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一穷二白当村长
老曾头当即就从家里拿出纸笔,沈军当场拟定了一份租赁合同出来,并且邀请那位邻居做为见证人。
沈军签下的是自己的名字,曾大爷随后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曾玉典,而见证人邻居则叫张顺。
签下合同先付了一个月的租金,这事就定下来了。
眼看着日头偏西,心下大定的沈军和沈国立马告辞。
他们俩这一路又是找招待所,又是打架租房的,花费的时间有点多,也不知道张大牛他们那边怎么样了。
好在解决了吃住的大问题。
“早知道能租到房子住,刚才就不去定招待所了,住一晚就得花三块钱呢!”
沈国则还在肉痛。
“哈……谁知道咱们的运气这么好呢?不过进了城住一宿招待所见见世面不也挺好?”
沈军揶揄的望着他,“不去招待所你能见到世上还有那么漂亮的姑娘?”
“也是。”
沈军就想欣赏下这年代纯情男生的腼腆样子,却没料到沈国的脸皮还挺厚。
两人有说有笑的往回赶,还是老地方,果然已经围上人了。
钱柱子、程新他们也早就回来了。
这会儿还没到下班时间,又有了之前的经验,五个人配合得有条不紊,生意已经做得像模像样了。
“大军哥,你们怎么才回来?都去哪里了?”
看到沈军,张大牛微不可见的松了口气。
这一天的冲击对他来说太大了。
坐上了拖拉机,出了村第一次进了城、赚了钱,还吃上了国营饭店!
无论其中的哪一样,对他来说都是破天荒的事,而今天这些全都堆在了一起。
激动、兴奋。
但随着日头西斜天色将晚,站在全然陌生的地方,心情又再次忐忑起来。
到底这是人生地不熟的城里啊。
看到沈军,他才再次感觉到主心骨又重新回来了。
其他人的心情也差不多,面对客人说话也多了几句。
“去了招待所,把咱们今晚落脚的地方敲定了,还租了个地方,从明天起咱们就真正在城里有了落脚地。”
客人越来越多,沈军只好一边说个大概一边上手帮忙。
就在沈家兄弟俩与大部队汇合之后,下班的人潮就已经汹涌而至了。
一个个听说晚上有住处了,想打听却已经没了时间,沈军只来得及投给兄弟们一个安心的眼神,就立马忙碌起来。
上午他们的烤红薯摊就摆在这里,傍晚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了。
不仅有上午没机会买的这会儿过来补数,甚至上下班走隔壁那条街的人也有听了同事工友介绍闻讯而来的。
晚上收工之后,一大包钱交到了沈军的手里。
富贵村进城卖烤红薯小分队第一天做生意,就卖出了一百三十二块零五分的骄人成绩!
只是国营饭店的红烧肉仍然没有买到,晚上的生意一直不断流,红薯实在来不及烤之后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收工。
要不是大家轮流吃饭,差点连素面都吃不上。
不过这点遗憾算不得什么,大家立马就被能住上纺织厂招待所而兴奋起来。
哪怕是七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狭小的房间里除了摆上三张床再无其他,上公共卫生间,想喝口水还需要拿热水瓶去开水房自己打。
但只那几十级被磨得放光的楼梯,就让这一群住茅草屋的年轻人两眼放光心情雀跃起来。
“楼房唉!”
一个个扶着扶梯左右张望,活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哪怕这一天接二连三,遭受的都是新事物的冲击,仍然令他们感叹不已。
回到房间之后,尽管个个都累得够呛,但仍兴奋得无法入睡。
感叹着今天的收获之丰,憧憬着搬进出租房之后美好生活的开始……
直到大街上都完全沉寂下来,房间里才慢慢安静。
沈军皱了一天的眉头,也终于慢慢舒张。
烤红薯的生意成了。
今天一天卖得的所有收入,那就是一千斤救命粮啊!
……
第二天,刚尝到甜头的小伙子们热情更加高涨,天还没亮就去了寄存烤炉的老曾头家小院。
赶在城市苏醒之前就把烤炉生了起来,炉温升高之后,依次放下生红薯去烤,工人们上班之前,街头便有烤红薯的甜香味道飘散出来。
上班要比下班赶,考虑到大家都掐着点赶上班时间,没功夫排队等,这回三个烤炉分别安置在了不同的路口。
方便那些匆匆忙忙出门还没有吃上早餐的人,买一个边走边啃,或者带到厂里吃。
有了昨天的经验,现在大家都已经是成熟的生意人了。
沈军帮着忙完早班高峰,就任由其他的人开始沿街叫卖,他回到了老曾头家的小院。
房子是租下来了,租金也交了,昨晚甚至还放了烤炉,但那间房屋还空荡荡的,不收拾住不了人。
他过去就是准备把房间先打扫一下,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几张床,收拾个晚上能睡觉的地方出来。
新家具肯定是不能想了,不仅需要花钱买,而且还需要工业票。沈军唯一能想到的地方就是废品收购站。
若是运气不好,就只能打个地铺了。
“小沈啊,你回来得正好,房子我已经打扫过了,家里有两张用不到的床,帮我一起弄过来。”
沈军一路盘算,不知不觉就到了小院,抬头就见到老曾头的老婆子许大娘正忙前忙后。
“那就多谢大娘了!我正想着去哪里弄床呢!”
老曾头老两口似乎是惊吓过度,反射弧有点长,直到今天才回过神的样子,对他们的租住非常热情。
沈军看了下,租给他们的那间屋不仅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修过了门锁。
老曾头一见到他就递过来一把全新未开封的锁头过来。
“自己家里存的,你们也不必去买了。”
曾家的旧床是实木的,虽然掉了油漆但还很结实,沈军将它们并排放在一起,又捡了些砖头回来铺上木板,干脆连成了一个大通铺。
铺上他们从村里带出来的行李,今晚睡觉的地方就安顿好了。
“小沈,家里还有些锅碗瓢盆,正好我跟老头子也用不了这么些,分一些给你们使吧。”许大娘从自家的厨房里又拿了一整套厨具过来。
一大摞十来个老釉碗、筷子、搪瓷大盆、一个半新不旧的煤炉,甚至还有一口大铁锅。
基本上没用沈军操什么心,一应用具全都齐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