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尽管魏忠贤说的都是对陈长柯有利的话,但陈长柯却无法认同。
如果陈长柯仅仅想要锦衣玉食一生,那么他完全可以就此罢休。
甚至,他还可以将自己的子民送到高丽,成为高丽的高丽王。
别说高丽了,就算是在澳洲插旗为君,不掺和大明的烂摊子,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陈长柯想要的,却不是这些,他从未来而来,知晓了许多未来之事,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
尤其是现在,大明的疆域,都被其它国家入侵了,陈长柯怎么可能坐视不理?
毕竟以后他和安楠的冲突还会不断增加,如果不能一次性解决掉,以后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麻烦。
陈长柯不惜得罪年轻的国王,也要前往广西,不仅仅是因为他要对付安楠,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要对付安楠身后的人。
他想要的,只是一个伟大的领悟,那个领悟,就是融合安楠。
不管那些人多么的贫困,多么的愚蠢,陈长柯都必须要将他们全部吸收,重新建立交趾的外交机构,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让南海不再纷争,让所有人都站在自己这边的立场上。
如果是其他人,恐怕就没有陈长柯这么有先见之明了。
就算是有,也未必有多好。
这也是陈长柯对此事格外重视的原因。
陈长柯听了魏忠贤的话,心中百般不服气,却也乖巧的应了一声:“伯父所言极是,长柯谨记。”
魏忠贤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否则也不可能在大明朝政上独霸一方,别的不说,就说他在读心这一点上,就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
现在看到陈长柯一反常态的表现,他就知道陈长柯表面上是妥协了,但实际上却是在为广西之行做准备。
当下就开口说道:“长柯啊,你年纪轻轻,想要为自己的家族和国家考虑一下,也要为自己的父母和妻子考虑一下才行。
在你的帮助下,大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皇帝陛下已经很满足了,他不想再出什么幺蛾子,更不想让你被发配到广西。
虽然你是最合适去广西的人选,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也是最不合适去广西的人选。
大伯这么说,你可明白?一是,你最近发展得太快,以至于在朝堂上,你这个小陈派系,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二是你跟信王、誉王都不对付,如果年轻的皇上还活着,我们或许会相信你,但年轻的皇上一死,新的两位继位者,谁能压制你?”
最后一句话,虽然说得很难听,但魏忠贤依然说了出来。
早在年轻的皇上没有和陈长柯商议广西之时,陈长柯就已经猜测到了几分,如今被魏忠贤这么一说,陈长柯就有些无可奈何了。
当陈长柯得知,他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只因他过于出色,令当今皇帝有所顾忌时。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多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陈长柯沉吟了一下,说道:“那么大伯,你告诉我,如果我不能前往广西,谁能担任广西的负责人?”
魏忠贤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说道:“大明人才济济,安楠之地,难道还能难倒我们不成?有孙承宗坐镇,自然可以将广西的事情处理妥当。孙承宗曾经是陛下的恩师,所以陛下才会如此相信他。”
孙承宗在辽东战争爆发后,曾经担任过蓟辽的督军,这些年来,他并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但是死了不少的士兵,甚至还失去了不少的城池和土地。
之前,在后金大帝对高丽发动进攻的时候,他们趁机夺回了辽、西宁等地的部分土地。
不过从这以后,孙督师就请病返乡,从辽东再也不干了。
陈长柯与他交谈,得知他的确有病,又或者说,他是个爱惜羽毛的文人。
自从他接管了辽东之后,就再也没有讨到任何好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遇到了熊廷弼和王化贞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所以,他在辽东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现在,他帮助大明夺回了几块失去的土地,终于挽回了颜面,就算是安享晚年,也不用背负什么骂名了。
而且宁远之地夺回的土地,都是在山海关之外,没有一道坚固的关卡,等金人腾不出手来,也就是白白送给他们。对于这种情况,孙督师也是无可奈何,只好知难而退。
孙承宗想不想去广西,那就得等一段时间了。
陈长柯不再提此事,而是问着:“如果孙督师去了广西,那么辽东那边,如果有什么变故,我们该怎么处理?”
