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瑾若瑜

李氏回到李家看望祖母秦太夫人。送了两瓶风寒感冒丸和两瓶清火丸给了自己的祖母。

李氏还听说庶妹李子晴也感染了风寒,就也给她送了一瓶风寒感冒丸过去。

说起来,李氏与庶妹的关系不好不坏,但是总是比继母生的女儿李子华亲近。

李氏还给好友秦琼(秦相孙女),崔钰(大理寺卿孙女),陈丹慧(陈指挥使幺女)各送去一瓶风寒感冒丸,仔细说了用法和注意事项。只说这药不错,赏人,自用都是极好的。

………………………………

春宴过后,叶瑾又恢复了常态。

没事儿的时候,花千叶就带着白芍,白羽去医馆。

早几日,医馆刚开业的时候,为了方便,离洛带着连翘直接在医馆的厢房住下了。

医馆里,花千叶把每瓶药定价一两。当她把定价告诉大家的时候,大家的反应出奇地一致。

白芍说:“公子,这药定价太贵了吧,我一个月的月银才能买1瓶。”

连翘大叫:“当初师父买下我才花了5两,这小小的一瓶子药,能值1两?”

师父离洛扫了一眼花千叶:“卖不出去怎么办?”

赵大夫劝道:“东家,您可能不知道,来咱们医馆里的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穷苦人家,这个价格根本买不起!这个价格真是不好卖!”

赵大夫顿了顿又道:“这个丸药成分里也没什么贵重药材,不如把价格降一降,也好薄利多销。”

赵大夫说这话是真为医馆着想。

耿直的钱大夫则直接道:“东家,来医馆一段时间了,我一直觉得您高义。这么定价怎么都不像您的风格呀!”

“大家别急,我有我的道理!且过几日试试。”叶瑾胸有成竹。

对于平民来说,是很贵了。但对于权贵云集的京城来说,这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这丸药确实很方便。

物以稀为贵。

这几日,叶瑾趁机又做了一批丸药,正在晾晒中。除了清火丸和风寒感冒丸,还有杀虫丸,消食丸,还有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

瓶子依旧从瓷韵的张老板那里定。

初春,还没出正月,寒气正浓,感染风寒的人可不少呢!

三日后,果然有人来仁心医馆询问风寒感冒丸。

赵大夫问过症状,可以服用风寒感冒丸,详细告知了注意事项。

白芍报出丸药的价格,来人没有丝毫觉得贵。

白芍顺便把清火丸推荐出去,来人便把两瓶药各买一上1瓶。

白芍很开心,兴冲冲地向花千叶报告。

第二日,又有3个询问风寒感冒丸的人,白芍照例像昨日一样安排,来的人依然没有觉得贵,都把两种药各买了1瓶。

白芍总算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了。

慢慢地,来买丸药的人多了起来。连带着,仁心医馆里,石津南区的病人也多了起来,可以适当给病人开一些贵一点但效果很好的药。

仁心医馆总算扭亏为盈。离洛略显严肃的脸上也有了喜色。

没过几日,石津最大的两家医馆,妙春堂和益善堂听闻了消息,由开始的不屑一顾,到高度重视。

不到十日,便做出了同样的药丸。风寒感冒丸和清火丸都做出来了。

叶瑾看过他们的丸药,成分略有不同,口味有些许差异,但效果一点不差。

不愧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医馆,大夫也果真不差。

他们的定价也跟仁心医馆一样,每瓶1两银子,三日的量。

叶瑾觉得这样很好嘛,没有用价格恶性竞争,有钱大家一起赚,真的挺好的。

但白芍不无担忧。

离洛师父对叶瑾说:“妙春堂和益善堂也做出了丸药,咱们的销量明显下降了,你可想好了对策?”

花千叶再一次对师父离洛说:“师父放心。”

两大医馆名满京城,顾客一般非富即贵。叶瑾可不想跟他们竞争。

可能两大医馆也看不上仁心医馆,人家根本不屑于争。

叶瑾可不管这么多,上次做的一批药也晾干,装好瓶了,该是推出的时候了。

于是,二月十七,会试过后,仁心医馆里,除了清火丸,风寒感冒丸外,,又推出了消食丸,杀虫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

这又一次带动了仁心医馆的消费,为仁心医馆带来了不少收入。

妙春堂和益善堂也在随后推出了这几味丸药,但有两大医馆研究丸药,做成丸药这么一段时间的缓冲,仁心医馆又一次占了先机,仁心医馆在丸药上的销售还是非常好的。

叶瑾的仁心医馆,开业不足两月,开医馆的成本花费基本上就都赚了回来。

同时,仁心医馆在城南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妙春堂和益善堂也渐渐开始把目光投向仁心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