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齐国出兵
就在离国发生交接仪式的前夕,身在齐国的姜隆基也得到了纪云薨逝前特意传过来的消息,当得知纪云不能下地,纪鹏出不了门后的消息,可把他高兴坏了。
于是重新找来管仲和鲍叔牙等人商议过后,决定可以出兵试探一下,如果真的离国那几个不领兵出战,那就直接往南死死地打,将离国的北部三府啃下来。
这次姜隆基还特地选择亲自出征,只带晏婴等一些属于他的心腹之臣,管仲和鲍叔牙等先君之臣见此并没有反驳。
管仲比之纪云还要大上许多,如今已然也六十有五了,自然得为齐国做出安排,以免到时候他走了,没有能接替的人出现。
他的位置早已有了合适的人,姜隆基身边的晏婴就很被管仲看好,私底下与鲍叔牙交谈,更是确认了晏婴就是后面接替他俩位置的人。
鲍叔牙同样不比他好多少,只是比之管仲大两岁,这一次出战就是分两路进行,他管仲自领一路出战,领一路由国君姜隆基带领。
只留下鲍叔牙留守齐国,保证着齐国的安稳,以及出战军队的后勤保障。
而管仲这一军更多的是先君的臣,只有少些的新提拔将军,这一战他们都知道是最后一战了,为的就是要从离国手上啃出一块肉来,他们再不出战的话,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当他们出发数日后,离武王薨逝养心殿,薨前传位太子纪战,继位之际纪战平叛纪氏族老动乱等消息也被管仲与姜隆基获取。
得知这些消息后的管仲与姜隆基不再等待,加快前进南下开疆,誓要将谯徐府与太安府拿下。
这两个离国北部的府是管仲与姜隆基商议后,如果消息是真的,没有人出面抵挡时,他们全力拿下这两个府。
离国如今一共六府三国治域,分别是离国的中心下邳府,又被称为纪儒,是离国的中心治所,豪华富裕堪称一绝,加上孔子于此建立儒家,名气更是达到了一个顶峰。
除了下邳府外,紧跟其后的就是下邳东边的东丹府,这个是囊括邗国与吴国的交界地域,虽然此地富裕程度不是很高,不过却是靠近离国中心地带,也是有着让邗国与吴国进行缓冲地带,倒是也算为不错,除了是离国六府倒数这个不好听也没什么。
南部就是丹阳府,不止除了是楚国旧都之地,也是孙子于此坐镇建立兵家圣地所在,名气同样不输下邳多少,除了经济富裕较为差一点也没什么了。
而除了南部中心地带外,离国的西北三府除了不止是边境外,府内的条件倒是仅次于下邳府。
因为这三府是中原地带,曾是中原诸多诸侯的所在地,虽然后面那些个诸侯都被纪云带回了下邳生活,在这三府没有留下隐患。
在这其中的离国北部太安府则是经济条件最强的一府,军力防备也相较于其余两府差上许多,不过好在坐镇这里的守将倒是个良将,管仲想突破防线也没那么容易。
就在管仲和姜隆基两路军队逼近太安府与谯徐府之际,暗线也将消息送往了纪儒,被上位的纪战得知。
得到消息后的纪战心中琢磨了一番后,大概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但还是为了征求一下其他人的建议,便让传令心腹卿臣来到清书殿商议事情。
“暗统,也一起留下吧!”看着纪传要出去安排传令时,纪战喊停住他让他跟着一起。
“唯!”纪传听后稽礼应承。
紧接着纪传出去让侍者通知几位卿臣,跟着出来的纪战前往了清书殿。
在纪战来到清书殿后,与纪传继续了解交谈着,没过多久平宋率先而来。
“大王!”平宋看着纪战和暗统等着了,随即上前稽礼打了个招呼。
“平大夫来了!不用这么客气,如今有一件事要商讨一二!”纪战看着平宋来了后,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对平宋说道:“此次齐国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兵我国,其心可诛也!”
“所以,寡人准备让你前往谯徐府坐镇,力求将姜隆基大军留在此地,不知你的想法如何?”
“有想法可以尽可说出来,寡人可决最佳之法另作安排!”
对于平宋这人,纪战是最信任的,不止他是自己老岳丈的得意门生,更是因为其是站在自己这一方的人,他的军事能力是最让纪战认可的,甚至纪战的军事能力部分都是平宋教导的。
自己不单单是和平宋亦师亦友、亦君亦臣这么简单的关系,他知道离国很多人都认为平宋德不配位,甚至整个邦周天下都是这样认为的,可他不是这样想,他就是要让整个邦周诸侯都知道,平宋不止是书上谈兵那般,他的军事战争水平同样在线。
“大王,臣无其余异议,齐国敢犯边,臣就替大王打!将他们打服、打怕、打到他们不敢再犯边!”听着纪战的话,平宋没有其他的异议,他就算是有也不会提。
平宋可不止是军事能力突出,他的政治眼光也是很强的,不然也坐不到大司马的位置那么久还没事了。
虽然纪云冷血,但是他明是非,那些人能用那些人不能用,他能看得出来,也能合理的做出安排,最重要的是他会听从卿臣的良好建议。
可纪战不一样,纪战虽然同样明事理,也不冷血,但他嗜杀,卿臣提出建议,他不一定会选择听从,比较于纪云,这就是纪战的不足之处。
平宋正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就算是有异议也不会提出,他现在需要将自己打造成纪战最最心腹。
“平大夫既无异议,那就与寡人还有暗统继续讨论讨论针对齐国出兵一事,好等待其余人到来后再商讨!”纪战看着平宋的态度算是满意,但还是让平宋继续留着陪自己和纪传交谈针对打败齐国后的战略。
显然纪战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缘故,还以为真的是平宋没有异议,这是他的不足之处,纪云当初或许看出了些许苗头,但是当时只有纪战是最符合的太子,所以并没有说出来,只是以教育的方式说了,纪战没有理解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