魏忠贤道:“有辽东经略在晋,自可对付他。”
陈长柯闻言,微微摇头,没有和魏忠贤计较。
身为一国之君,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其中有不少人都很有本事,至少管理的很好。
只不过,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军人,所以无论他们的牌有多好,到了决战的时候,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只会成为一个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处的空壳,严重些,却是一个祸害。
曹达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伯父所言极是,广西的事情我就不管了,大明有很多人才,让他们发展吧。”陈长柯一脸真诚的说道。
魏忠贤看他认真起来,便挥挥手,说道:“无论大伯和你讲的是什么,你是否理解,是否理解,将来都会明白,大伯并无恶意。
你刚刚从南京归来,在我身旁呆的时间也不长,不如早点回家,省得这些人手中的参书一卷一卷的一一呈献给皇帝。”
“遵命,大伯,长柯马上回来。”陈长柯答道,然后缓步走出魏忠贤的居所。
想到许久未归,他离开魏忠贤的住处,径自往家中走去。
至于魏忠贤那边,陈长柯前脚刚离开,第五杀后脚就从阴影中钻了出来,有些担心的说道:“督大人,你说长柯会不会听从你的吩咐?”
魏忠贤摇头叹息道:“这可不好办!若是他听从我的建议,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
“那你为何要告诉他,那样对你和他的感情不利?”第五杀疑惑地说道。
“我只是想告诉他,有的时候,你可以做一些别的选择。魏忠贤说到这里,突然顿住,“好吧好吧,我不想再多说了,我不想再多说。”
林锦绣、柳如是几个在家里等得焦头烂额,见陈长柯提前归来,都是一脸欣喜。
陈长柯在两人成亲后不久,便被调往沈阳。
从沈阳返回不久,陈长柯就再次接到了前往南京的任务。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
可惜,柳如是正好来了大姨娘,没办法跟陈长柯亲近,只是跟他说了几句甜言蜜语后,就被林锦绣拖进了房间。
翌日清晨,陈长柯喝了点稀饭,这才出了门。
小周在长柯楼上班,去周大师那里要了一顿饭,却不见踪影。
离开陈府后,陈长柯直奔北面,目标自然是新建的工坊。
因为王恭厂那次大爆炸,皇室不得不将兵工厂从南边搬到了北边。
在郑成明的帮助下,这个项目已经完成,开始运转起来。
而且西稽军的总部就在这个‘安民军’旁边。
当初陈长柯选择这个地方,就是为了“保护”这个工厂,防止有人来抢这个工厂的东西。
陈长柯还在南京的时候,就得到了韩立在修建西厂的情报。
毕竟,没有人会选择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像韩立这样的大人物,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对此,陈长柯很是满意,曾经的韩胖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国家和人民都有很大好处的人。
如果大明能有更多的这种人才,就不用担心灭亡的问题了。
陈长柯抵达西厂时,陈长柯请来的董方卓,张力锋,谢晖,还有其他几个得力手下,都早已等候在那里。
这三名千夫长都是陈长柯亲手任命的,在陈长柯不在的时候,也是需要他们来重建西城的。
“陈帅!”三人一看是陈长柯,连忙叫了一声。
陈长柯呵呵一笑:“很好,你打探消息的本事,倒是挺厉害的,我没通知你,你就在这里等我?”
张力锋听了,呵呵一笑,说:“我们可不是在陈帅面前夸耀自己,京城里发生的任何事情,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陈长柯更是清楚,如今建立西厂的,无一不是昔日的东厂高手,还有禁卫军团和军情处的佼佼者。
可以说,这是一个精锐中的精锐。
如果这件事都解决不了,那他们还留在这里做什么?
