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图书管理员

江城,华国中原偏西北的一座小城。这里不是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也不是边陲地区的贫济之所,就是一座普通的小城。但这所小城又有些不普通,太岭山脉绕城而过径直向东,直到大海之畔。城中有湖倒映这这座宁静的小城和这一截不巍峨却带有几分庄严的山川,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小城千百年来故事和这段山脉的沧海桑田般的变迁。最不普通的应该就是这座经济不算一流的小城还是个直辖市,从建国到现在,一直都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因,知道原因的很少去主动说。

在这依山傍水、安静祥和的小城中,人们的生活显得很慵懒。不必每天睁开眼都要先想办法去挣房贷和车贷,不会睁开眼就是客户、闭上眼就是业绩。每天早上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在路边喝碗豆浆吃根油条再送孩子上学,然后爱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外面那些喧嚣的、快节奏的生活好像从没有进入过这里。

很可惜,这样安静祥和的环境却并不能留住大部分年轻人。热血上涌的年轻人总喜欢霓虹摧残、灯红酒绿,喜欢夜里一两点街道依然灯火通明,依然有喝醉的、酒醒的人们在欢呼在呐喊的大城市。因为那里才能让他们把年轻人的冲动发挥出来。

江城大学位于江城市区。这所大学不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顶尖大学,但绝对是在前二十之列。这所学校最出名的两件事:第一件是这所学校有一篇梅花林。梅花开于冬季,所以来这里看梅花盛开的外地人很少,大多是本地人。如果梅花盛开时恰巧又碰上了下雪,那学校和学校周边的人都会来这里赏雪赏花拍照。洁白的雪铺满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上边又轻轻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红色。第二件是学校的图书馆。江城大学的图书馆号称全华国图书收藏量最多最广的图书馆。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图书馆的藏书量真的很多。据说学校的第一任校长非常热衷收藏图书,不分优劣。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也许不是每一本书籍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每一本书都是写书之人所凝聚的思想灵魂,每一位作者都希望遇到一位读者,通过这本书和自己产生灵魂的碰撞和交流。”正是基于这一点,学校每年都会批复很大一批费用用来购买书籍。新书、旧书甚至一些孤本这里都有。

因为藏书多,自然图书馆的占地也就大。之前的老图书馆因为藏书量每年增加的原因,进行了重建。现在的图书馆是前两年新盖的,外观像一摞图书一样,有十六层。

因为图书馆变大,所以需要的教职工也就多一些,所以两年前学校才会针对图书馆进行了一次扩编招聘。张小戍就是在那一次的招聘中成为了江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其中的一员工。

同时,张小戍还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六年前来到这所城市上大学。四年前从这所学校毕业后,选择留在了这所学校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图书馆管理员。当时同寝室的三位室友们都很好奇。江城大学虽不算是顶尖大学,但好歹也算是名牌院校,从这里出来的学生不说是个个都抢手吧,这里的文凭也还算是不错的敲门砖。随便找一份工作也要比在这里当一个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要强的多啊。再说了,年轻人应该要出去闯一闯的啊,怎么能就这么窝在这里呢。

当时张小戍给出的理由让同寝室的三位哑口无言:听说学校的教职工都可以住学校的教职工公寓,这样就不用掏房租了!听了这话的三位室友也是对张小戍的不思进取纷纷竖起了中指。

毕业后其他三位室友都天南海北的闯荡去了,张小戍留在了学校做起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刚开始是负责给师生借阅的书籍进行登记。好在现在已经不用用笔登记,电脑扫一下书籍的编码再扫一下学生卡或者教师卡就可以了,工作也还算轻松。

而且张小戍也如愿以偿的住上了学校的教职工公寓,简单的一室一厅。每天就是图书馆——教师公寓两点一线。偶尔会出去买些日用品、衣服之类的。算上大学的四年,这六年来张小戍出学校的次数都不多。

现在张小戍已经小小的升官了,登记借阅图书的工作已经不用亲自做了,学校招的一批勤工俭学的学生分配到了图书馆一些,其中就有分到张小戍这里的。现在的张小戍只需要领导一下分配给自己的这几位勤工俭学的学生就好了。

