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朝巨富

第223章 两难处境

明朝巨富 竹杖翁 3228 2024-11-15 07:30

  朱厚照想了想,道:“可是,老宋,难道,我泱泱大明,面对此等蟊贼,便束手无策了?”

  宋青山没有作声。

  要按照眼前这个态势来看,面对委寇,大明这边,还真就束手无策。

  大明与委寇真正的转机点,在于一个人。

  抗委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自台州始,先后九战九胜,大挫委寇锐气,狠狠的遏制了委寇的嚣张气焰。

  只是,这个时候,戚继光还没出生呢啊!

  沉吟片刻,宋青山缓缓开口:“两位殿下,臣以为,区区委寇,不足为惧。

  嗯?

  朱秀荣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她忙道:“本宫就知道,宋青山你一定有办法,快说,到底要如何对抗委寇。”

  委寇,自然不可怕。

  此刻的委寇处于战国时代,群雄并起,有些类似于先前是三国。

  国内,民不聊生。

  在这个境况之下,便出现许多浪人,远离家乡,落草为寇,当了海盗。

  为了生存下去,自要打家劫舍。

  而大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百姓相对富裕,自然的,也就成了海盗,委寇打劫的对象。

  可说到底,这只是原因之一。

  “两位殿下,可曾想过,为何朝廷屡次打击海盗,委寇而不绝?”

  宋青山徐徐道。朱厚照,朱秀荣皆是深思。

  过了一会,朱厚照道:“因为各地备委卫糜烂,打击委寇力量不足?”

  朱秀荣也跟着道:“因为委寇行踪不定,又在海外,难以寻找气老巢,继而一网打尽!”

  宋青山轻点头。

  道理上,都是对的。

  因为这里面的综合原因太多了。

  各地针对委寇设立的卫所遭乱一团,于委寇而言,几乎成了摆设。

  要不然,未来的戚继光也不会另组戚家军。

  朱秀荣所言行踪的问题也对。

  委寇盘桓海外,居无定所,有没有老巢都是另一说,怎么寻找?怎么打?

  “两位殿下所言,皆有道理!”

  宋青山平和道:“只是,归根结底,这诸多问题,诸多原因,都会归咎到一点。”

  朱厚照一脸的严肃:“什么?”

  可还不等宋青山回应,他想到什么似的,试着道:“银子?”

  宋青山缓缓竖起大拇指。

  朱厚照便更加不解:“老宋,先前你说的许多问题与银子有关,本宫认同,可这委寇的问题,跟银子有什么关系啊?”

  宋青山只是轻笑着,侧头过去。

  朱秀荣想了想,道:“可是因为那委寇洗劫,为了抢掠物品,银子等,以生存下

  去?”

  “对,但不完全正确!”

  宋青山干脆道:“委寇抢掠确实为银子,可是,两位殿下,关于委寇洗劫的问题,真的只跟委寇本身有关吗?”

  朱厚照,朱秀荣不语。

  宋青山则暗自叹息。

  本身,真正的委寇的力量并不大,最可怕的问题在于私商。

  什么是私商?

  用后世的话来说,便是做生意之人。

  朝廷海禁,板片不得下海。

  可出海贸易的利益驱使是很大的,大到许多人宁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做事情。于是,私商便与委寇暗中勾结一起,沆瀣一气。

  而一般情况下,私商都是什么人?

  江南诸多商贾,甚至是一些与朝堂有关的士大夫。

  因为这层合作的关系,委寇对于大明疆域内诸多卫所防御力量几乎一清二楚,哪里重点防御,哪里防守薄弱,简直就跟看堪舆图一般,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只要那委寇不是非正常人,避开大明防御重点,几乎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简直比自家后院还要方便。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委寇无论是委寇,还是私商,为的,都是银子。”

  “要克制,抗击委寇,便要自私商入手。”

  “那么,怎么入手呢?”

  宋青山徐徐引导。

  朱厚照,朱秀荣二人深思。

  宋青山又道:“两位殿下,即便我等此刻知道委寇之老巢,又能否打得动呢?我大明,有可用之船否?船坚否?”

  又是一阵寂静。

  因为这些问题,就是和尚头顶的虱子,明摆着的。

  即便是涉猎军事不久的朱秀荣也知道,大明的船只,没多少可用的。

  因为海禁的缘故,将士们平时几乎无需出海。

  不出海,要船只有何用?

  “所以,要解决委寇的问题,首先要做的,便是……海?”

  朱厚照严肃的问。

  “对!”

  宋青山言简意赅。

  开海禁,太重要了。

  毫不客气的说,这将是决定大明命运走向的关键点。

  甚至比抵御鞑靼,瓦刺,朵颜更重要。

  开放海洋贸易,便是与全世界融汇,贯通起来。

  在获利无数的同时,又可以掌握整个世界的动向,包括一些现今的思想,学术成果等。

  还有便是,史实已然证明,闭关锁国,坐享其成,只有死路一套。

  得让经济流通起来,非但在大明疆域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流通。

  “本宫但心的是,开海禁,怕是很难啊。”朱厚照十分的严肃。

  宋青山哂笑。

  开海禁,自然很难。

  首先要做的,便是要克服朝堂之间的重重阻力。

  文武百官中,有海禁的既得利者,也有尸位素餐,营营苟且之人。

  可以说,此刻,朝堂之上,至少有大半人反对开海。

  宋青山沉思许久,道:“殿下,开海,势在必行啊,不开海,委寇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

  “本宫懂的!”

  朱厚照点头。

  听了宋青山这番话,他的脑中已然有了一个脉络。

  委寇与私商勾结,通报消息,致使委寇来去自如,剿而不灭。

  那么就让私商合法化。

  如此一来,私商也就没必要继续与委寇勾结了。

  明明可以光明正大的挣银子,谁又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勾结委寇呢?

  也就是说,一旦开海,便等于是解决了大半委寇的问题。

  跟着,朱厚照豁然起身:“老宋,走,去见父皇!”

  宋青山暗自缩了缩脖子:“陛下,要不……还是您自己去吧。”

  朱秀荣也会意过来似的,跟着起身:“宋青山,你怕什么?脑袋掉了碗大的疤。那皇帝老子若是对你不满,我们哥俩一起帮你扛着,大不了大家一起死!”

  朱厚照深深点头:“老宋,馊主意是你出的,要死大家一起死,走吧!”

  说着,直接扯起了宋青山。

  而此刻,在坤宁宫。

  弘治皇帝正在喝闷酒。

  一侧的张皇后不敢多问,安安静静的陪侍着。

  近来,皇帝陛下每每百日饮酒,若不是遇到高兴事情,便是心烦了。

  若是碰到高兴事,她倒可以问上一嘴,可若心烦,她这个皇后变不好多嘴了。许久之后,弘治皇帝似是喝多了,眼神,有些迷糊,又带着些许恨意。

  “五六千人啊!”

  “都是平民百姓!”

  “都死啦!”

  “朕……朕恨不得亲征,将那些可恶的委寇,杀的一干二净!”

  弘治皇帝长叹。

  只是面对这一切,他这个帝王,他这个天子也无可奈何。

  而就在此时,还未等传报声响起,一道人影便匆匆冲了进来。

  “父皇,父皇,儿臣有一计,可定乾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