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带着古人一起补课

第10章 死亡威胁的啊

  明初。

  天幕关闭后,朱元璋就进入了暴躁期。

  腐儒,商人地位的提升,世界地图。

  摆在他面前的事情很多。

  朱元璋想召集文武群臣议事,但是天幕暴露出他杀开国功臣的事,已经让他和麾下文武有了间隙。

  最后只能是马皇后亲自出面,一家一家的拜访过去。

  李善长,蓝玉,傅友德等开国功臣看到马皇后后纷纷表示自己只是不舒服而已,没有其他二心。

  李善长甚至公开表示马皇后一定要保重身体。

  他觉得,历史上朱元璋出现杀功臣的情况,一定是马皇后先去世了。

  当然,其他情况他就不知道了。

  有了马皇后的拜访,大明朝堂才又一次恢复平静。

  朱元璋开始召集人手,商议如何解决腐儒,商人地位提升,世界地图的事。

  李善长和胡惟庸提出要开海禁。

  因为南宋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上贸易。

  毕竟,大家可以说南宋菜,但是不能说南宋穷。

  如果是怕海外的敌人,那大明就砸锅卖铁的造船,建造海军。

  当海外经济给大明内部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后,再逐步提升商人的地位。

  唯有功劳才可获得奖励。

  这是基准。

  至于腐儒问题,胡惟庸和李善长表示先从科举下手,把孔圣作为标准进行测试。

  然后就是最后的商税。

  李善长和胡惟庸提出的也是取消贵族免税这一点。

  然后把对官员的那一套狠辣用在逃税偷税上。

  这点引起了很多贵族的不满,尤其是那些新崛起的权贵。

  用他们的话说,他们辛辛苦苦的打天下,就是为了过好日子。

  他们跟着朱元璋风里来,火里去,各种奔波,脑袋都差点掉了好几次,好不容易奋斗出一些特权,说拿下就拿下,实在是接受不了啊。

  然后……李善长果断镇压下去。

  镇压的方法很简单,让朱元璋取消朱家皇族的特权。

  既然是取消特权,那就得一视同仁。

  同时,胡惟庸带头否定朱元璋制定的,用国库养朱家皇族的钱。

  一想到朱元璋那分封朱家王爷,给田给地还要每年给钱去养的情况,胡惟庸就觉得恶心。

  朝堂的税收本来就不多,花钱的地方特别多,结果还要养朱家王爷,这不是开玩笑嘛。

  朱元璋面对胡惟庸和李善长的虎视眈眈,尤其是携带商税改革,提升商人地位,需要取消贵族特权的大势,愤怒的不行。

  在他看来,这是逼宫,是对皇权的挑衅。

  为此,朱元璋心中起了不少杀意。

  他终于明白历史上的自己为何要杀这群开国功臣了。

  实在太气人。

  双方为此差点打起来。

  最后还是马皇后出来调停。

  双方各说各的礼。

  朱元璋是,老子打下的江山,当然要老子的后代们先享受。

  李善长和胡惟庸则表示,可以你们先享受,就说一点,你朱元璋代代生下去,最后你们家每年的供养要是占到朝廷总体税收的一半以上了怎么办?

  朱元璋表示不服,找来刘伯温等人帮忙。

  刘伯温想了想,拒绝。

  这次他支持胡惟庸他们。

  理由很简单,如果改革商税,取消贵族特权,而皇族不取消,那最后不就成了他们一群人供养老朱家了嘛。

  你老朱家算老几啊。

  商税改革,就一条道,要么都取消特权,要么都不取消。

  必须一视同仁,绝对不能出现你朱元璋一家子享受的情况。

  一波争吵过后,让马皇后都头疼不已。

  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面对争吵的众人,马皇后只能怒斥出声:“好了,那就都取消。”

  “但是你们必须拿出一条专门安排皇族去留的政策。”

  “不可能取消特权后,让皇族如百姓一样从头开始奋斗。”

  马皇后的话订下最后的基调。

  李善长和胡惟庸等人满意了。

  要的就是这个。

  至于其他的,无所谓啦,他们就是看朱元璋不顺眼。

  这个朱重八,竟然在原来的历史上杀开国功臣,真是过分的一批。

  明朝。

  朱棣时期。

  朱棣把自己的儿子还有几个得力手下召集到一起,商议天幕给出的信息。

  朱棣替自己的那些兄弟们选择了推恩令。

  一代一代的往下削弱呗,反正不能成为危害国家的毒瘤。

  这种操作,让皇族很不满,但是又没有办法。

  毕竟,朱棣不是朱允炆那个废物。

  权贵们的特权也被朱棣非常果断的取消了。

  与之相对的,朱棣也取消了很多读书人的特权。

  权贵自然是不满的,可朱棣则笑呵呵的对军队表示,有军功,就可以得到爵位哦。

  作为靖难打过来的皇帝,朱棣并不缺少再次征伐天下的雄心壮志。

  面对这种霸权式君主,文武群臣只能认怂。

  文臣们还好,毕竟他们手中的特权并不多。

  在明朝,武将权贵和皇族的特权才是最多的。

  不过,朱棣也给权贵们,放开了一个制度,那就是,只要你们家在朝廷中无人当官,你们家就可以经商。

  文臣也是如此。

  勉强算是隔绝一下贪污,以权谋私。

  但也仅仅是勉强。

  毕竟,有些行为,哪怕是在监督严格的现代都在杜绝不了。

  明末。

  天幕关闭后,崇祯帝并未进行任何改革。

  他也已经没有能力去进行改革。

  商人,他不信任。

  文臣,三心二意。

  而且,他觉得天幕就是一种妖法,要不然,怎么上来就贬低他们大明的文臣,就抬高商人的身份。

  各地的腐儒们则忧愁起来。

  天幕说,满清进关后会宰了他们,做那过河拆桥的举动。

  这让腐儒们很是不满。

  一些腐儒中的聪明人提出。

  “要不,我们给朝廷捐点钱,把关内守好。”

  但很快就又被否决。

  捐钱可以,但是给朝廷捐钱就算了吧。

  崇祯那个家伙属实不是好人。

  他连捐钱的皇族都能囚禁,更何况是他们。

  崇祯囚禁唐王朱聿键的事,实在让人膈应。

  不管朱聿键又没有二心,人家终归是带头给你捐款的人,结果你囚禁了人家,多少有点不讲情面。

  这很不好。

  所以腐儒们决定,暗中筹备一些家丁,组织一下自己的战斗力,然后偷偷给边关那些人捐款。

  至于崇祯,不搭理他。

  如果宋阳看到这,肯定会感慨一句,都是死亡威胁的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