另外还有一项工作是张小戍要亲自做的,就是图书馆每天的开馆和闭馆。每天张小戍都要定时来图书馆开门。两年来,除了寒暑假期间,张小戍每天都按时开门,没有一天迟到。同时,每天还是最后一个走。每天闭馆之后他和另外几位同事要检查整栋图书馆,检查是否有人在图书馆没走,检查图书馆的电器设备等是不是都已经关掉了,检查是否有火灾隐患。图书馆发生火灾,那就是灭顶之灾。两年来一直是张小戍在做这项工作。

闭馆之后的张小戍喜欢慢慢的走在学校的路上,看着迎来过往的同学或是老师三三两两,听着他们说说笑笑,说一些他们身边的故事,聊一些他们听到的八卦,炫耀一下那个男孩儿又给自己送礼物了,调侃一下班上的哪位女生最漂亮了。偶尔听到有谁在和自己的父母或家人打电话时,张小戍总会去多听两句。

张小戍不是变态,不是喜欢窃取别人隐私,更不是有一颗狂热的八卦之心。只是他觉得身边这些人的生活才是正常人的生活,他向往这种生活,向往这种自己从未有过的生活。

张小戍不是孤儿,但是他五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他知道自己的家在那儿,想去看看家里的人过的好不好,可是他从没有回去过,二十年来从没有过。他不知道家里人是不是找过他,但是他不希望家里人找他,更不希望家里人找到他。他希望家里人一辈子找不到他,把他遗忘,像是他从来没有出过一样,尽管他非常渴望有个家。

为了这个目标,所以他一直刻意活的很平凡很普通。五岁离家被孤儿院收养,在孤儿院里他不是最听话的,也不是最淘气的,却是最安静的;上了学之后,成绩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大学毕业选择了留在学校做一名普通的图书馆管理员。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到他的老师、他的同学在毕业后如果别人不提起就会忘了班里还有这样一位同学。

所以,从小没有家的他,很渴望有一间象征家的房子,尽管这间房子属于学校,终归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他才会有些不普通,比如他不普通的厨艺、比如他比一般女孩子都要干净整洁的房间。

张小戍喜欢做饭,做各种饭。而且做的很细致,也很好吃。当然没人尝过张小戍做的饭,说好吃是因为每次的饭张小戍都吃的很享受,也吃的很干净,一粒米都不剩下。

世界总是矛盾的集合体,渴望有家的张小戍有时候也害怕回家。因为回到家还是自己一个人。

这就是张小戍普通、平凡、单调、乏味的生活,早起锻炼身体、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做饭、吃饭、睡觉,第二天接着重复第一天的工作。

张小戍也没有朋友。也许有些学生认识他,知道他在图书馆工作,但从没人注意过他。有同事,但从未和同事一起吃过饭、一起做过活动。如果哪天张小戍离开了学校,也不会有人留意到。

张小戍谈不上喜欢这样的生活,但他一直可以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他希望可以就这样过下去,直到被埋入地下化作尘埃。

但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到。

在张小戍平凡的等日出等日落的时候,总有些不平凡的事情在悄悄酝酿悄悄发生:江城大学又迎来了一批新生,同时招了一批新老师;遥远的燕京城一座山上的宅院里,一位老人招待了一位客人;江城的一家疗养院住进来一位新人;江城大学的校长接了一个电话;云城有家庭开会决定孩子的上学问题。

没有人会把这些家事、大事、小事、平常事和江城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图书馆管理员联系起来,江城人更不会察觉到四面八方有暗潮汹涌,并在逐渐向江城靠近。是这表面平静的暗流把安静祥和的江城搅动的风起云涌,还是这座安逸了几百年的江城将着汹涌的暗流化作烟云消散。没有人预测,但有人能干预,有很多人能干预,张小戍就是其中一位。

可惜张小戍没有发现这股暗流,否则他也许会用最快的速度离开这里,再次消失在茫茫人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