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瑾若瑜
叶瑾带着白芍来到了小药房。
这个小药房就在叶瑾的栖霞院里面,是很早之前叶瑾请她爹帮她建的。
早几日叶瑾采购了不少药,她要制作药丸。
白芷已等在那里,在处理药材了。
“小姐,您来了!”白芷行礼,叶瑾摆摆手。
“小姐,咱们不是要赚钱嘛,怎么来小药房了?”白芍问。
“就是要做药赚钱呀!”
“别愣了,开工!”
叶瑾打算做一些简单的东西,先做一些去火的丸药和治疗风寒感冒的丸药,毕竟是第一次做药丸。
制作药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蜜炙法,两世里叶瑾都没有亲自制作过。
在前世是不需要自己制作药丸,几乎什么药都能买到。
但身为中医学院的学生,又有爷爷的言传身教,这个简单的制作方法叶瑾是耳熟能详。
叶瑾先把炮制好的药材按照药方称重配齐。
让白芍和白羽一起,把药材捣碎,用石磨磨成粉。
另一边,叶瑾让白芷起锅,将蜂蜜置于锅中,加入1/2的净水,然后加热,捞出蜂蜜表面的浮沫,杂质,然后过滤。
叶瑾将过虑后的蜂蜜倒入锅中,再加热浓缩,使之具有粘性,待蜂蜜产生拉丝时,蜂蜜制作就算完成了。
经过这样加工的蜂蜜,更利于保存。
蜂蜜制作好了,叶瑾将药材放入锅中,翻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备好的蜂蜜,迅速翻动,使蜜和药材均匀混合。
均匀混合后,要做药丸的材料基本完成。待温度下降时,戴上手套,用手搓成黄豆大小的丸即可。
从上午一直忙到日落西山,叶瑾的丸药做好了。
除去头几锅火候没掌握做坏的,叶瑾做得很成功。
叶瑾将药丸摊开,在簸箕上晾晒,吩咐白芍注意翻动。
第二天吃过早饭,花千叶就带着白芷和白羽出门了。
先到仁心医馆里转了一圈,有师父离洛坐镇,没什么状况。
花千叶开始寻找她想要的药瓶,也就是小瓷瓶。
瓷器店里她看了个遍,都没有她想要的瓶子。
她要的瓶子实在太小了,不实用,没有瓷窑制作这种瓶子。
而且石津周围没有瓷窑,这里的瓷器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
花千叶来到瓷韵,跟瓷器店掌柜商议,她要订购一批瓷瓶。
瓷韵是石津规模比较大,种类比较齐全的瓷器店,最重要的是价格也比较亲民。
“我要的是普通的瓷瓶,瓷瓶很小,大概这么大。”花千叶用手比划道。
“这么高,比品茶的小茶杯高一点。”
“瓶子整个是白色的,瓶身是像花瓶一样,肚子圆圆的,上窄下宽,带盖子,瓶口有小指大小。”
“瓶身印上一片绿色的树叶,树叶正中央用红色印上“十”字,树叶下面用黑色写上仁心医馆四个字。”
花千叶把画好的图案,拿给掌柜看。
花千叶跟掌柜谈论的时候,刚好瓷韵的老板也在,掌柜介绍这个老板姓张,就把图案给老板看了。
张老板看起来很精明,也很和善。
他笑咪咪地说,“可以做,没问题。”
这声音如同天籁。
这可解决了叶瑾的一大难题!
看到花千叶脸上的笑意,张老板接着说:“按照市场价格,每个白瓷瓶2文钱,你加上图案和文字,工艺成本增加了,每个3文钱。你要多少?”
“先订200个,100个写上风寒感冒丸,100个写上清火丸。”
“小公子你订得多,我给你最低价,每个收你2.5文,你看可否?”
确实不贵。
花千叶点头。
“小公子,200个是500钱。您先付200钱订金,等做好了给您送府上,您看成吗?”
“几天能做好?”
叶瑾很关心这个问题,毕竟药丸已做好了,正在晾干,瓶子不能等太久了。
“小公子如果急用,我现在就传信,景德镇那边接到信就开始制作。做好刚好能赶上三天后我们的运瓷商队出发来石津,路上走上两三天,最迟,六日肯定能到。”张老板耐心地解答。
“谢谢你,张老板!”花千叶真觉得张老板不错。
“小公子客气!”
叶瑾示意白芷付钱。
“到时候麻烦张老送到清水巷仁心医馆。”
“没问题。”
第六日将近中午的时候,瓶子送到了仁心医馆。
花千叶看过,非常满意,这正是她需要的瓶子。
随即让白芍付了剩下的300钱。
花千叶让连翘和白芍把瓶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晾干。
让千羽把晾干的丸药带来医馆。
最后,他们一起装瓶。每瓶都是三天的量。
风寒感冒丸每瓶装36粒。成年人服用,每次四粒,每日三次,三日刚好用完。
清火丸每瓶装54粒。成年人服用,每次6粒,每日三次,也是三日刚好用完。
至此,花千叶的风寒感冒丸和清火丸做好了。
看着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小瓷瓶,花千叶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