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奉:从败家纨绔到最强国师

第166章 朝会之辩

  回到将军府中,迟安屏退了一众下人,书房之中,只留下了兰雪如一人陪伴。

  “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兰雪如自是聪明的,眼下的气氛,她当然明白,是有无比重要之事。

  “陛下在蓝田县新建了座军营,这个盒子,也是陛下方才在宫中给我的,若是没猜错的话……我要的,陛下已经给我实现了。”

  “你是说……骑兵?”

  兰雪如还记得,之前,迟安向女帝请求调拨骑兵一事。

  在那之后,迟安一直都是在外征战,后来又赶上圣火教一事,所以也没来及将此事放在心上。

  但兰雪如明白,自己的父亲执掌户部,这些日子自然一直都是为了银钱发愁,轩辕珞的指示是,无论如何,都要满足这一部分的军费。

  为此,甚至不少银钱,都是出自轩辕珞自己的内库,为此,宫中的用度,都缩减了许多。

  虽然一直以来的斡旋十分艰难,自己的老父亲也是一直都来回奔走,无比劳累,但是兰雪如看得出来,自己父亲的心情,一直都十分的好。

  “想来就是了。”

  说着,迟安打开了轩辕珞交给自己的,那方镶金的黑色漆盒。

  只见那盒子中,是一枚玉雕的虎头大印,以及一块一分为二的虎符。

  大印,加上虎符,其意味不言自明!

  看着眼前的两样东西,迟安心中,也是心知肚明了。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所想,也都了然于胸。

  迟安起身,推开门环顾院中,确认了附近无人后,才返回书房之中,紧闭门窗,轻轻将角落一台书架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的某本藏书拿开,在其后的墙壁上三长两短轻敲几下后,那书架后,一扇藏得天衣无缝的暗门旋即打开。

  此事,迟安并没有瞒着兰雪如。

  这也是在自己父亲去世之后,这世间再无人知晓的秘密。

  迟安进入暗门,将这大印与虎符庄重地放在暗门中的柜子内……

  第二日,大殿之中。

  虽然迟安的心,早已经飘到蓝田县,那新建的军营中去了,但是眼下,大朝会才是最重要的当务之急。

  因为今日,轩辕珞将要提出锦衣卫之事。

  此时,站在群臣之首,温柔泰山的窦衍,都不知道,今日的朝会,注定将会是一场不一样的朝会。

  “诸位卿家可有事要奏?”

  轩辕珞端坐于上,若是旁人,或许也看不出,轩辕珞沉稳的面容下,隐藏的筹谋。

  虽说圣火教一事刚刚告一段落,但此事并没有多么大张旗鼓,调动官军,也只是直接从营地之中调来了玄甲军,朝中并无多少官员知晓此事。

  于是,奏报之中,多数也都只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对于那些尸位素餐,只知道结党营私的官员来说,这倒并不是什么稀罕的。

  “陛下,臣昨日寻陛下不见,听闻陛下出宫去了,恕臣直言,陛下乃是大奉国本,切不可随意外出,即便出宫,也应先知晓臣子,以免出了什么差池。”

  一阵风平浪静之中,御史台的一位言官,与窦衍一党交往甚密的李侃,谏言倒是颇为刺耳。

  站在武将一列的迟安瞥了一眼窦衍的侧脸,发现其稳如泰山,想必,这次谏言,也是在他的筹划之中。

  无非是轩辕珞做了让他看不到的事,于是要上上眼药罢了。

  只是,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恐怕也想不到,昨日的轩辕珞,竟是与迟安一起做了一件多么轰轰烈烈的凶险之事。

  “哼,朕身为九五之尊,是要为民立命的,是要时时刻刻看到,听到,这大奉发生了什么的,而不是如同那笼中的金丝雀一般,眼盲耳聋!难道朕就只能靠着你们这些不食人间五谷的,来了解这大奉之事不成?”

  轩辕珞眼神一凛。

  大奉祖制,言官进言,无论正谬,皆不应罚,其本意是为了广开言路,鼓励铮臣直言劝谏,却也被这些权臣利用,成了自己与皇权叫板的工具。

  “还请陛下慎言!”那李侃寸步不让,一副凛然的样子,“臣子便是要为陛下分忧,要为社稷做事,自是不可能不知民间之事,向陛下奏报的,自然也都是知无不言,我大奉开国一来,便是君臣同心,还望陛下莫要生了嫌隙,以凉了众臣的心!”

  这一番言论,虽有些危险,但确实也是字字诛心。

  若是寻常君王,不知其目的,或许还真会被这些话刺痛,但轩辕珞又哪里不会不知这些人的嘴脸!

  满嘴大义凛然,实则蝇营狗苟!

  “李爱卿说朕不应与臣子生了嫌隙,那朕便如实告诉你,朕昨日前去迟安军中,与迟爱卿一同巡视军中事务,用朕的眼睛,看看如今大奉兵马的战力,还请李爱卿说说,朕此举,又如何寒了众臣的心?”

  轩辕珞并没有撒谎。

  迟安心中明白。

  只是,并不是没有撒谎,就不是谎言了。

  “这……即使如此,是臣缪言了,只是臣还是希望陛下,莫要轻易出宫,即便出宫,也要慎之又慎,陛下安危,不容有失!”

  这李侃撂下一句话,有些不甘心地退回队列之中。

  迟安哪里不明白,这老小子,是一击不成,直接调转枪头,来恶心自己了一波。

  若是窦衍等人,迟安确实还要琢磨琢磨莫要因为一时风头而耽误了大计,但是对这不会做事,只知道空口白牙的言官,迟安自然是不能惯着。

  “李大人是觉得,本将军这一万玄甲军,护不住陛下的安全了?那请问,吴州生变时,是谁守住了吴州北部城池?难道是靠你们这些只知殿前搬弄是非的言官?”

  迟安冷声道。

  “迟将军,下官没有针对迟将军的意思,只是仗义谏言,乃是我等言官的使命……”

  “哼,若是真的尽职,那还请李大人去看看,这大奉土地上,百姓吃不吃得饱,有没有闹疫,有没有闹灾,而不是在这些小事上,混淆圣听!”

  言罢,那李侃瞥了一眼窦衍,再小心翼翼悄悄抬眼看了看无意开口的轩辕珞,自知无人帮腔,便也悻悻不再言语。

  于是,大殿也重归安静。

  “既然众卿无事表奏,那朕有一事,要与诸位商量一番。”

  轩辕珞开口。

  但轩辕珞正欲说下去,却听文臣一列响起一个声音——

  “启禀陛下,臣兰怀璧,有事上奏!”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