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王玄策

第132章 苏定方病逝前线

大唐王玄策 爱跑 6001 2024-11-15 08:33

  王玄策到了苏府,一家人正等着他,自百济一别二人是多年不见,苏定方老了好多,连眉毛都白了,王玄策看到苏定方就眼睛一湿,苏定方连忙拉着他的手道:“你难过什么?今日我们三兄弟要喝个尽兴!只可惜那刘仁轨还没有回来啊!”

  王玄策道:“谁说不是!听说圣上任命他什么总管,要去打高句丽呢!”

  王玄利道:“对,说是不让他回来,要去打平壤。“

  三人坐下,先干一杯酒,王玄策开口问苏定方:“你都老成这样了,还要出征吗?此次回来是不是就不走了?”

  苏定方笑道:“比起李绩,我还不是年轻人?他都要八十岁了还东征高句丽!再说了,你不是也不得辞官?”说着看看一边的王玄利:“还是玄利得以致仕,真是幸运啊!”

  王玄利笑笑:“我能致仕,还不是因为我无能?我若有你二人这本领,不早就做到右相去了?”

  王玄策道:“玄利不是无能,是看了上官仪之惨,又经历了李义府之变故,已经看透了这官场,不愿再委身其间罢了,我看此事是智者所为,怎能说是无能?”

  苏定方道:“玄策说的是,这上官仪、李义府……一言难尽,不提也罢。”

  上官仪在王玄策跟着苏定方征战百济时,被提拔为宰相,授为西台侍郎,他暗中支持皇帝废掉武皇后,为皇帝起草诏书。没想道此事被武则天知晓,她当着皇帝的面将诏书撕碎,与皇帝大闹了一场,皇帝害怕武则天,居然把责任推给上官仪。于是武则天恨死了上官仪,找了个茬口污蔑上官仪谋反,诛杀了上官仪全家。(上官婉儿就是上官仪的孙女,却从小被武则天留在身边养大,上官婉儿为唐朝政事、诗词文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早于上官仪升任右相的奸臣李义府,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为人贪腐苛刻,被皇帝打压流放病死在四川,唯有许敬宗依然坚挺,听命于武后。帝后之间争斗,碾压了多少无辜臣子。

  王玄策敬二人一杯酒道:“我们三人难得团聚,这样的日子真希望以后天天有。”

  苏定方不语,王玄利知道苏定方的难处,问苏定方:“此次别说从你那里调兵,只是不增兵给你就够你受的,你此次回来,不会是来要兵的吧?”

  苏定方叹气道:“你们知道羌地十二州的状况么?”

  王玄策道:“我听说吐蕃不停地进犯,再任由他们下去,羌地十二州恐怕难保啊!”

  苏定方点头道:“这噶尔东赞的队伍非常强悍,我们与之作战,并没有什么优势,现在大军都调往高句丽,吐谷浑已经几近失守,如若再不增兵,这羌地十二州也要丢了。”

  王玄利摇摇头:“朝廷并非不知,但这高句丽是历代君王拼命也要夺下的,如今有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圣上能不倾尽全力?你回来要兵,恐怕只能是无功而返,这也是无奈的事……”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王玄策开口道:“玄奘大师两年前去世,玄利将他安葬在城东缑氏镇,过两天咱们去祭拜一下可好?”

  苏定方道:“大师一代高僧,理当如此。”

  王玄利道:“你们都在外面征战,哪儿知道大师西去之际有多少人给他送葬?圣上为之废朝数日,前后五下敕书经营丧事,嘱以金棺银椁厚葬。我去长安接灵之时,看那些送葬的百姓排了数十里,不下百万人,绘彩有三千匹,结成涅盘与以载柩,下葬之日,洛阳有三万余人日夜守灵……”

  王玄策动容道:“武后信奉佛教,势必推动佛教的盛行,我前日去龙门看那里凿壁开窟之风日盛。若是玄奘有知,也必欣慰。”

  苏定方心情不佳,半天没有吱声,王玄策兄弟俩对视了一下,一起敬他一杯酒,苏定方饮了:“明日我上朝去,向圣上要求增兵……虽然我也知道这也是徒劳,但高原上战事又起,如果无兵可用,就这样回去,只恐我们就是永诀……”

  王玄策吃惊于苏定方竟说出如此悲凉的话,难过得眼泪都想下来,王玄利连忙灌了一杯酒给苏定方:“切莫如此说啊!吉人自有天象,再难也是能过去的啊!”

