力气活。

不过,种菜讲究精耕细作,是个细致工夫,这些人也足够了。

“菊香婶子带队啊!那我就放心了。”沈军同样呵呵笑着,跟着一起来到了苗床地。

油菜苗育种地比较讲究,不仅需要肥沃,还得土质疏松。

已经一筷子长的秧苗全都长在村民自制的有机火土肥上。

此时秧苗已经种得七七八八了,一大片一大片都是裸露着的火土肥。

这个有机土壤跟韭菜的生长环境已经十分接近了。

只需要再翻整一下,起好地垄就行。

韭菜喜湿润,但又不能水分过多,不然容易引起根腐病而烂根死苗。

特别是要经历寒冬早春的越冬韭菜,地温低土壤中的水分更不易散发。

沈军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

村里没有塑料膜,他的大棚其实很粗简。除了翻地的,还必须分一支人手去编织草席子,用来做保温用。

正因为这样,头茬韭菜他只敢算亩产千斤的产量,而且在保温性能好的大棚中,一个月半就能收获的头茬韭菜,他也预留了两个多月时间,只要收获能赶上过年上市就好。

本来被程得禾分派过来的,都是有着丰富种菜园经验的好手,但一众人听沈军的要求,全都目瞪口呆,这还是种菜吗?

这越冬大棚韭菜的种法,完全刷新了她们的认知。

但看着沈军说得有板有眼的,又不明觉厉,也挺配合的干了起来。

这时候的村民,对待分派的活计,还带着多年延续下来的本能的服从性。

但要说真的对沈军昨晚在会上所说的话,百分百信任的,其实也没有几个。

特别是看张大牛等人一大清早的就在那里折腾烤红薯,大都抱着看好戏的态度。

别说烤红薯这样常见的粗贱食物到底会不会有人买,就光看看沈军选用的那几个人,他们通通摇头。

全都是一群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人,平日里吊儿郎当个个人憎狗嫌。

村长竟然把重任交给他们!

哼。

不管是好奇想加入烤红薯阵营的,还是不看好根本没动过心思的,此时都在议论纷纷。

无一例外,全都是不看好!

沈军又何尝不是心里打鼓。

能不能顺利的打响上任的第一枪,他也是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卖烤红薯上。

将归整韭菜地的活计安排下去之后,他就急忙回到了队屋。

“大军哥,快来尝尝,这回怎么样了!”

张大牛远远的看到沈军过来,就直接从烤炉上层拿了一个煨着的烤红薯出来。

从外观上来看,不焦不糊,还烤出了甜汁,香味儿四溢。

扒开皮一口咬下去,入口细软甜糯,是那个味儿了!

“不错不错!”

虽然纤维有些粗,但胜在个头大,既解馋也饱腹。

口感确实远不够后世的烟薯好吃,可放在眼下,却也是不错的吃食。

看来这大半天,张大牛他们在火候上还是练出来了。

“咱们明天一早就上县城去!”沈军其实内心比他们更着急。

沈军的认可算是给了张大牛等人吃下了定心丸。

个个顶着一脸灶灰,却笑得相当满足。

这几个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人肯定的年轻人,这回顶着众人的轻视,也全都卯足了劲儿的。

沈军让人给东丰村的江海洋捎信,自己则回到队部率先拿出公章来,哐哐就是一通乱盖,率先开出了一小叠介绍信来。

这年月出趟门可不容易,出门在外没有介绍信简直寸步难行。

这也正是促使沈军接受当村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介绍信,还有一样最重的东西必须带,那就是粮票。

城市的口粮哪怕到了八十年代,仍然紧张,每个人口都是定量分配。

不过这玩意儿在农村并不常用,每个村也就交公粮的时候会给村干部配一些。

富贵村一直没有完备的领导班子,更没有需要出差公干的村干部,零星几张粮票全胡乱的塞在一个抽屉里。

沈军正在费劲扒拉的找,就听到外面有人吆喝。

“大军哥,咱们有粮吃了,粮食真的拉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