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第56章 村长

  葛亮的话让水镜先生一时间又是扼腕叹息起来,那是长吁短叹。过了一会儿,水镜先生说:“看来这人老了,就变得多愁善感了。”

  葛亮问道:“老师觉得可是行得通?”

  水镜先生说道:“应该十拿九稳了,但徽认为还是府上那些银钱作比较好。”

  葛亮:“老师已经帮了亮不少了,这个也算是互利交换吧?”

  水镜将竹简递还给了葛亮,葛亮接过来,说道:“这样,马伯父也看一看吧,虽然不一定看明白啊。”

  葛亮又将竹简递给了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老马汉,老马汉接过竹简摊开看了看,看着像是一个放在水上的大轮子。

  老马汉问道:“孔明先生这便是用来运水的工具吗?”

  葛亮:“嗯,这个不费人力,只要溪水不干涸便是能够运转,将溪水运至丈余高不是问题。”

  老马汉听见葛亮说这玩儿意能够不需要人力或是畜力就能够将低处的溪水抬高,有些不相信啊。就像是用惯了大哥大手机的人所在的时代,也会相信有5G网速的。时代的局限性会让人的思维变得缺乏想象力,不是说古代的人就愚笨,要是古代人能够享受到与现代人相同的教育,古人十之八九能够吊打现在的大多数人。

  当然也是包括葛亮的,至少葛亮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身边的巧儿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老马汉反复地将手里的竹简看了又看,就画了一个大轮子在水里转动的样子。难道说只要利用水的力量把小股的水抬到高处,简直是匪夷所思,不知不觉间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反应过来之后,便是有些不好意思,老马汉笑了笑,将竹简有递给了葛亮,说:“孔明先生能够想到这样的办法,是乃奇才。”

  葛亮可是不敢居功的,这脸在厚实也是不能承认是自己发明的,葛亮当即说道:“此非亮的发明,乃是亮在外地游离是见过有人做过类似的水车,亮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水镜先生说道:“看样子已经是成熟的作品了,徽也是坐南闯北多年,且交友广阔。至少是在中原乃至荆襄还没有比这更好的灌溉工具了。”

  葛亮一听水镜先生把这水车吹得天上少有,愣了一下,说:“老师,可是没有这般大的用处,需要不少的条件呢。”

  旁边的老马汉则是赞成家主水镜先生的话,也是说道:“孔明先生或许是对农业的事不太了解,虽然只是简单的提高灌溉的效率,但对于靠天吃饭的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从老天的碗里抢饭吃了。”

  葛亮还是坚持说道:“到时候再说吧,到时候给村子里建一个,这样的话,应该可以的。”

  水镜先生:“这个应该没有问题。还有就是孔明啊,你准备是请木匠做?”

  葛亮:“嗯,先看村子里有没有木匠,到时候叫这木匠做,到时看着便好了。”

  水镜:“善。”

  毕竟只是孔明掌握的技术,没有必要交出去,兼济天下也得看时机。

  不久巧儿端着吃食上来,三人便是吃了饭,接着三人向着东边的村子步行而去。

  走了不到一刻钟,就看到了远处连片的茅屋,上一次葛亮赶着牛车向着邓县的县城而去的时候便是经过这个村子,上一次过得比较匆忙,并没有仔细看村子的样貌。

  葛亮现在看来,这一处的所有茅屋加起来五六十处,但是人家却是只有三十来户,近两百来人。

  刚走到村口便见到几个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光着脚呼啸而过,看来这古代还是穷人占据主流。然后便是看见了几个准备回家吃饭的人,背上扛着像是现代锄头的耒耜,也不是耒耜啊,简单来说叫做铩虎铲。反正叫锄头是没有错的。

  他们都是穿着粗布衣裳,头上帮着布条将头发扎了起来,葛亮不由摸了摸自己的头发,应该是可以绑一个小丸子了,看来要找巧儿给我设计一个量身打造的发型才行。

  村民大多是认识水镜先生的,就见到水镜先生也是纷纷抱拳行礼,水镜先生也是笑着点头示意。

  好像历史上的诸葛亮不就有专业的发型吗?身披鹤氅,羽扇纶巾,飘飘然有神仙气概。虽然自己没有神仙的气概,但是羽扇纶巾还是可以操作一番的。再看看自己现在的样子,穿的一点特点都没有,放到一堆文士里边,一点都不扎眼。

  穿出扎眼的效果,但是有不特立独行,这不就是飘飘然有神仙气概了吗?

  这些心思只是一闪而过,跟着水镜先生向着村长家而去。

  选在吃饭的时候来村长家,便是为了方便啊,要是村长没有回家,那不是白跑一趟吗?又不好把别人叫回来,又不是什么急迫的事。

  葛亮随着水镜先生来到了一家外面有篱笆院子的房子前,旁边的老马汉说道:“这便是村长的家了。”

  老马汉说完之后,便是上前大声的喊道:“樊村长在家吗?”

  “在呢。”屋子里边传出了答应的声音,是一个妇人的声音。

  老马汉说:“看来樊头儿在家呢。我们走。”

  三人便是鱼贯而入,走进了院子之后,看见了一个面容中正的老者,不,大概不到五十岁,但是在三国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时代,却是已经算是老者了。

  见面之后,樊头儿看见是水镜先生到来,连忙施礼,“陈这儿见过先生。”

  然后便是一一拱手示意,水镜先生说:“不需要如此,今天来是有事相商的。”

  樊陈樊头儿立刻说道:“水镜先生,先在屋里坐,有事一会儿再说。对了,请问先生身后的这位是?”

  水镜先生说道:“这是徽新收的学生,诸葛亮,字孔明。”

  葛亮见礼,“亮见过樊村长。”

  樊头儿连忙还礼,“既然是水镜先生的学生,便是隆中村自己人,里边坐,请。”

  走进了屋子,葛亮发现屋子里干净整洁,虽是古朴也良实,按照古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来看,樊陈也算是有见识的有能耐的人。

  可能来说就是没有读书学习的机会,并没有青史留名的机会,但是凭借房间里边的情况来说,隆中村被管理的还是非常不错的。邻里间有什么矛盾之类的也是能够及时处理公正,或许那个胡大夫也是这个原因才选择留在这儿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