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霸王别姬,满座衣冠泪满襟

秦绍翁老先生这一巴掌,不仅打懵了刚才还在他面前大言不惭放狠话的林沐言,更是连场上的观众、评委,以及后台的节目组和直播间里的观看直播的网友都打懵了!

“啪!”

这一声清脆的响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一般,根本不给众人任何反应的机会。

林沐言这番话不可谓不恶毒,说秦绍翁老先生之所以盯着自己骂,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节目挑错提建议,而是故意炒话题蹭自己的流量和热度赚钱。

赚养老钱、赚棺材本!

这很明显的就是在咒秦绍翁死!

只不过这不是秦绍翁怒而打他一耳光的主要原因。

在众人还在惊愕于林沐言被打之际,秦绍翁开口了,这声音不仅愤怒异常,且悲怆而苍凉。

“这一巴掌,不是打你节目如何!”

“这一巴掌,也不是打你表演怎样!”

“更不是,打你目无尊长!”

秦绍翁闭上眼睛,叹了口气,复又睁开眼睛,有些浑浊的眸子里绽放出一抹精光:“活了大半辈子,风风雨雨过来的,老头子我早就不在意那些金钱银两,什么前辈名节了。

今日之事,你们说我痴也好,说我狂也罢!

这些都不重要……”

这时,他再次看向林沐言,声音中却不再有怒意和冰冷,转而化为了古井不波的平静,不知是抑制住了自己对林沐言的愤怒,还是心境起了些许的变化。

“这一巴掌,打的是你说京戏要死!”

“这一巴掌,打的是你道国风要亡!”

“打的更是,你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辱成破烂玩意儿,骂成垃圾!”

“所以这一巴掌,打你不冤!”

秦绍翁一字一句地说着,语气却不似之前那般字字铿锵有力了,反而像是在说着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还有你说,没有年轻人会喜欢了京戏,喜欢国风文化,喜欢传统文化了……”

“不!”

“有!”

“你们在恶意消费着这些老祖宗的文化,甚至还借着什么让年轻人喜欢,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理由,来对其进行胡编乱造,更是逐渐西洋化。这不是所谓的中西结合,这是忘了本!”

“而有一些人,则是坚守着那一块小小的阵地……”

说到这,秦绍翁的声音忽然停下了。

他想到了曾经在那恭王府大戏楼,一个名为“庆春班”的戏班子在那里常驻,那个时候他得空也经常去那里拉几段京胡。

说起来,庆春班在当时,生意可是红火的非常。

没有别的原因,就单单是因为,这一个戏班子里,有两个角儿!

这要搁以前,一个角儿就能够养活一个戏班子了,更何况这庆春班里一下子还有两个。

梅派大青衣张钰鹤!

还有另一位,老生陈席儒!

两人不仅关系特别好,而且在舞台上更是一对默契十足的搭档,使得当时庆春班的名号,在整个京城都是极其有名的,每逢两位角儿登场,那台下的戏迷跟疯了似的,颇有当年四大名旦和四大须生的场面。

只不过这庆春班虽有两位角儿,但老生陈席儒却非常低调,即便戏迷观众们捧,可他却也多次明言,庆春班只有张钰鹤一角儿。

因此,久而久之,张钰鹤张老板的大名是越来越响,陈席儒这个名字,如果不是熟悉的老观众的话,旁人只会把他当做一个二路。

这其中的缘由,秦绍翁知道,因为陈席儒并不是庆春班的人,只是当初他带着小孙子来京城看病,一是为了赚个买药钱,二是这吃饭的手艺不能丢,这才应张钰鹤的邀请,加入了庆春班。

这也是为什么,陈席儒如此低调的原因。

而此时此刻秦绍翁老先生忽然想起这个戏班子的原因,不是其他,而是老生陈席儒的那个患病小孙子。

当年庆春班培养了许多学戏的小娃子,有的是捡来的,有的是父母养不活,送来这里学艺讨饭吃的,那个时候,秦绍翁有时间便去教导这些小孩子。

而陈席儒的孙子,自然也在其中。

说起这孩子,不谈别的,单看他那一副长相,就生得颇有灵气。

尤其是他那一双好看的桃花眼,天生一副唱旦角儿的料!

大青衣张钰鹤不止一次对陈席儒说过打算收这孩子为徒,只不过每一次陈席儒都含糊其辞,不置可否。

每当其他孩子练功吊嗓子的时候,因为一双桃花眼而被其他人称为“小桃子”的孩子,便俏生生地在一旁站着,也不学习,也不练,其他人只当他有病在身,便也不会强求他练功。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秦绍翁对这小桃子,却清楚的很。

曾经有一次,被他偶然听到,小桃子口中竟在唱着梅派的唱腔,那一清脆婉转的嗓子,听起来似乎丝毫不逊色于庆春班的角儿,张钰鹤!

此等天赋,让秦绍翁一时间惊为天人,看向小桃子的身影,竟仿佛看到了梅祖再世!

而且这还不是最令人感到震惊的,更令他惊讶的是。

这小桃子上一秒还是正宗的梅派唱腔,下一秒,却又变成了潇洒飘逸,清雅圆润,韵味十足的老生唱腔!

举手投足间,可以看到其中有陈席儒的影子,但又不尽是陈席儒的风格!

小桃子当时虽然是小孩子,却不如林沐言这般,是掐着嗓子唱的,而是专业的二本嗓;包括他唱的老生,也是正宗的本嗓。

且不说他唱得如何了,单说大嗓和小嗓之间来回切换自如这一份功力,都是一些老演员做不到的!

可偏偏让他在一个孩子的身上看到了。

虎豹之驹,虽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鸿鹄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那时隔壁小院空无一人,秦绍翁看着一个小孩子一边走着台步,口中唱着不输于任何角儿的唱腔,蔚然有大师风范!

但可惜的是,陈席儒和小桃子爷孙二人在庆春班待了三年,便悄然离去了,连张钰鹤都不知他们的去向。

再后来庆春班也离开了恭王府大戏楼,张钰鹤老爷子收了几个徒子徒孙教导,安心颐养天年。

曾经辉煌一时的恭王府大戏楼,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往日的风光不再,作为一座出过好几位名角儿的戏台,此时却已是蒙了尘,作为一处景点供人参观,却依然鲜有人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