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古人一起补课

第12章 终究是……

  天幕下的人没有听宋阳的话。

  学习氛围?

  不就是一群人在刷题吗?

  那个很重要吗?

  无所谓的。

  我们现在关注的是你们学校这个灯。

  竟然把教室照射的和白天一样,实在是太强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吗?

  之前两天直播,虽然见到了电脑播放,PPT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但那都不是最重要的啊。

  这个灯才是古人觉得最重要的。

  明初。

  朱元璋看着教室里的灯光,忍不住的道:“如果朝臣在黑夜也能如白天一样办公,我就能让他们通宵加班工作了。”

  没错,这就是朱元璋的想法。

  在朱元璋看来,影响朝臣加班办公的就一点,晚上太黑,看不清。

  要不然,六部必须二十四小时有人看着办公。

  唯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发的工资。

  有此类想法的还有雍正。

  像其他皇帝,大多都是正常人。

  顶多就是各个朝代的学子们想要电灯,以此来熬夜学习。

  毕竟,有一个明亮的环境,是真的不错。

  以至于这群人胡思乱想时,宋阳已经介绍完学习氛围的重要性。

  不过,还是那句话,古人相比于学习氛围,更讲究男儿当自强。

  啥?你说你学习不好是因为没有氛围。

  大嘴巴子先抽上。

  滚蛋,就咱家这经济条件,我上哪里去给你整氛围,你就老老实实的努力学习吧。

  这是大多数普通读书人遇见的状态。

  【宋阳讲完学习氛围后,开始指着卷子讲解道。

  “咱家的卷子大多数题目都是自己出的。”

  “毕竟,咱家在上面有人,可以请专业出题老师进行指导。”

  “所以,咱家的卷子处于偏向大题,而少基础题的状态。”

  说着,宋阳指着卷子上的选择题和填空题道:

  “像这种出师表段落填空,背诵岳阳楼记半段的基础题,在咱们家都是小规模的。”

  “更多的是像描绘一下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是以何等心情写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分析性的选择题和问答题。”

  提到王安石,宋阳忍不住叹息一声。】

  北宋。

  正在主持变法的王安石手抖了一下,面色瞬间苍白下去,身体忍不住的颤抖:

  “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的老对手司马光忍不住笑出声。

  这是他最近听过最好的消息。

  没有之一。

  【“说到王安石,我们就不得不聊到当年的另外一个人了,也就是我们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先生。

  众所周知,苏轼先生是一个倒霉蛋,王安石当权时他反对变法,王安石下台后,他又支持变法,以至于最后他一生的仕途都在被贬的路上。

  当然,也正是因为一生都在被贬,才让东坡先生能给我们留下无数美食,比如东坡肉,东坡肘子等等。”】

  北宋。

  刚刚被贬的苏轼一脸无奈的看着天幕。

  良久后,笑道:“我是应该开心,还是应该难过。”

  开心吧,一生被贬,是后世出名的倒霉蛋。

  难过吧,他名流千古了,还有他做的美食。

  苏轼之前的一些大佬们则眼冒精光,这个男人很会做饭?

  在古代那个缺乏娱乐活动的时代,大家对于口腹之欲也是有追求的。

  【“咳咳,话归正题,除了上面这类题目,我们自己出的卷子还有阅读理解,诗歌分析,命题作文等题。”

  “虽然这样说很不好,但是这三类题,是可以靠着大量做题来提高的,尤其是命题作文。”

  说着,宋阳把卷子翻过来,继续道:“像今天的命题作文就是以酒为题。”

  “至于为什么以酒为题,主要是因为去年的高考就是这个。”

  “这里提一下哈,像我们辅导班,是会给学生提供作文资料的。”

  “比如写酒,我们就会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酒的典故,以及古人和酒的情谊,可以写到作文里的事。”

  “如荆轲刺秦王前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李白饮酒诗百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等。”】

  秦。

  始皇发出不满的冷哼。

  大唐,开元年。

  进入盛世长安的李白看着天幕大笑出声。

  “没想到我喝酒作诗也能名流千古。”

  同在大唐的杜甫等人忍不住感叹,不愧是李白啊。

  宋初。

  赵匡胤不知该说什么。

  【宋阳喝口水后道:“这里说句题外话,李白是真的强。

  酒杯一端,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以至于唐诗三百首,他一人占据三分之一。

  更让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一直都要背诵他的诗。

  这和比写了四万首诗,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的某位自恋皇帝要强多了。”】

  唐,开元年。

  刚喝口酒的李白瞬间兴奋了。

  “小二,小二,把你们最好的酒给我端上来,今天我要痛饮。”

  当官,当名士图的什么?不就是为了名流千古嘛。

  如今后人告诉他,只要写好诗即可,还能上后世的官方课本。

  这不得多喝几百桶酒,写他个几百万首,让后人多多记住。

  而在大清。

  康熙面色阴沉的看着天幕。

  往前数,没有皇帝写过四万首诗。

  那就只能是他后面的了。

  “别让我知道是哪个败家子,做出如此丢人的事。”

  写诗,不丢人,丢人的是写了四万首,还记录下来,还一篇传世的都没有。

  这就足够丢人了。

  而其他时空,文化水平比较不错的帝王们差不多同时做出决定。

  不写出传世的诗,还是别记录下去了。

  万一哪天后人来一句,某某某皇帝,写了多少首,一首能看的都没有,那得多丢人。

  更有一些聪明的皇帝,则想着要不要让人代笔写几首传世佳作。

  万一后世的人读书也读他的诗歌呢。

  这多有面子啊。

  这个想法刚升起来,就……

  【“聊到皇帝写诗,就让人不自觉想起李煜。

  这位爷是典型的当皇帝是一个废柴,写诗是一位大佬。

  亡国之君的诗歌进入教科书的,他是独一个。”

  宋阳忍不住的感慨道。】

  天幕下。

  本想写诗歌进教科书的皇帝瞬间停下。

  不用了,不想和亡国之君并列。

  北宋初。

  已经被软禁的李煜看着天幕。

  “写的再好又有何用,终究是国破家亡的罪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