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83章 上庸申家

三国:家父刘阿斗 蜀道衫 2658 2024-11-15 08:02

  一听是提前在鸡蛋上做过手脚,李密瞪大双眼,颇为好奇:“什么手脚?我怎地不知?”

  他方才带着四名小吏在这一百多枚鸡蛋上写过字,却没注意到鸡蛋上有什么手脚。

  马承挑了挑眉毛:“令伯,你就没发觉,有些鸡蛋摸起来特别凉么?”

  “啊,原来是这样!”李密十分聪明,立刻回忆起自己在鸡蛋上写字之时,确实有几枚的温度不对劲儿。

  蛋壳表面还蒙蒙一层水珠,让他用袖口擦拭过才能写得上字。

  “这些鸡蛋都是安定王昨晚就让我在冰鉴里冻过的。”马承有些得意,“今早临来时,我才把它们取出来,与其他鸡蛋混在一起。”

  冰鉴,乃是古代类似冰箱的一种冷藏容器。

  从商周起,古人们就学会将冬天存储在地窖中冰块放入冰鉴当中,用于给食物制冷降温。

  在王府冰鉴中冰镇一晚上的鸡蛋,就算拿到外面许久也不会很快恢复正常。

  因此,马承将冰镇鸡蛋与其他鸡蛋一同混入抽签木箱后,很容易便通过触感重新将它们从一百多枚鸡蛋里挑出来。

  “殿下真是聪明绝顶,居然能想出这种奇妙方法。”李密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他并不知道,这招其实是刘瑶前世跟别人学的。

  欧冠分组抽签时用的小球,就是提前冷冻过的。

  如此一来,在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公平”抽签下,刘瑶成功让支持自己的五个大姓获得了下个月购买糖、酒的名额。

  而杜胜等人,只能干瞪眼却又无法来找自己的麻烦。

  当然,这招刘瑶不会经常使,他还指着从杜胜等豪族手里赚钱。

  这次先晾着他们,等看着别人吃香喝辣一个月后,他们只会更加报复性消费。

  这些大姓买不到石蜜和葡萄酒,家中还能剩余一些之前抢购到的。

  可有些寻常富户,就真的断了供。

  其中便有心思活络、胆大妄为之人,想走走后门,私下找刘瑶交易。

  当日傍晚,安定王府的侧门就被一个中年商贾敲开了。

  家令马承见来者一身白衣,相貌倒是周正,知道只是个寻常商贩,便没太重视对方:

  “足下想拜见安定王?”

  “没错,还请马家令通融一下。”

  中年商贾很懂事地递上一包铜钱,看样子份量不轻。

  “这我可不能收。”马承连连摆手,“只不过,安定王最近政务繁忙……”

  “在下知道想见殿下的人很多,我这种人算不上一号,不过在下的诚意的确很大。”中年商贾又从怀中掏出一盒牛眼大小的极品珍珠。

  “快收起来,我不是这个意思。”马承见对方误会,连忙解释,“足下算得上号,你如今排到第十二号,还请明日未时之后再过来拜见。”

  说罢,马承掏出一张蔡侯纸,上面盖着他的家令印章,还写着大大的“十二”两个字。

  中年商贾一头雾水,他在成都混迹数十年,也频繁出入过王公贵族的府邸,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提前放号的。

  “多谢马家令,那在下明日再来。”中年商贾躬身一拜,接过号码纸缓缓退去。

  如今来找刘瑶办事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藩王、朝廷的镇南大将军,他可以断然回绝一些不重要的客人。

  但作为成都最有发展的商人,刘瑶不得不和一些商贾打交道。

  今天他以每一刻钟接待一名预约客人的频率,连续谈妥了三支能够到曹魏、东吴做买卖的商队。

  他们将在蜀锦、犀角、象牙等货物中,携带一部分石蜜和葡萄酒,卖到另外两国赚钱。

  到了那里,石蜜的价格能直接翻上十倍,葡萄酒更是千金难求。

  这将会给季汉带来大量的贸易收入。

  平心而论,刘瑶前世是学机械专业的,对经商并不十分了解。

  但他知道一个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便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如今,他正致力于从内部刺激豪强大姓消费,从外部则加大对魏、吴两国的贸易顺差。

  等季汉财政充实些后,再加大投资,富民强国。

  因此,哪怕只是个寻常白衣商贾,刘瑶都不吝于与他见上一面。

  第二日午时刚过,那名中年商贾便再次来到王府,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有机会将“叫号小票”交给马承。

  马承引他进入王府的会客厅。

  此时,刘瑶刚刚送走一人,口干舌燥的他正大口饮茗。

  见一个相貌周正的商贾进来,刘瑶连忙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

  “饮茶先。”刘瑶指了指仆役们重新递上来的茶盏。

  中年商贾道了声谢,极尽礼仪地拿起茶来小口啜饮。

  见他举止素雅,刘瑶便感觉此人与之前会见的几名商贾定然不同。

  他仔细往中年商贾脸上打量,意外发现对方竟似乎有些面熟,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足下贵姓?”刘瑶开口询问。

  “回禀殿下,仆乃上庸申氏。”中年商贾说到自己出身,难以掩饰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卑感。

  “上庸申氏?”刘瑶眼皮一翻,“莫非是申义举的族人?”

  义举,是前汉征北将军、上庸太守申耽的字。

  申耽虽字义举,但他这些年干的事情可不怎么讲义气。

  当初盘踞在西平、上庸一带,就与曹操勾勾搭搭。

  等到先帝刘备派刘封、孟达攻打上庸,申耽立刻投降,并派遣宗族子弟到成都做人质,以表忠心。

  可后来关羽败亡、孟达降魏,申耽便随弟弟申仪也投降了曹魏。

  他虽得了个怀集将军的官职,却一直被软禁在南阳居住,最后郁郁而终。

  申耽叛降后,他的家眷宗族还有不少人留在成都。

  先帝刘备仁慈,念其无辜,并没有惩罚这些申家人。

  申家人做不得官,土地又少,只好干些商贾、工匠之类的行当来维持生计。

  所以对方一说自己是上庸申氏,刘瑶立刻就猜到他是申耽的族人。

  “没错。”中年商贾面有愧色,“仆姓申名庸,申义举正是家父。”

  申庸原来是申耽的儿子!

  刘瑶不动声色,想看看申庸找自己所为何事。

  “仆能苟活于世,全赖先帝仁德。若换作曹操那汉贼,早就将我等质子尽数杀害。”申庸先拍了刘瑶爷爷刘备的马屁,随后正了正颜色,“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想做些事情报效朝廷。”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