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的脊梁

2001年秋,青云镇,大树村村委会,秋风吹打着孩子们的脸,阳光温柔地抚摸大地,就在这一片祥和之中,有一个角落起了争执。

“小子,你非要和我犟吗?”苗峰一把摘掉宋高的眼镜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苗峰不是本村的人,在大树村两里地以外的大苗沟,为人机警好斗,人送外号大猴子。几个本村的孩子见势不对,帮忙捡起眼镜,把二人分了开来。

“哼!”苗峰露出不屑之色。

“我现在打不过你,可你别得意,欺负我算啥,我要是眼睛不近视,非要和你争高低。”宋高拿起眼镜就走。

原来苗峰口头上和宋高发生了争执,宋高听不惯别人叫他四眼,两人一来二去,宋高口头上占了上风,不曾想苗峰倒也机警,一把夺过宋高的眼镜,刚才那一幕就发生了。

“那就等你翅膀硬了再找我较量吧,哈哈哈……”苗峰得意大笑。

宋高不再言语,扭头就朝家走去,走过庙滩的土坡穿过马路,看着一排排柳树错落在路两旁,宋高忧郁的心情舒缓了不少,远远地看到母亲,鼻头一酸落下泪来。

“妈,我被欺负了,他凭啥那样叫我,我戴眼镜有错吗?”宋高满眼泪水蹲下来抽泣。

“孩子,别哭,妈知道你伤心,孩子你记住,小聪明只能帮你一时不能帮你一世,要学会坚强,把眼泪藏起来,脊梁挺直喽,没有人欣赏你颓废的样子。”王艳放下箩筐三两步来到宋高身旁气喘吁吁说道。

“妈,你遇到不尊重你的人你怎样想?”宋高抬头看向王艳。

“嘴长在人家身上,学大度一点。”王艳满脸慈爱。

“走,上去给你做好吃的。”王艳露出鼓励的眼神。

“嗯,我帮你拿箩筐,这都装了啥,挺沉的。”宋高跑到箩筐前用手试了试重量。

“儿子懂事了呀,还是妈拿吧!你长大了再给妈帮忙。”王艳右手一把接过箩筐左手拉着宋高沿着土坡往家走去。

“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该懂事一点了。”宋高挺了挺脊背右手用力握着母亲的手。

“傻孩子,妈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洋芋擦擦,昨天你爸割了二斤猪肉,我回去给你做上,猪肉加洋芋擦擦特好吃。”王艳开心无比。

对于21世纪初华夏农村能吃到猪肉已经算很奢侈了,那时候人们普遍过得不是很富足,有肉吃很不错了。

“旺旺……”一道白影闪现声音逐渐变低。

王艳喜欢养狗,就收留了这只浑身雪白的小狗,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花花,花花这只狗很聪明,王艳没有用绳子拴,花花可以自由出入,遇到陌生人叫个不停,而且声音逐渐变大,如果是遇到自家主人回来,花花摇着尾巴示意性的旺旺两声,来到主人身旁蹭裤腿。

“花花,真懂事。”王艳露出和蔼的微笑。

“可不是吗?花花可通人性啦。”宋高满脸都是喜爱。

“豆角、西红柿、土豆……儿子把豆角抽一下筋,土豆去皮,西红柿摆在窗台上”王艳放下箩筐。

“好,遵命。”宋高提起箩筐就开始干活。

不多时,土豆就被刮得干干净净的,豆角也被抽了筋,用自家编制的簸箕把土豆和豆角放上,送到王艳面前,王艳此时正在灶火旁往锅里舀氺,扭头笑着点头。

“我把箩筐提回来。”宋高指了指院子。

“嗯,多余的土豆放瓮里”王艳叮嘱道。

“好的,忙完我去看会书。”宋高放下豆角和去皮的土豆就往外走。

拿起箩筐,把土豆倒进瓮里,盖上盖子,把西红柿整齐摆放到窗台上,把箩筐放到门口。

“我得好好学,给爸妈争口气。”宋高心中暗暗想道。

宋高家住的是陕北的窑洞,冬暖夏凉,对于当时的人们这相当于住进了如今的单元楼,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了。

宋高拿起一年级语文课本,翻开认真看了起来,时间总在悄然流逝,一股肉香味传入鼻子。

“真香。”宋高咽了咽唾沫。

“儿子,过来吃饭。”宋瑾揭开锅盖提起笼布把蒸好的洋芋擦擦倒进盆里。

宋瑾,宋高的父亲,一个老实本分的陕北汉子,脸红彤彤的,像是被一块旧红布渲染上了色,又是个急性子,生气起来更显得发红。

“爸,我知道了,马上就来。”宋高把书本放好走过两个窑洞中间的门洞。

在自家两个窑洞中间开了一个门洞,这样进出就更加方便了,不用走正门就可以到另一个窑洞,非常实用。

拿起碗筷,用铁铲把盆里的洋芋擦擦往碗里铲,热腾腾的洋芋擦擦配上刚做好的大肉片子,吃起来真不错。

“儿子,我听你妈说你被人欺负了,以后不要争一时之勇,你占了上风又能怎样,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人生路很长要学会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宋瑾严肃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吃饭就好好吃饭,那么严肃干嘛。”王艳瞪了自己男人一眼。

“哎,我是不想看着儿子走弯路。”宋瑾义正言辞道。

“好了好了,你们又在为我的事争吵了,爸妈,你们的儿子会思考,我都11岁了,已经长大了,赶紧吃啊!”宋高哭笑不得。

“吃吧,我说的话都有用,你记住。”宋瑾认真道。

一顿饭吃下来也变得没有滋味了,宋高脑子里都是父亲严厉的话语,觉得父亲说的也有道理,不应该为了一句话起了争执,从这件事上宋高体悟到凡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妈,你们都是为我好,你也别生气,爸就是不会表达,意思是好的,我是有所收获的。”宋高看着王艳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你爸这人啥都好,就是不会说话,为人好的话,到他嘴里就变味了。”王艳看到儿子想得开也很高兴。

生活就是这样,总能在磕磕绊绊中找到答案,不断的汲取我们需要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