  王玄策深吸了两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我知道你是不忍心让我再陪你出征,我也不傻,你为什么回来我也明白,你在乌海三千破三万,杀了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天下都以为你无敌得很,要我说你这是给自己招来了大祸,乌海有什么重要的?丢就丢了,你何故非要行此险招?那达延莽布支是噶尔东赞表亲,这下子你们算是结了大仇,你哪儿还有好日子过?今晚我回去与梅香说便是了,你又何必说此不详之语?我们兄弟一世,我何曾扔下你不管过?”说着实在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苏定方虽心如铁硬,但此时也不免动容,连忙起身安抚王玄策:“兄弟,有你相佐,又何惧噶尔东赞?只是……苦了你啊!”

  ……

  梅香得知王玄策又要走,气得哭了一场,本来指望王玄策去劝说留下苏定方,却没想到苏定方把王玄策拐走了,但又有什么办法?王玄策不去帮苏定方,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去送死吗?这是明摆着的,噶尔东赞是王玄策的师兄,王玄策这时再不出头去帮忙,真是不行啊!

  果然朝廷没有给苏定方一兵一卒,把王玄策给他朝廷倒是没有二话。

  此时已入深秋,苏定方只在家停了几日,随王玄策一起拜了玄奘,二人便起程前往吐谷浑,二人再也不是翩翩少年,一两个月的车程不是开玩笑的,两人在马车中默默无语,一路前行,那里是他们几乎毕生为之奋斗的地方,却在此时面临失去的窘境……

  同时李绩大军起拔,五十万大军,外加二十万民夫,李绩向苍天起誓,如不灭亡高句丽,决不返回长安。

  苏定方王玄策一路上看着延绵不决的东征队伍,心中难免酸楚。苏定方叹道:“但凡给我们留一些兵,我们也能将吐谷浑拿回来啊!”

  王玄策无言,只能思考此去如何做呢?

  行进了近两个月,队伍抵达唐军大营,王玄策给身在伏俟城的噶尔东赞写了封信,要求去见他一面。此时的吐谷浑几乎已经被噶尔东赞占据,连首都伏俟城都丢了,国王夫妇早已跑到凉州避难。

  噶尔东赞一看信是王玄策来了,知道不见不行,连忙派了支队伍来接王玄策,此时已临近年关,高原上早已冰天雪地,实非作战的日子,他明白王玄策来就是来谈罢兵的,那就罢兵便是,又何必兄弟反目?

  ……

  伏俟城中,王宫内,王玄策与噶尔东赞还有他的大儿子赞悉若三人一起共饮,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是王宫之中却是温暖如春。

  赞悉若恭敬地为王玄倒酒,向他一杯一杯地敬。王玄策笑道:“如此是怕我喝不倒吗,不停地灌我?我已经老啦,不能像你们年轻人一样喝酒啦!”

  噶尔东赞道:“你在这高原上是所有人崇拜的英雄,他自小就以你为榜样,今天你来了,他能不敬你?”

  王玄策摇摇头道:“这英雄都是你说的啊!实际上你才是高原上的英雄……”

  噶尔东赞道:“师傅在世时,告诉我不允许我与你为敌,一旦兄弟成仇,便是我的死期,如今你来了,是不是我的死期就到了?”

  王玄策怔怔地看着噶尔东赞,眼前的噶尔东赞已是垂垂老人,哪里还是当年气冲斗牛的汉子?想起师傅难免伤心,眼睛湿润又想落泪。

  噶尔东赞摆手道:“我就这么随便一说,你又何必做儿女状?”

