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家父刘阿斗

第77章 古代第五大发明

三国:家父刘阿斗 蜀道衫 2995 2024-11-15 08:02

  吕辰揉了揉短粗脖子,把刚才盐工挖井塌方,刘瑶出手相救,自己误以为对方是魏谍的事情阐述一遍。

  张休听罢,连声埋怨吕辰是个莽撞人。

  可吕辰却一副死硬模样,认为自己对陌生人有所怀疑乃是尽职尽责,并没有做错。

  “不知者不怪。”刘瑶十分欣赏吕辰,赶紧打圆场,“我又没提前打招呼,子震兄这般作为,更见其忠心耿耿。”

  “殿下真是宽宏大量!”张休捅了捅吕辰的胳膊,“子震,你还不多谢谢安定王?”

  吕辰是个耿直性子,并没有感谢刘瑶的意思,反倒觉得对方不顾王者之尊四处游玩,有失礼度。

  刘瑶见对方始终梗梗着脖子,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很是好笑。

  他伸手拍了拍吕辰的肩膀:“子震兄,此地的盐政可是由你负责?”

  “没错。”吕辰腆了腆肚子。

  “这些盐井每天能产多少盐?”

  “南安县盐井共计六十五口,每日产盐三百斗上下。”

  刘瑶听罢点了点头,看来这个吕盐尉的业务能力还挺强。

  他又指了指刚才井口塌陷处:“咱们以往都是这么打盐井的吗?”

  “没错,这是上百年来传下的方法。不仅咱们南安县,全国各州郡的盐井都是这么打的。”吕辰答得不卑不亢,有条不紊。

  季汉除了自贡市的前身南安、江阳两县产盐外,蜀郡临邛、巴东郡朐忍等地也都有不少盐井。

  就连刚刚被刘瑶收复的定莋县,工匠教当地蛮人打盐井也是这么个打法。

  这种大口径浅盐井打起来费时费力,能汲取到的地下卤水层往往只有几丈深度。

  而且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以前的盐井打法太过粗糙简陋,本王倒是有一种新式打井法,可以在此处试上一试。”望着塌陷的井口,刘瑶前世记忆中某个亮点忽然闪现出来。

  “新式打井法?”吕辰满脸狐疑。

  他可不相信一个久居深宫的藩王能懂得打盐井之术。

  自己家族两代人都管过盐政,怎么打口盐井还须别人来教?

  吕辰不想陪这位少年藩王继续胡闹,他抬眼望向县长张休,希望对方帮忙出手劝止。

  没想到张休却示意他不要多管,反正来都来了,不妨陪这位安定王嬉戏一番。

  打成打不成,无非就是地里多一个眼儿罢了。

  他们看紧一些,别闹出人命就行。

  这位皇子藩王玩高兴了,没准儿回到成都还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

  这升官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吕辰叹了口气,叫来几名负责打井的工匠:“你们听安定王殿下的吩咐,一会儿找个土壤结实的地方重新打口盐井出来。”

  “不用换其他地方,之前那处就可以。”刘瑶将手指向塌陷的盐井。

  那里如今只剩下半尺来深的浅坑,整个井都被埋在土下。

  “什么?”这下吕辰可慌了神。

  那口井刚刚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周边的土质松软,极容易出事故,险些还害了几条人命进去,怎么安定王还要选择那里打井?

  “殿下,这可使不得。”县长张休也过来相劝。

  “有什么使不得?别人打过的井,我再打也更容易一些。”刘瑶满不在乎,伸手取来纸笔,迅速画出打井设备的草图。

  随后,他让吕辰找来盐工、篾匠,按照自己的设计,在刚才塌陷那口盐井的上方,搭建了一套新式打井设备。

  这里盛产高大的楠竹,工匠们也天天与竹子打交道,不到三日时间,就把刘瑶的设计图全部付诸现实。

  众人重新回到塌陷的盐井前,在那里,一副一丈来高的竹架平台已经搭建完成。

  工匠们又按照刘瑶的要求,在竹架上安装了一个长板型脚踏装置。

  长板外侧连接一根垂直于地面的细长竹筒,筒底镶嵌着一把铁制环刃锉刀。

  “这是何物?”吕辰和张休都从未见过这样形状怪异的竹架平台。

  “这就是我用来钻井的工具。”刘瑶亲自攀上竹架高台示范,命两个护卫扶住竹筒。

  随后,他用力踩下长板,利用杠杆原理带动竹筒向地面狠狠砸去。

  竹筒被护卫们控制住方向,使得底部的锉刀能够直直插入地面。

  抬起时,这种钻井工具不仅在地面上砸出了个小坑,还将里面的泥土顺便带了出来。

  护卫们清理完带出来的泥土,刘瑶继续踩踏,让钻头再次冲向小坑。

  眨眼工夫,竟将地面钻出个五尺来深的小井。

  这下,吕辰等人更加目瞪口呆。

  想不到,安定王打井的能力竟恐怖如斯。

  仅用一根竹筒,一只铁钻,就能将地面真的打出一口小井来。

  他哪里知道,这根竹筒看似寻常,其实包括了环刃锉,表层套管,扇泥筒等多项技术。

  八百多年后,北宋的川人利用这些技术,发明了号称“世界钻井之父”的卓筒井。

  卓筒井能够从地下数百米乃至上千米之处采集卤水。

  这种钻井技术,又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随着数百次顿击,不断让竹筒钻头重复插入、拔出的动作,下面的小坑越来越深,带出来泥土也越来越潮湿。

  “足够湿了!”刘瑶满意地点了点头,决定再加把劲儿,向地下继续发起冲锋。

  带出来的土壤很湿很润,证明距离卤水区已然不远。

  终于,刘瑶的竹筒撞击到了地下盐层的核心之处,一小股咸咸的液体喷薄而出。

  “卤水!真的是卤水!”张休伸出食指蘸了点儿放在舌尖,又惊又喜。

  虽然现在只打出一层浅浅的盐卤,还是在原有已经打了一半又塌方的土壤基础上。

  但众人都能看得出,用刘瑶的方法钻出一口完整的盐井乃是迟早之事。

  “不过,殿下这井眼打得也太小了吧?”与张休不同,吕辰作为盐井专家,很快看出了问题。

  “如此小的井口,别说是人,就连水桶也放不进去。”吕辰走到近前比量了下井口宽度,大小还不到一尺。

  如果连水桶都放不下去,那如何从地下大量汲取卤水再运上来?

  刘瑶微微摇头,暗道就是口窄眼小的井才好用呢。

  “我还有一个专门取卤水的方法,也给你们演示一下。”

  刘瑶伸手取来一根两尺来长的竹筒,找篾匠按照筒口大小做了个“井”字形的格栅。

  又剪了一个同样尺寸的圆形熟牛皮,将其四周固定在井字形格栅上。

  再用小刀将熟牛皮从中央一分为二,左右各成半圆型的皮瓣。

  最后,将牛皮与格栅的组合严丝合缝封在竹筒口处。

  “这又是何物?”

  吕辰、张休越看越糊涂。

  “这个竹筒就是从盐井中汲取卤水的工具。”刘瑶一边制作,一边为二人解释。

  “这竹筒底部不是漏的么,怎能用来汲水?”吕辰暗自好笑。

  筒口虽有一张熟牛皮封堵,但刘瑶拿小刀特意将其划破,这下彻底没有一丝盛得上水的可能。

  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漏口的竹筒与一场空的竹篮又有何异?

  吕辰微微摇头,打死他都不相信,凭借这个漏口的竹筒,能从井底汲取到卤水上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