陈长柯呵呵一笑,“好了,你就当我是西厂的监工,却不知道自己的官府在哪里,真是可笑。
“所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张力锋也不在意自己说的对不对,继续吹捧道。
接下来,陈长柯被三位长老带到了西厂,让他了解了一下西厂的情况,并粗略的浏览了一下西厂的档案,了解了一下西厂在此期间,到底做了些什么,又有哪些未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陈长柯交代了几句,就要了一头骏马,出了城门,直奔流云城而去。
虽然他才刚回去,又被魏忠贤和年轻的陛下两次浇了冷水,但陈长柯还是不打算就此罢休。
广西的事情,也只有陈长柯能解决。
于是,陈长柯就去了禁卫军,和卢象升等人,以及其他几名高层,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讨论。
陈长柯抵达了城防军的大本营,第一眼就看到了一队整齐划一的骑士,正在大本营中操练箭术。
一波攻击过后,远处的稻草人已经被打的七零八落。
这支军队的首领,赫然就是吴三桂,他生擒了后晋国的将军扬古利,从此之后,吴三桂在年轻一辈中声名鹊起。
而且,当初陈长柯被困在蒙古深处,也是他率领着五百铁骑,将入侵的奈曼旗打得落花流水。
由于元宝山上的矿石刚刚被开发出来,大晋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所以才会被大晋用来作为蒙古的矿石运输路线的一道关卡。
不过陈长柯却没有料到吴三桂会去而复返,为何昨日不见其人呢?
“吴三桂!”陈长柯立刻挥舞着手臂,
吴三桂正操练着军队,听得此话,他瞥了陈长柯一眼,扬手一挥,喝道:
紧随其后的铁骑,顿时止步。
说完,他又吩咐了几句,众人才散去。
待得一切妥当,吴三桂策马来到陈长柯身旁,遥遥翻身下马,向陈长柯拱手叫了一声:“陈帅。”
陈长柯并不习惯行礼,因此对侍卫的上级和上级都是拱手行礼,以示尊敬。
“你怎么没来科尔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你昨日为何不在长柯楼?”陈长柯不解的说道。
吴三桂微笑回答:“有一伙匪徒在永平府里,我们奉命前去剿灭,昨夜三更方方正正回到家中,因此未能与陈帅共进晚餐。科尔沁城的事情,因为你的帮助,博尔济吉特部落的人被封为亲王,而且还受到了帝国的赏赐,他们的军队很强大,装备也很齐全,所以我才会早点回去。”
陈长柯一听吴三桂的话,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经营了许久,终于让内蒙的形势有所改变,如今又有了他这个岳父大人,以大明亲王的身份,去压制后金国,大明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不少。
更关键的是,吴三桂可以腾出手来,给了陈长柯更多的机会去处理广西的事务。
至于那些幸存者小队的速度慢了一点,他们并不在意那些幸存者小队的速度如何。
如果吴三桂率领的铁骑先一步抵达,那么陈长柯就可以阻止安楠的扩张,至少可以保护本地人的安全。
被魏忠贤与年轻的皇帝一通乱砸之后,又被吴三桂一出场,陈长柯顿时恍然大悟。
吴三桂见陈长柯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不由奇怪地问:“陈帅可是有什么好消息?高兴成这样了?”
陈长柯闻言哈哈一笑,说道:“三归,你小子越长越壮,老夫心里就越高兴,这内蒙的羊羔果然很有营养。”
“是啊,我这次回去,大家都夸我个头大了呢。”吴三桂也洋洋自得的道。
更让陈长柯高兴的是,吴三桂已经长大,成了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如此一来,再也不用担心金朝会派军队来对付自己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后金国的一种限制。
陈长柯是从后世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也看到了大明灭亡的原因。
有人说,毛文龙死在了袁崇焕的手里,也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已经彻底垮掉了。
但无论如何,吴三桂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吴三桂投降后,放任清军进入关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
虽然吴三桂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李自成占领了北京,让他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归根结底,还是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无法磨灭的印记。
甚至最初陈长柯在看到吴三桂时,还动过杀人之念,只是因祸得福,让这家伙侥幸逃过一劫。
好在,随着陈长柯的帮助,吴三桂也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国家抱负和目标。
在吴三桂投降清朝之时,他就被“叛军”与“后金国”两大势力围攻,两大势力都曾向他发出过投降的信件。
到了此时,无论是吴三桂向逼死了崇祯的叛军屈服,或者向大明的宿敌后金屈服,都是无情无义之举,但若有人不屈服,就只有死。
最终,他选择了投靠后金国,在山海关之战中,他击败了李自成,为自己的儿子报了一箭之仇。