  王玄策道:“你这样说,要我如何自处?”

  噶尔东赞笑道:“你明日便写信回去给苏定方,我们罢兵,撤出伏俟城,如何?我们去日布,听到了吗老大?”

  赞悉若连忙起身道:“是,父亲,我们即刻撤出伏埃城,去日布。”

  王玄策惊得张张嘴,不知该说什么。

  噶尔东赞道:“玄策,你既然来了,我势必要送个礼物给你,我也没什么好送,就送你这座伏俟城吧!”

  王玄策不解,半天才说:“师兄,你这是认真的吗?”

  噶尔东赞没有解释,说道:“大瑜寺那里我按你的吩咐保护得很好,两位公主都已去世了,都葬在寺中,过几日你去看看她们。”

  王玄策道:“谢师兄周全。”这时再看噶尔东赞,似乎十分疲倦,王玄策连忙上前抓住他的手,自己则半跪在他身边为他诊脉。

  这一摸脉王玄策心一下子凉了,师兄气数已尽,最多也就数月的命可活,泪是止不住流了下来。

  噶尔东赞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情,笑笑,示意儿子将王玄策扶起,让他坐在自己身边:“玄策,我知道瞒不住你,本想给你留个好印象,如今被你看破了……”半晌继续说道:“师傅生前不允许我与大唐为敌,我忤了他的意,我是吐蕃人,要为吐蕃拼江山,命该如此,如今师傅所说的我已经都明白……”

  王玄策道:“这些我都理解,我也怪不着你,其实我也知道,有你在时,吐蕃与大唐还有得商量,如今……将来还有谁与大唐共事?”

  说着看了一眼赞悉若,赞悉若下意识地避开了他的目光,王玄策知道将来赞悉若会接替噶尔东赞做吐蕃大论,此时噶尔家族的势力早已超过吐蕃赞普,堪比当年曹操,虽然显赫却也非常危险。

  “你也要想想汉朝的霍光,”王玄策继续道:“霍家辅佐几代皇帝,霍光死后才两年,全族便被坐罪处死,你相信他们真的想谋反吗?你若是为子孙考虑,便早做打算,要么激流勇退,要么篡秦代汉,切莫再走霍家老路啊!”

  噶尔东赞微笑不语……

  ……

  数日后吐蕃军队开拔,离开伏俟城前往日布,王玄策出城送噶尔东赞远去,两人紧紧相拥,挥手告别,王玄策看着噶尔东赞的马车越来越小,直至看不见,却久久伫立,不愿返回城中……

  高原上的雪不大,但非常得冷,而王玄策什么都感觉不到,他知道这次分别后再也不会与噶尔东赞相见,用不了多久就会得到他的噩耗,到那时就是两国交兵大战的时候,可以看到的是大唐很难再击败越来越强的吐蕃……

  不久后苏定方带领大军进驻伏俟城,此时正是新春,兴冲冲的苏定方一看见王玄策就拍他的肩膀道:“我说嘛,你一个王玄策顶十万军,这不费一兵卒就拿下伏俟城,我要向圣上为你请功!”

  王玄策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请功就不必了,奏章上莫提我的名字,我与噶尔东赞是师兄弟,你就不怕有人进个谗言什么的?”

  苏定方笑道:“有我在,谁敢?”

  王玄策没有接话:“你们刚来很多事情要做,过些时日开了春,你陪我再去一趟大瑜寺,祭拜一下二位公主,可好?”

  苏定方点头称是:“我听说她们都已西去,是应该去拜祭她们。”

  重新光复了吐谷浑的都城,朝廷也为之高兴,着令苏定方抓紧经营吐谷浑,切不可再败给吐蕃重走老路,于是苏定方在吐谷浑招兵买马、恢复生产,忙个不亦乐乎。

  ……

  转眼间已经转暖,王玄策与苏定方一起到大瑜寺拜祭两位公主。大瑜寺内吐蕃军队早已撤走,唐军也派了兵前来保护,大瑜寺一如以前,雄伟壮观,此时已是二月,正值朝霞满天,寺院前面的大树上被百姓缠满了红色祈福的布带,在红霞之下轻轻飘舞。

  见此情景,苏定方若有所思道:“玄策,你在送印度术士回国的时候,做了一首诗,我还记得: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此一去再难相见,

  向谁诉红树连霞?

  我当时问你什么是红树连霞,你说到时候我就知道了,现在我似乎明白,莫非这大瑜寺就是我之归所?”

  王玄策吃惊地回头望着苏定方,只见他手捂胸口,一头从马下栽下,不省人事。

  王玄策慌忙下马,早有随从将苏定方扶起,一群人中只有王玄策算是半个郎中,连忙施以急救,按压人中、虎口等急救穴位,推宫过血,输入真气,累得浑身大汗,苏定方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呼吸也顺畅了许多。

  一群人七手八脚将苏定方抬入寺中救治。寂静的僧房最适合养病,王玄策先开了个应急的方子,命人去城中抓药,同时去请医生来给苏定方看病。

  “不必了玄策,有你在我身边就行。医生来也没有什么用。”苏定方拉着王玄策的手道。

  王玄策知道苏定方身体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估计命也就是几个月之内,心下难过,但还是要请医生来看看吧?万一自己看的不准呢?

  而苏定方最清楚自己的命数到了,缓缓说道:“你还记得当年志静师太对我说的吗?她说我与大瑜寺有缘,将来还会回来……刚才在寺外我已经明白,她说的意思就是我会死在这里……”

  王玄策拉着他的手垂泪道:“你想多了定方!这些不过是巧合,我做那诗不过是想说你会打下西域,红树连霞是祥瑞之兆,哪里是什么归处?切莫如此想啊!”

  “那红树连霞真的很美,我深感欣慰,以前一直觉得你写诗很酸,如今想想,这首诗写得很好……”

  ……

  一个月后,噶尔东赞在日布去世的消息传到大瑜寺,吐蕃军队罢兵返回逻些城。苏定方听到这个消息又高兴又忧虑,不顾王玄策的反对,饮了一杯酒。

  当晚,苏定方在大瑜寺去世。王玄策抱着苏定方的遗体大哭了一场,唐军再也无心征战,王玄策决定扶灵返回洛阳。

  ……

  送灵的唐军浩浩荡荡,说是送灵,实是撤军,唐吐主帅同时身故,双方都无心再战,只留少量部队驻守,大军各自撤回。

  回望大瑜寺,雄伟依旧,王玄策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回来,用不了几年吐蕃就会卷土重来大举进犯,唐驻军孱弱定然不是对手,到那时这里都会归了吐蕃。高句丽数十万军队足以与李绩抗衡几年,虽然一定会被李绩灭掉,但唐军自是无暇西顾,单靠裴行俭无法抵挡吐蕃,将来大唐恐怕会失去更多的土地,但自己已经是再无力出征了,几十年来自己和苏定方一样四处征战,打下无数江山,如今苏定方离世,自己也老了,再无能力为国开疆守土……

  扶着苏定方的灵柩,王玄策转身前行,嘴里喃喃道:“定方,我们回家去……你生前我怎么说你来着?你还记得吗?我想想看,嗯,是这么几句,你看说得象不象?

  凛凛威风气势昂,

  熊腰虎背半戎装,

  袋中紧扣弓和箭,

  鞘内深藏宝剑光。

  我觉得吧,写的还不够好,我们这些为国征战的,多少勇士死在外面?又有多少人尸骨无存?你让我好好想想,写一首好辞,祭奠你们这些为国征战的英雄,你等着我写了唱给你听啊……”

  山顶天空高处,一如以往有雄鹰在盘旋,王玄策抬头看那雄鹰,雄鹰无声,似是定格在空中俯视芸芸众生,冷眼看着人们来来去去,在雄鹰眼中,或许这一切如同蝼蚁,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小小角色罢了。王玄策扶柩向前,带领送葬的队伍不再回头,回家而去……

  全书完 2021.10.16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